第九十八章 將軍請戰俠士說國事 武士從軍壯士赴國難(一)(2 / 2)

此議正合唐玄宗的心意,他就是不相信叛軍有多麼厲害。立即說道:“準奏,中書省擬旨,報朕審批。同時下詔,邊令成速到朝廷來彙報前線的戰事。”他現在才真正意識到事件的嚴重程度,自從證實安祿山反叛之後,他對形勢判斷就出現了誤差。一直認為現在是大唐盛世,國強民富,沒有人能撼得動。雖然知道李林甫和楊國忠專權,仍然將朝政事務交給了他們。

安祿山起兵反叛,他一直認為安祿山隻是一個將軍,不會有太大的號召力,雖然以某種蒙騙的方式得逞一時,時間長了,內部盡會發生變化,寄希望於他手下的將軍反叛,拿到他的人頭。但他忘記了唐太宗說的話,晚年放鬆了自己,貪圖享樂,不親自處理政務,以至朝政腐敗,百姓出現了怨懟,才使得安祿山鑽了空子。

現在叛軍的氣焰日盛,唐玄宗仍然沒有看到真正的原因,對平叛副元帥高仙芝十分不滿。榮王李宛的天下兵馬大元帥隻是掛名,實際上指揮平叛作戰的最高指揮官是高仙芝。但出征十幾天來,他毫無建樹,不敢對安祿山叛軍攻擊,因此有新的看法,擔心他究竟能不能勝任。唐玄宗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在紫辰殿上又一次詔見楊國忠。

楊國忠現在也有些慌了,麵對叛軍的長驅直入,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唐玄宗詔見,他不能不來。猜測唐玄宗的心裏,楊國忠上奏:“啟奏皇上,臣認為高仙芝退守潼關,是消極抵抗。他是害怕安賊,不敢攻擊,作為剿匪的具體指揮者,不敢攻擊,任由叛軍發展,如何能平定叛亂。臣奏請皇上下旨,嚴令高仙芝出擊,收複洛陽。”

這話很對唐玄宗的味口,當即對楊國忠說道:“高仙芝的這個防守的方案不行,讓叛軍占領中原大地,從容布防,建立政權,與我大唐長期對抗,不能容忍。但是,朝廷新敗,軍士的士氣低落,主動出擊勝算不大。朕詔令邊令誠入朝彙報這次戰役的情況,他到了沒有?你再催一下,要他火速進宮,朕等著他呢。”

高力士說道:“啟奏皇上,臣已經派薛道去潼關宣旨了,估計邊令誠很快就要來了。”楊國忠說道:“河南戰場大敗,主要是封常清指揮不力造成的。如此慘敗,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宜擔任官職了。臣奏請皇上立即下詔,撤除他的一切職務。陝郡重地,要派一個有能力的人去管理,臣推薦苗晉卿兼任陝郡太守。”他這是第三次上奏苗晉卿去陝郡。

唐玄宗也在準備換帥,讓邊令誠入朝彙報,就是要找到換帥的理由。他當即批準了楊國忠的上奏,又拿起了郭子儀的奏折。看後對楊國忠說道:“再給郭子儀下一道旨,催促朔方軍鎮迅速招兵到位,隨時準備出征。”

苗晉卿接到去陝郡的聖旨,知道是楊國忠搞的鬼,但唐玄宗竟然批準了。他百感交集,當即寫了一份奏折,說自己年老力衰,身體有病難以擔當此任,請求告老還鄉。唐玄宗接到苗晉卿的奏折,十分震怒,當即批準他退休。苗晉卿怕楊國忠揪住不放,立即帶著家人,回到鄉村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