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將軍請戰俠士說國事 武士從軍壯士赴國難(一)(1 / 2)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危難之時思良將,有誰擔當淨胡沙。

洛陽失陷,河南落入叛軍之手,唐玄宗心事重重,仿佛看到了洛陽地區一片混亂的景象。老百姓為逃避戰亂,紛紛向南遷徙,雞飛狗跳牛奔豬跑的場麵出現在他的眼簾。朝堂之上張均李麟等人的上奏,再一次在他的耳邊回響。安祿山推進如此快速,是他沒有想到的。

高力士走近說道:“皇上,軍情緊急。胡羯起兵一月,河北、河南兩道整個落入叛軍之手,朝廷損失了十萬軍隊。按照這個趨勢,不用說剿滅叛軍,就是想扼製他們都難。”

唐玄宗歎息一聲說道:“那胡羯用清君側做晃子,的確有很大的欺騙性。國忠主政三年,平時沒有不同聲音,現在竟然有人主張撤換他。看來以前的一個聲音有玄機,是不是因為朕寵愛貴妃朝臣不敢說話呢?”高力士說道:“皇上英明。”唐玄宗看了他一眼說道:“將軍讚成這個說法。”高力士說道:“啟奏皇上,楊丞相的做法比李林甫還要專橫,張氏兄弟曾經極力反對,但被皇上貶出了京城。雖然很快詔回朝廷,但大臣們都怕遭受打擊,附和楊丞相就很自然。安祿山不買楊丞相的賬,兩人鬥得不可開交。皇上雖然兩邊敷衍,但那胡羯不是王忠嗣,卻造成巨大災難。”

“你說得不錯,正是因為皇甫惟明和王忠嗣受了冤枉,朕才一時心軟,釀成大禍。現在叛軍氣勢正盛,怎樣才能節製呢?高仙芝能不能勝任,朕不放心啊。”高力士說道:“要是王元帥在就好了。”

唐玄宗思索尋找上前線攻擊叛軍的將領,希望能有擔當重任的將軍。但是尋思一遍之後,那些名將不是死了,就是病了,竟然找不到一個合適的。這是他始料不及的,這才已經意識到,國家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了。

高仙芝采用的防守的姿態,很不符合唐玄宗要在短期內消滅叛軍的思法。楊國忠除了說大話之外,沒有一點具體措施。麵對將相的無能,唐玄宗一籌莫展。他還在想盡快剿滅安祿山。急詔楊國忠和韋見素進宮,對他們說道:“國忠馬上下發一道詔書,各個軍鎮大力擴招新兵,隨時準備參加平叛戰爭。各個郡縣自覺抵抗胡羯,不惜國力,招兵買馬,讓全體老百姓參與抵抗叛軍的行動。見素和兵部草擬一個重新調整部署的切實可行的作戰計劃。迅速報給朕,再不采取措施,隻怕真的要亡國了。”

雖然吃了敗仗,唐玄宗並沒有認識到平叛的難度,低估了叛軍的實力。但是使他發熱的腦袋清醒了,動員全體軍民就地阻擊叛軍,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決定。突然之間,增加了叛軍的推進難度。

詔書一下,各地都行動起來了。有了皇帝的詔令,許多州郡的太守、將軍都開始招兵買馬,增強實力。唐朝的國力還在,人員物資都是叛軍的十倍,如果采用先穩固防守,然後反擊的戰略,平叛雖然長一點,但不難擊垮安祿山。

但是楊國忠看不清形勢,認為吃敗仗是封常清無能,當即上奏:“啟奏皇上,為了迅速扭轉不利的局麵,激起軍官抗擊叛軍的激情,中書省建議,撤掉封常清的官職,震懾前線將領,要他們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