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子儀上奏折 常清撤職仙芝守潼關(四)(2 / 2)

郭子儀主動請櫻,帶領朔方軍到山西,直接攻擊安祿山的老巢,是最好的辦法,可楊國忠說的也不能忽視,一時難以取舍。楊國忠對站在一旁的高力士使眼色,高力士會意,走到玄宗身前說道:“啟奏皇上,吐蕃的使者還沒走,負責接待的內臣說,他們正在打聽安祿山反叛的經過,大有侵犯邊境的意圖,不能不防。”

楊國忠緊跟著高力士向皇帝進言:“其實安祿山並不可怕,現在隻要撤換了高仙芝和封常清,重振軍威,派一名將軍守住潼關,京城無憂。東線有王承業程千裏,已經足夠了,用不著再增兵,增加朝庭的負擔。”王承業是他的親信,當然不願意郭子儀去山西,奪了王承業的功勞。在他看來,安祿山是死路一條,誰出來平叛,結果都是一樣,讓高仙芝、封常清到河南阻擊,去搶頭功,他當時就十分的不願意,現在封常清敗了,又讓郭子儀去搶他親信的功勞,他當然要阻止。

自從封常清十一月十七日到洛陽招兵,已經快一個月了。除了封常清征兵結束之後,向唐玄宗上過奏折。朝廷知道他屯兵虎牢之外,其他地方州郡的太守、刺史都沒有上奏折。

叛軍攻到了什麼地方?占領了哪些地盤,前線的戰事如何?唐玄宗沒有一點信息,他對前線的戰況不大清楚。

封常清與叛軍一接觸,就節節敗退,他不願報憂。總想穩住陣式之後,再想朝廷上奏折。等到他上奏洛陽失守,整個河南都落入叛軍之手的時候,唐玄宗不能接受。

唐玄宗沒有得到前線的消息之前,心中一直是十分樂觀的。在他的心目中,各個州郡都在抵抗安祿山,沒有上奏朝廷,是因為雙方都在全力以赴,戰爭膠著,僵持不下。現在知道了封常清大敗,不免有些憂慮。郭子儀的奏折無疑是最好的部署,但楊國忠拿邊疆說事,他不能不考慮。

楊國忠見唐玄宗還在思考,進言說道:“叛軍雖然得逞一時,但他們的戰線拉長,要守的地方很多,皇上的詔令已經發出,老百姓都起來要安賊的人頭,形勢究竟如何變化?還很難說,派兵可以緩一緩。”

唐玄宗點點頭,用手指點敲了一下桌子說道:“根據戰場形勢,擬訂戰略措施是應該的,但不能沒有準備,應該讓郭子儀招收新兵。”

他也不想耗費太多的錢財,高仙芝和封常清不能將安祿山殲滅,他要另選元帥,此事不能操之過急。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前線打過勝仗的奏折。都是敗仗,這場戰爭究竟能打多久,他心裏也沒有底。

高力士說道:“二十多天了,沒有一份前線的勝利戰報,報來的是一敗塗地,仗打得太不順利了。叛軍過河之後十天拿下河南,直到丟失之後朝廷才知道。皇上準備兵源,隨時出擊十分英明。”

唐玄宗對高力士說道:“讓翰林院擬詔,回複郭子儀,要他招收三萬新兵,鎮將③及以下軍官由他按程序選拔,上報朝庭審批,果毅都尉及以上軍官由朝庭指派。迅速作好準備,等待朝庭的旨意,隨時出征。”

注③唐朝軍官職位,分上、中、下三等,一鎮轄十戌,上鎮將正六品下,帶兵500人;中鎮將正七品上,帶兵300人;下鎮將正七品下,帶兵300人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