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630BOOK.LA
對張垍的奏折,唐玄宗比較滿意,當即表態:“準奏,中書省擬旨,通告全國,朕與胡羯勢不兩立,各個軍鎮、郡、縣的節度使、太守、縣令,迅速招兵買馬擴充軍隊,就地抗擊叛軍。誰拿到胡羯的人頭,封為平安王享受一品官位。任命嗣吳王李祗為河南節度使,總管東線平叛事務,嗣虢王李臣進宮見朕。”宣布之後立即站了起來。在朝堂上坐了兩個多時辰,他有些支持不住了。
高力士立即上前宣布:“退朝,眾位大臣有本請到紫辰殿單獨上奏。”唐玄宗走後,群臣向殿門擁去。中使劉奉庭走到楊國忠的身邊,上前討好他說道:“高將軍讓我去傳達皇上的口諭,讓李巨進宮見駕。”
李巨是張垍推薦的,楊國忠頗有反感。停下腳步,臉色一正,瞟了他一眼說道:“一個小孩子家,能有多大的作為,用得著這樣急匆匆的去嗎?張垍上奏搶功,用一個小孩子來抗敵,成得了事嗎?”劉奉庭一下子楞住了,不知如何是好?傳旨的時候,將楊國忠的話告訴了李巨。李巨見楊國忠是這種態度,拖著沒有進宮,等待唐玄宗明確下旨。
安排了平叛之事後,唐玄宗又與楊貴妃一起在後宮研究韻律。對前線的事不聞不問,似乎又忘記了當前的嚴峻形勢。對朝堂上安排的事情,交由宰相處理,李巨沒有覲見也不追問。
郭子儀的奏折到了兵部,韋見素拿著給楊國忠看。楊國忠說道:“郭子儀要搶功啊。”韋見素說道:“他提的辦法很實用,如果讓他增援王承業,奪回太原,進攻薊城,整個形勢就會改觀了。”
“形勢也沒有不好啊,王承業已經止住了叛軍西進,還要他郭子儀去幹嘛?他是建功心切啊。但是那樣反而挫傷了王承業,此事不妥。我們一起向皇上上奏。”楊國忠拿著郭子儀的奏折與韋見素一起進宮。
遞上郭子儀的奏折,楊國忠對唐玄宗說道:“啟奏皇上,郭子儀申請帶兵到山西奪回太原進攻薊城,他想搶功。其實,山西有王承業已經夠了,隻要潼關能夠止住安祿山的進攻,叛軍自會瓦解。如果從靈武出師到薊城,興師動眾,浪費錢財,得不償失。”
李隆基看了奏折,興奮的說道:“這郭子儀雖是武進士出身,文采也不錯,這奏折的文采並不比封常清遜色多少。他的想法很合朕意,兩麵夾擊,那胡逆插翅難飛,可加速叛軍的覆滅,好計策。”
楊國忠說道:“皇上,突厥的軍隊正在邊疆地區集結,吐蕃人也在虎視眈眈。現在安祿山反叛,這些原來臣服我大唐的周邊小國,也想落井下石,要作準備。如果朔方空虛,他們會乘虛而入,長安就危險了。吐蕃人的狼子野心,不能不防,他們在蠢蠢欲動,朔方是防禦他們的。安祿山隻有十幾萬人馬,朝廷在中原的兵力就接近二十萬,加上上黨郡的程千裏、呂梁山區的王承業和安東副大都護等地的數萬之兵,對付叛軍已經足夠了,臣奏請朔方鎮的兵不能動。”
他不懂軍事,看到郭子儀的奏折,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出奇之處,現在皇上說是好計策,他就慌了,馬上阻止。
唐玄宗沒有吱聲,他很想在短時間內平定叛亂,打仗是有耗費錢財的,時間長了,國庫必然空虛,隻有增加稅收來彌補。那樣老百姓的負擔就會加重,老百姓苦了,就會對朝廷不滿,甚至帶來內亂。因此平定叛亂越快越好,兩麵夾擊就能速戰速決。現在東線的兵力不足,隻能防守,高仙芝和封常清兵敗之後,形成不了夾擊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