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六,張介然正在巡城,忽得報告:城池已破,太守郭納已經投降叛軍。張介然悖然大怒,對李庭望等將說道:“皇上命我為河南節度使,便是欲我鎮守東京門戶,抵抗賊兵,如今我大唐軍馬無數,為何偷生?大家隨我突擊安祿山賊兵如何?”
這番言語,慷慨激昂,然而眾將默然,無人響應。張介然歎息一聲,率領小股人馬奮戰,終於寡不敵眾,悉數被擒。
安祿山聽聞捉得張介然,非常高興,親自前來,接見張介然。他顯示出勝利者的寬容,親自為張介然鬆綁,想要他歸降。
但是張介然並不買賬,傲然罵道:“胡賊,今番你謀逆不道,先已失了長安兒女,若再執迷不悟,不日授首!”
安祿山臉色一變,問:“我起兵為皇上誅殺逆賊楊國忠,皇上如何殺我子女?”張介然笑道:“你的那些花花腸子,能蒙蔽得了英明聖上麼?”
安祿山說道:“聖上英明麼?他不願過問政事,委政於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之人,一味縱情享樂,政治日趨腐化。英明就不該重用狗屁不懂的楊國忠,禍害朝庭。逼得我走投無路,你諾降我,讓你繼續鎮守陳留。”
張介然怒罵道:“叛逆,我生為大唐之人,死為大唐之鬼。豈能貪生怕死,降爾胡賊。”傲然麵向西方,向唐玄宗跪拜道:“皇上,臣等無能,沒有守住陳留,唯有以死謝罪。”
已經投降依附安祿山的張介然部將李庭望過來勸說:“張帥,識時務者為俊傑。主公乃不世之才,寬宏大量,待人仁厚,手下強將如雲,兵精糧足,不日盡能奪取天下,何必愚忠呢?”
張介然不予理睬,傲然屹立,對這種人,他極為鄙視。認為與其對話,都是對自己的侮辱。安祿山並不發怒,他十分挽惜的說道:“我本想留你性命,你既然要當忠臣,就成全你吧。”
陳留守軍雖然死亡了幾千人,仍然有一萬多軍士,悉數投降了安祿山,安祿山得了這一萬多降兵,是一大勝利,安祿山本應高興。但他卻高興不起來,安慶忠被殺,他思子心痛,雖然在造反之前他就作好了準備,但真正事到臨頭,他還是控製不住。
孫孝哲說道:“李隆基殺了慶宗哥哥,我們就將這些降兵降將都殺個幹淨,為哥哥祭奠。”
安祿山本想大開殺戒,以泄私憤,但為了大局,他不能那樣做。對孫孝哲說道:“這些兵將棄暗投明,應該葆獎,傳令下去,撫慰投降的眾將和軍士,賜予酒食以示優待。”為了籠絡人心,安撫投降的軍士和城內百姓,他任命張介然部將李庭望為河南節度使,任命郭納為陳留太守,命令兩人鎮守陳留,安撫百姓。
嚴莊向安祿山建議:“主公,現已拿下陳留,封常清必不會料到如此之快,兵貴神速,我建議主公率領大軍繼續向西挺進,立即進軍虎牢,打他一個措手不及。”安祿山沒有吱聲,他在想張介然的話,對安慶宗的死十分心痛,默默的走進郭納為他準備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