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暗中聯絡平原郡集會 挫失戰機陳留郡失守(五)(1 / 2)

為了減少傷亡,安祿山調整部署。集中兵力,重點攻擊城門,企圖從城門進入城內。

叛軍抬著雲梯,前赴後繼衝向北城門。張介然到北城門督戰,讓軍士將水潑在城牆之上,水很快結冰,不但增加了城牆的高度和厚度,而且使其十分溜滑,增加了叛軍登上城樓的難度。戰鬥十分激烈。唐軍的戰鬥力不強,隻能采用人海戰術。但是軍士沒有打過仗,不懂戰術傷亡很大。

就雙方的傷亡對比而言,完全顛倒過來了,守城的比攻城的多了好幾倍。盡管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然而總算保住了城門不失,熬過了第一天。

第二天,北城門的戰事與第一天一樣,唐軍的傷亡越來越多,如果按現在的勢頭,要不了幾天,城中將無兵可用,甚至要不了幾天就會破城。在這種情形下,唯一的出路,就是鋌而走險。張介然命令部將李庭望率領一隊死士從西門出擊,突擊安祿山營寨,希望能擾亂安祿山的部署,扭轉不利的局麵。

這完全是一種自殺式的戰法,是拿著雞蛋向巨石上扔的辦法,除了能把石頭弄髒一塊地方之外,不會有任何效果。但張介然沒有辦法,兩軍實力差距太大,不僅是數量上差距巨大,而且素質上,士氣上的差距更大。

這本來就是一場不對等的比拚,他已經作好了與城池共存亡的決心,如此拚命,隻是為了死得轟轟烈烈。然而李庭望貪生怕死,畏葸不前,竟然說道:“現在敵強我弱,眾寡懸殊,我軍利用堅牆尚不能防守,如果出了城門,必將全軍覆沒。白白損失兵將,又對守城無補,此乃不可為之事。”

這是抗命不尊,在戰場上抗命不尊是大罪,按律是要殺頭的。張介然本想執行軍法,但現在城危將寡,如果貿然斬殺大將,將使軍心浮動,甚至嘩變,隻好作罷。

李庭望明知抗命就會殺頭,但仍然當麵頂撞上司,他是已經作好了反叛的準備,一旦張介然軍法從事,他就會煽動手下的軍士造反,張介然妥協了,他也沒有作出反應,仍然按兵不動。

然而戰局又發生了變化,安祿山見唐軍采用人海戰術,死守北城門,短期內難以拿下城池。強攻城門不是好辦法,立即改變戰術,命令軍士在城牆根基上拆牆。城牆漫長,很容易找到防守薄弱的地方。

護城河已經冰凍,接近牆腳也很容易。這一著果然利害,用鋼釺拆磚,雖然費事,但不是不可為的,開始緩慢,後來會越來越快,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破城。張介然組織軍士對城下拆牆的叛軍射擊,然而這些軍士剛剛露頭,就被護城河邊的叛軍箭手射下城去。

他無計可施,眼看就要破城,他這個節度使竟然束手無策。而更要命的是軍心不穩,滿城官兵人心惶惶,一些下層軍官竟偷偷的與安祿山攻城人馬密謀,準備投降叛軍。

安祿山在進攻的同時,也加緊了勸降力度。靈昌太守郭納在陳留棲身,張介然不計前嫌,委以重任,讓他守衛城樓。

他被叛軍的威勢嚇倒,苦苦尋找生路,試探著給安祿山寫了一封投降信,捆綁在箭頭上射向叛軍。

信很快到了安祿山的手上,他雖然最恨臨陣倒戈之人,但為了減輕傷亡,快速拿下陳留,還是給他回了一封信,不但保證他的生命安全,還答應讓他擔任陳留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