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楊國忠說道:“朝廷在東北設立三個軍鎮,目的就是防禦契丹的騷擾,保護邊疆地區的安寧。現在他們消滅了契丹,能保證邊境地區安靜一段時間,說明他們的任務完成得很好。嘉獎一下就行了,用不著為這多人升官。他安祿山獅子大開口,一下子晉升一百二十六個將軍,十三個三品將軍,一個二品將軍數目太大,等級太高,沒有先例啊。”
唐玄宗冷靜下來了,安祿山要的東西是多了一些。但不給予獎勵,說不過去。他對楊國忠說道:“你們吏部和兵部商量一下,具體怎麼辦?你和韋見素一起來向我彙報。”
楊國忠到兵部,韋見素說道:“楊丞相親來兵部,是要指導工作啊。”“韋丞相客氣了,我是來傳達皇上的旨意的。”楊國忠將安祿山的奏折遞給韋見素。韋見素說道:“這麼多,太多了吧。”楊國忠說道:“我也是這樣說的,但皇上還是寵信安祿山啊,硬要我們兩人一起向他上奏。”
韋見素說道:“現在就去吧,我也有事向皇上上奏。”楊國忠說道:“安祿山打了勝仗,皇上對他更加寵信了。對你的位置威脅很大,不能不防啊。”“都是為朝廷辦差,防什麼啊?安祿山會打仗,不一定會理政,擔這些心幹什麼?”韋見素從座位上站起來向門外走去。
楊國忠在前,韋見素在後,二人進了皇宮,唐玄宗說道:“兩位愛卿,對祿山的奏折商量得如何?”楊國忠說道:“啟奏皇上,兵部也認為安祿山的要求太高,不應該滋長他的貪心。”唐玄宗說道:“見素,國忠說的是你們的意見嗎?”
韋見素說道:“啟奏皇上,安祿山的確打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勝仗,朝廷應該表彰。但安祿山的要求太過份了,那能一下子晉升那麼多軍官的。臣認為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但對功勳卓著之人,還是要晉升的。”
唐玄宗說道:“這話還比較公正,你們商量一下吧。有功就要獎勵,不然的話,誰還願意立功呢?誰願意舍命為朝廷出力呢?”楊國忠說道:“啟奏皇上,安祿山與別人不同,他有野心,擁兵自重。朝廷應該加以防範,不能滿足他的無理要求。臣奏請免去他三鎮節度使,擔任尚書左仆射。”
唐玄宗說道:“兵部認為妥當嗎?見素說說你的意見。”韋見素上奏道:“啟奏皇上,安祿山會打仗,在前線守衛邊關比在朝廷中任職更能發揮他的長處。臣認為皇上給他一些賞賜,讓他繼續守衛邊關,對朝廷有利。這次戰役中表現特別突出的人,也應該升官,後繼有人,朝廷才能安然無恙。”
唐玄宗瞅了一眼楊國忠,挪動一下身子說道:“見素的奏疏比較公正,祿山暫不進京,繼續留任,給他增加一百戶的奉祿。朕已經說過,並不是要批準祿山的奏折,是讓你們重新上奏。適當的擇優晉升,人數少一些。這事由兵部起草,三省研究,最後報我審批。”
皇帝已經作了決定,楊國忠不敢再反駁了。準備離開,韋見素突然跪下,手上舉著奏折上奏首:“臣還有一事上奏。”高力士拿過奏折,放在案桌上。
唐玄宗拿起奏折觀看,韋見素跪在他的麵前說道:“啟奏皇上,京兆尹鮮於仲通已經去世數月了,皇上新任命的京兆尹李峴,到現在還沒有進京履行職責,然而京機重地,不能無人管理,臣請奏京兆尹李峴立即脫離魏郡太守的職位,進京履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