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雙子女諜(1 / 3)

打掉了企圖阻撓破壞“雲南計劃”實施的日本設在騰衝的諜報網,軍統自然撈回了一些麵子,但是,原來一直隱在幕後不為人知的“行政院六組”,也開始在日本人眼裏“初露崢嶸”。日本軍部和外務省的情報機構大為光火,密電質詢日本在華總特務機關長柴楨吉利。如坐針氈的柴楨回電“謝罪”,表示一時不便再派遣特工滲透雲南,也一定采取更其隱蔽有效的辦法獲取詳細的“雲南計劃”,同時,狡猾的柴楨提醒軍部情報機構應該看到:日本人在騰衝的行動並非“完敗”,至少那裏發生的“血淋淋的事實”傳出去,可以嚇阻猶太人。

這些天來,行政院六組上海站副站長廖啟訓很是不爽。原因是孔祥熙責備孔令侃未能做到未雨綢繆,在雲南布控,使日本人搶占先機,建立了諜報網,差點被他們利用極為個別的少數民族的頭領壞了“雲南計劃”的大事,並要求他亡羊補牢,要他也像一隻蜘蛛,在那裏結一個網。孔令侃想到了行政院六組的廖啟訓,便命他遠赴雲南,去建立諜報網。因此,特對他加封一級,升任他為雲南站的站長。

但是,廖啟訓卻高興不起來。他不願去騰衝那深山僻遠的“瘴癘之地”,而且,他正在上海幹著兩件得意的事情。一件是“軋金子”、“炒黃魚”,大發其財;另一件,他正與一個女人打得火熱,不想離開她。

苦惱的他來到有“小東京”之稱的虹口日本租界地。此時,位於蘇州河以北吳淞路、北四川路一帶,700多幢房子,日本人就占了百分之九十,並且將原來的店鋪改成日式門麵,形成了“日本化”街區,到處都有日式的魚店、小菜店、糕點店、衣料店、木屐店等,三角地菜市場供應直接從日本運來的新鮮魚和蔬菜,住在這裏的日本人竟然有一種“樂不思蜀”的感覺,自認為與生活在“內地”(日本本土)沒有什麼兩樣。

隨之而來的,這裏也開設了多家妓院,或者附帶賣春買笑的餐廳、旅館,使虹口的“東洋妓女”、“東洋藝妓”很有名。

廖啟訓來這裏當然不是逛街購物,他就是來找他那位“新相好”。甚至,在他的心底湧上了一段“甜蜜的回憶”……

他來到一家“采菊旅舍”,來找那個叫喬木菊子的“出色”的日本女人。這家旅舍原來並不是這個名稱,隻因近來轉手給了一位日本東家,日本老板按照日式建築大肆改造了一番,並且引來了這位漂亮嫵媚服務周到的菊子,才改名為“采菊旅舍”。

前麵說過,行政院六組比戴笠的軍統有錢,孔祥熙與他的公子孔令侃都是很會撈錢的人,無論於公於私都是這樣,這讓戴笠既豔羨,又嫉妒不已。行政院六組的特工薪水遠遠高於軍統特工。這個廖啟訓年輕,一表人才,風流倜儻,閑來無事,慣於風月。來了這家旅舍幾次,見到非常漂亮的“女招待”菊子,早已魂不守舍,勾去了魂靈一般。菊子待廖啟訓很是和善。每次他來,都陪著他到日式茶寮品茗,或者到小酒吧喝酒。如若歇息,便為他開房,鋪設榻榻米,侍候他沐浴,然後溫柔一笑或者秋波一轉,款款後退,拉上日式推拉房門離去。往往弄得廖啟訓心癢難撓,但這裏畢竟是日本人的地盤,也不敢強人所難,霸王硬上弓。

後來,廖啟訓也不知是打哪聽說了日本有一個“女孩節”,是日本女人獨有的節日,也是女孩子們最高興的日子。這“女孩節”又叫“桃花節”,因為過去女孩節是在農曆三月三日(比公曆三月三日約遲一個月),正值桃花盛開之時,故此得名。雖然日本明治維新後改為陽曆的三月三日,此時的日本桃花還沒有盛開,但仍然沿用“桃花節”的舊名稱。同時,“女孩節”還叫“雛祭”或者“偶人節”,因為節日裏每戶人家都要在家中擺設偶人架來進行女孩節的傳統慶祝活動。這天,凡是有女孩子的家庭都會在客廳裏設置一個階梯狀的偶人架,在上麵擺放各種穿著日本和服的小偶人(玩具娃娃),以慶祝女孩健康成長。他們的風俗認為:人偶能為女兒們帶走疾病和悲傷。為了歡迎和愉快地度過這一節日,女孩與女人們都會穿起漂亮的和服,並且邀來自己最親密的夥伴,大家圍坐在偶人架前,盡情地說笑、玩耍,具備才藝的,還會激情表演一番。

知道了這些,廖啟訓靈機一動有了主意。農曆三月初三這天,他到鮮花店買了幾束鮮豔的桃花,又設法買來無錫出產的“錫山泥人”,一男一女兩個小泥人。因為上海沒有賣日式小偶人的,姑且用錫山泥人來代替。然後興衝衝地趕往虹口“采菊旅舍”來見喬木菊子。

見到了菊子,廖啟訓將手中捧著的鮮豔的桃花獻給她。菊子既欣喜又驚異:“你,這是給我的?”

“是呀。”

“為什麼?”

“你忘了,今天是三月三,“女孩節”?”

“三月三,“女孩節”?哦,你不說,我真忘了。但是,在我們日本,是在一個月前就已經過完了。”

“但是,能夠真正用桃花來獻給女孩的季節,是現在而不是一個月之前呀?那時候天氣還很寒冷,恐怕隻有迎春花而桃花還沒有開吧?”

菊子眼圈一紅,當真有些感動:“虧你還記得,我們這種人,就是身在日本,也難得有人記起我們也應該擁有這樣一個節日,也應該得到一束桃花。”

“不光是桃花,還有這個!”廖啟訓從衣袋中拿出兩個“錫山泥人”,實際上就是無錫特有的泥人“大阿福”。他將一男一女兩個色彩豔麗、笑容滿麵、憨態可掬的大阿福放到菊子攤開的掌心,“隻可惜在上海沒有你們日本那種穿著宮廷裝束的“人偶”,就用這個代替吧,算是我的一點心意。我還知道,在日本,擺放“雛”——就是人偶最多可以達到15層。在階梯式木壇上蒙上紅布,然後一層一層地擺上天皇、皇後、宮女、樂師、大臣、衛士等等衣著光鮮、姿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小人偶,既是為了驅邪避凶,祈福求安,也是為了好玩漂亮,如同女孩子“過家家”。但是可惜,我搞不到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