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立儲風波(2 / 2)

“崔大人此言差矣,先帝托夢聖上,那是為我大唐社稷著想。你怎可妄議先帝?”禮部尚書李溪聞言可不幹了,別人怕你崔彥昭,可他李溪就是偏偏不怕。

“哼,那李大人認為先帝的意思如何?”戶部尚書趙隱冷哼一聲問道。

“微臣認為,先帝手指西北方,便是說中興之主便在西北方,此人也是皇室宗親。”李溪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胡扯,趙王悖逆祖宗家法,傭兵自重,先帝也曾下詔罷免他一切官職,之後雖然恢複了他的身份官職,但那也是被逼而行。”趙隱這下可不急了,他與李俊那可是死對頭,如果讓他成了儲君,那他日後還回有好日子過嗎?

李溪的意思滿朝文武都心裏有數,這西北方隻有一位皇室宗親,而且是一位大頭,此人便是趙王李俊。

“啟稟聖上,臣認為聖上春秋鼎盛,無需此時立下儲君。”兵部尚書韋昭度趕緊上前啟奏。

“韋尚書所言極是,聖上春秋鼎盛,無需此時立下儲君。”崔彥昭也趕緊勸阻道。其他幾位尚書也是跟著崔彥昭一起符合。

“幾位愛卿雖然是為朕著想,但大唐社稷卻高於一切,朕意已決,立趙王李俊為儲君。”李曄立李俊為儲君,也是剛剛決定。他知道大唐想要中興,必須要有一位強勢的人,而這個人李俊就是最佳人選。

“啟稟聖上,按照大唐帝位傳位規製,聖上因該傳位於三位皇子中的一位,而不應該傳位於其他皇族外戚。”戶部尚書趙隱上前一步回稟道。

“我大唐現處危機時刻,此時此刻,朕要以大唐社稷為重,以列祖列宗偉業為重。我想這也是先帝的意思,朕將在十日後上告太廟,將此事宣告天下。”李曄覺得自己登基一年多來,隻有這個決定也許是唯一值得後世李唐子孫感到驕傲的。

早朝的立儲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長安城內外,這個震驚世人的消息,是很多自知天下的文人傻眼了,他們怎麼也無法理解,隻有二十三歲的唐昭宗怎麼會突然宣布立其他親王為儲君呢?

這個消息被留守在長安的各鎮密探第一時間傳回了各地,當李俊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怎麼也不理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李曄怎麼突然會將儲君之位傳給自己,這是不是又一個陷阱呢?

李克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當時就傻了,如果李俊日後真的繼承了大統,那麼他李克用還會有好日子過嗎?他李俊可不是李曄,那是一頭真正的猛虎,一頭吃人不吐骨頭的猛虎,曾今幾何,他一聲令下,虎賁衛殘殺吐蕃軍民高達近三十餘萬,那可是整個吐蕃人數的十分之三,如此狠辣的手段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如今他成為大唐儲君,一名真正的王者之尊。隻能趁現在他還沒有崛起之時,將他一舉殲滅,否則日後他們各鎮節度使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了。

朱全忠的態度與李克用無二,他第一個念頭也是必須盡快除掉李俊,這是一個絕對的禍害。

其他節度使聞言,態度不一。隻是他們心裏對李俊這位儲君還是有所顧忌。

當百虎堂收到情報的第一時間,他們便預感到李俊大禍將至。如果這個消息確認屬實,那麼李俊身處河東就是身在火焰山山口。

“張大人,你看我們是不是要立刻通知公子小心堤防?”崔明遠擔心道。

“是呀,公子身邊的人不多,我們是不是應該派人去接引他們?”高雲飛小聲問道。

“不,我們不但要派人去接引公子,還要立刻以百虎堂的名義,向駐守嘉峪關的曹忠下令,讓他整頓軍馬,隨時準備進軍河西。”張春想了想起身道。

“張大人說的極是,我讚成立刻給曹忠下令,虎賁衛隨時準備進軍河西,讓那些對公子不懷好心的人,做事也要考慮清楚。”崔明遠得意道。

“對,立刻執行。”高雲飛也是讚成。

“另外傳令給劉成,讓他們鷹鷲衛立刻啟程趕往河東,務必確保公子安全,寧願死傷萬千百姓,也要確保公子萬無一失。”張春慢慢的起身,抬頭看著藍色的天空,似乎在哪裏有什麼東西吸引著他。

百虎堂一道道的命令傳到四方,原本平靜的安西一下子就再次動了起來。首先是駐守嘉峪關的曹忠,在接到百虎堂的命令之後,立刻開始調動,十七萬大軍這一動嘉峪關外便立刻緊張起來了。

李義這幾日感覺府外走動的人明顯增多了,這不是好預兆。他感覺有人要對公子不利,他立刻回稟了李俊。

“你去通知所有我們在晉陽城的人,準備十日後返回安西,這裏已經呆不下去了。”李俊歎息道。

“明白。”李義立刻去處理了。

朝廷的詔令已經在四日前發往各縣各府,李俊如今已經成為大唐的儲君,也就是未來的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