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立儲風波(1 / 2)

“一言為定,妹妹明日可要到府上叨擾了。”誅邪阿依也是真情流露。

“哎呀,你看我們古人隻顧著聊天了,卻把我們的大將軍給擱在一旁了,真是罪過。”李俊笑著拿起酒壺親自為李嗣源斟酒。

“公子折殺卑職了。”李嗣源趕緊起身道謝。

“哎!我與阿依是故交,你與阿依是夫妻,那我們就是自己人,而且今晚是家宴,我們就不要太俗了,李兄虛長李俊幾歲,日後李俊便稱呼李兄為李大哥,李大哥叫我賢弟便可。”李俊特意拉近彼此之間的交情道。

“這如何使得,公子是皇室宗親,天家王侯。嗣源隻是區區一介武夫,何德何能可以與公子稱兄道弟。”李嗣源恭敬的施禮。

“阿依,你看看,你家嗣源這是將我當做外人了,既然如此,那我隻能走了。”李俊給足了李嗣源麵子,假意起身要離開。

“公子請坐。嗣源,既然公子願意與你結交,這是你的福分,怎可推辭呢。”誅邪阿依對自己的丈夫李嗣源提醒道。

“公子如此盛情,若嗣源再推辭,那就是輕慢了公子。”李嗣源說到此處端起酒杯:“這杯酒敬你,賢弟。”

“李大哥,請。”李俊也端起酒杯,兩人一碰杯。就是這一瞬間,從此兩人注定了將糾纏不清。

自從李克用大軍在武德駐守休整的這段時間,他終於明白了過來,為什麼秦宗權的軍隊會突然襲擊馬牢山的河東軍,為什麼李存信帶兵圍剿馬牢山時,會空手而回。為什麼自己一戰便損兵折將如此之多,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朱全忠這個小人所為,隻有他這個小人才會禍水北引,借機損耗自己與秦宗權的實力,他好坐收漁翁之利,這與自己當初的計劃何其之象。

光啟二年七月十二日,李克用大軍撤回澤州一帶駐守,大軍撤退的時候給秦宗權的大軍留下了近三十萬擔的糧草。原本秦宗權五十萬大軍已經是他統治之地十之八九的青壯年,由於青壯年從軍,致使田地荒蕪,糧草短缺,曾今一段時間,秦宗權的士兵們以食用敵軍戰死士兵的屍體為食。

如今李克用給他們留下如此多的糧草,他自然知道李克用的意思,他一方麵暗中派人與李克用聯係商議購糧的事情,一方麵下令軍隊猛攻朱全忠的防線,兩軍在陽武一帶血戰十數日,不分勝負,但這卻使李克用好好的出了一口惡氣。

朱全忠見李克用不但退回了澤州,更加私下與秦宗權勾結,為他提供糧草。於是派遣使者前往長安,揭發李克用種種惡行以及擅自放棄陣地退守澤州。

這件事在朝堂再次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如今大唐的社稷江山隻是一副空殼,而河東的李克用卻傭兵三十餘萬雄霸河東,他們早已經沒有能力左右天下局勢了。

坐在龍椅上的唐昭宗李曄,心中無限惆悵。如今的他與漢末獻帝何異?人家獻帝尚有劉皇叔一脈可以支撐半壁江山,而他卻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啟稟聖上,臣認為當務之急便是極是剿滅秦宗權反賊,若是時日長久恐生變故。”新任吏部尚書杜讓能出班回奏。

“晉王在懷州以及河內兩次與叛軍交戰,功不可沒,此次撤軍可能是因為一些不得已的情況,正所謂戰事瞬息萬變,我等豈能皆知。臣認為隻要下旨好生安撫一番,令其繼續剿滅叛賊,如今我大唐首要問題就是壓迫剿滅秦宗權的叛逆。”新任禮部尚書李溪啟奏。

“臣讚同李尚書之言,請聖上決斷。”新任工部尚書徐彥若道。

“崔愛卿以為如何?”唐昭宗問一直沉默不語的尚書左仆射崔彥昭,自從唐昭宗即位以來,朝中七位宰輔已經有四位被撤換了。但即使如此,唐昭宗依舊無法挽回大唐敗亡的頹勢。

“臣認為李尚書所言可行。”崔彥昭上前回稟,雖然隻是短短的十個字,但卻舉足輕重。

“來人,傳旨褒獎晉王懷州,河內之戰,加封其子李存勖河東大都督之職。”李曄聞言,便在朝堂直接下旨。

“遵旨。”兵部尚書韋昭度上前領旨。

“前些時日,愛卿們不是一直進諫,希望朕早日立下太子儲君嗎?昨夜朕夢見了先帝,先帝在朕身前淚流滿麵,說對不起列祖列宗傳,有負大唐江山黎民百姓。朕聞言亦感心虛焦慮,細問之下才知道先帝一直想重振大唐雄偉,怎奈時機不到。昨夜先帝特意交代朕,我大唐中興之主依然再世。”唐昭宗說到此處頓了頓,看眾臣的表情緊張便咳嗽了一聲繼續道:“待朕要細問之時,先帝卻道天機不可泄露,隻是用手指了指西北方。不知各位愛卿可有頓悟之人?”

“中興之主?”

“西北方?”

“莫非是他?”

群臣私下嘰嘰喳喳的議論紛紛,崔彥昭見了趕緊上前回稟:“啟稟聖上,微臣以為聖上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罷了,這太子儲君之位關係我大唐萬世基業,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