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子中的一個大類是肉圓,是指將豬肉、牛肉或者雞肉、鴨肉、魚肉等剁成泥後,添加調料及配料擠(團)

成圓形的一種佳肴。丸子(除素丸子外)的主材料采用的是肉,不但營養價值高,口感也很好。丸子的烹飪方法比較簡單,經過不算複雜的汆、炸、蒸等烹飪過程便可製成數十種風味各異的丸子菜,既營養美味又方便易學。對於廚房新手來說,學烹飪先學丸子菜確實是個很好的選擇。

丸子不但味道鮮美,在我國各地還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在河南,農曆大年二十九到三十上午,主婦們必須要動手做炸丸子,表示闔家團圓、幸福圓滿;喜事壓桌菜也必須是丸子,以示圓滿結束。

淮揚菜中的傳統名菜“獅子頭”也有一段來曆:古代江浙一帶,家家戶戶逢年過節都要舞獅子燈、吃肉丸子,可“丸”與“完”諧音,於是老百姓就把這種大肉丸改稱“獅子頭”以圖吉利。福建中北部不少地方過元宵節吃的湯圓挺有意思,這種湯圓用的餡可不是芝麻餡,而是肉餡的,這和北方熟悉的甜味餡湯圓味道很不一樣。

在隔海相望的台灣,除夕夜上一盤魚丸、蝦丸、肉丸叫“三元及第”,做一盤裹上發菜絲、胡蘿卜絲、蛋皮絲的肉丸或魚丸則稱“三元堆金”,總之,要的就是三元調和、福德圓滿的好口彩。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西北東蘭、巴馬、鳳山一帶,豆腐丸子還是團結和勝利的象征。相傳,在一次反抗暴政的起義中,壯族人民就是把起義的信號包在丸子裏,分送到各村才獲得了勝利。從此,壯族人民過年做豆腐丸子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