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3 / 3)

說著,他順手去揭棺材蓋,想看看棺材結不結實。蓋子一揭開,馬力吃了一驚,棺材裏放著二斤韭菜,二斤芹菜,蔥綠蔥綠,從京城到這兒,少說也得十天,在這五房六月的天氣裏,青菜放在棺材裏不爛,這是稀奇的事兒。他去找村中年歲大的老人看這口棺材,明白人一看便知這口棺材是用陰沉木做的。這種陰沉木一萬年才長小孩子胳膊那麼粗。用它做成的棺材屍體放進去萬年不爛。馬力聞言,不知道說什麼好。半天才撫著棺材說:“路遙啊路遙,我錯怪了你。”

後來,人們就把路遙與馬力這段故事變成一句話:“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來比喻人與人之間隻有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考驗才能互相了解和信任。

又問老頭兒:“不知小女是否許配人家?”老頭打了個唉聲:“還沒有,小女自幼聰明過人,可惜她脫生錯了,生在窮人家。好人家咱攀不上,門不當,戶不對。不濟的人家我還舍不得給,怕女兒吃苦受罪。”丞想一聽樂了,對老頭兒說:“我略通相書,小女再往後退幾步讓我看一看。好,從麵相上看小女是個有福之人。我家住京城,萬貫家財,隻是膝下無兒無女,想認小女為幹女兒,不知你們爺倆意下如何?”姑娘聽後未等爹爹表態,“撲嗵”一聲雙膝跪下,納頭便拜。口中連喊:“爹爹在上,請受孩兒一拜。”丞相喜不自禁連連點頭:“好好,我們爺倆有緣那。”臨走時扔下話說:“我明天就來接你們。” ?

丞相回到皇宮拜見皇上,如此這般稟報一番。皇上寫下聖旨一道。第二天,丞相拿著聘禮又來到豆腐老頭家,站在大門口舉起聖旨,姑娘急忙出來跪在地上接旨。丞相想,一個民女就知此大禮,真乃天份,愈加敬佩。丞相說:“今天你們爺倆就跟我進京。”豆腐老頭說:“等我收拾一下做豆腐的家巴式再走。”丞相說:“不用了,我們家啥也不缺,你就隻管去享福吧。”豆腐老頭一聽樂了,這回再也不用起早摸黑做豆腐了。

丞相府大門掛彩,二門張燈,把父女倆接到府內,將後樓收拾好了,幹女兒和他爹就住在那裏。

一切安排妥當,丞相來到皇帝屋裏回稟幹女兒已經一切安頓妥當。皇上說:“我要親自出題考考她到底聰明不聰明,智慧不智慧。”隨後}皇上派東宮太子給姑娘拿來三尺黃布,限定她三天時間必須做八十三萬套護軍衣,剩下的布料用做八十三萬套包腳布。三天做完了有賞,做不出者斬。”

豆腐姑娘當皇後

這一年,皇上已經七十二歲了。他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就給他養了一個傻兒子。皇上發愁了。這天他找到丞相說:“我已老眼昏花,體力不支,不知哪一天得病災就不行了。我兒子癡傻恭呆,將來稱帝恐怕群臣不服,萬眾難以擁護,’我想給他找個精明的姑娘做媳婦,替他料理朝政,你看如何?”丞相說:“皇上不必多說,臣明白,現在正東方貴人已經出現,臣馬上去為皇上找。”

丞相化妝成一個民間老頭,騎匹白馬向東南方向走去。走到一座小橋邊,這匹白馬揚前蹄,蹬後腿“嘶嘶”直叫,就是不上橋。丞相犯疑,這匹馬往常捋順條羊,今天這個樣子想必有事。丞相前後一撒目,看見小橋邊有三間小毛草房。丞相下馬來到門前,從裏邊走出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兒,丞相說:“老人家過路人要討碗水喝。”老頭兒說這事好辦,客官請進寒舍。”說著,把丞相讓到屋裏。丞相坐定後先不忙喝水,詢問起老頭的家況來了:“老人家家裏有幾口人那?靠什麼為生?”老頭兒說:“老伴下世早,就剩我和女兒相依為伴,靠做豆腐為生。”丞相一聽有個女兒,忙問:“小女今年多大了?”老頭說:“女兒一十六歲。”說著老頭從裏間喚出女兒給客人倒水。女兒出來大方方給客人做個揖,雙手捧上一碗水,丞相一看這鄉野女子不一般,有教養。遂

丞相聽了大吃一驚,皇上讓我找媳婦,怎麼能出此情理不通的難題,這不把人家孩子坑了嗎?丞相急忙到後樓問幹女兒:“這布料夠不夠用?”心想你要沒有把握,可別答應,幹女兒不慌不忙地說:“用不了。”丞相更加吃驚:這丫頭是吃了豹子膽了?

頭一天姑娘躺在炕上睡覺。第二天姑娘還躺在炕上睡覺。一晃兩天過去了,可急壞了親爹和幹爹。第三天中午,姑娘的親爹和幹爹再也憋不住了,來到女兒房裏說:“孩子,眼看期限就要到了,你咋還在^睡覺?你要做不出來這可是殺頭之罪呀!”豆腐姑娘說:“二位老人家請放心,女兒自有對策。”說完,女兒遞給親爹爹一個燒火棍,然後不慌不忙地說:“爹爹馬上去麵見皇上,見到皇上不必下跪,隻要把話說明白就是了。”

豆腐女兒如此這般教父親一通話。豆腐老頭來到金殿之上,皇上見他不施禮,也不下跪,就冷淡地問道:“老叟有事嗎?”豆腐老頭說:“無事不登三寶殿。”說著老頭把燒火棍遞給皇上說:“我女兒正在給皇上做護軍衣和包腳布,她有個要求叫我跟皇上稟報。她讓您用這根木料建一座和皇宮一樣大的倉庫,好裝護軍衣和包腳布,剩下的木料夠生三年熨鬥子。”皇上聽後龍顏大悅,對老頭說:“好吧,我馬上建倉庫,老叟退下。”待豆腐老頭一出門兒,皇上來到丞相府對丞相說:“你可給我選了個聰明絕頂的女子,她的智慧在我之上,不在我之下。馬上給張羅拜堂成親!”

此後不久,皇上下世,傻兒子繼位,豆腐女輔佐傻兒子處理朝政,成了一個真正的女皇帝。

十歲老人為啥不殺了

從前,有一個十三歲的小孩沒爹沒媽,和他爺爺倆一起生活,那時候朝廷有一條規定,人到六十歲不死就得殺。小孩怕把爺爺殺了沒親人,就想了個辦法,在房後山根底下挖個洞,把爺爺放在洞裏。白天孫子給爺爺送飯吃,到下晚再出來。

小孫子家門前是個大壕崖子,崖上有棵大柳樹,柳樹下邊是個水泡子。有一天小孫子正騎在大柳樹上玩,就見從南邊過來一隊人馬,抬轎的,打鑼的,好不熱雨。有一個騎馬的人到水泡子飲馬,往水泡子裏一看,有個瓦亮瓦亮的東西在水裏直閃光,就報告大臣說水泡子裏有寶貝。大臣一看,又向王子稟報。王子馬上派人下去撈,在上邊看錚亮錚亮的,到下邊一撈就沒有。派了左一個人,右一個人,就是撈不上來。一直撈到天黑,王子不服氣。下令駐在這裏明天接著撈。

小孫子感到挺稀奇,回家趕緊到地洞裏告訴爺爺這件事兒。他爺爺聽了說:“孩子,他們撈一輩子也撈不上來。這寶貝不是在水裏,是在樹上的鳥窩裏,你可別早早說出來呀!等王子要殺人時你再說。”

第二天早晨小孫子又爬到大柳樹上看賣呆。王子又派了一個大臣下去撈,還沒撈上來。王子說:“把剛才上來的大

臣給我斬了,再派人下去!”當差人舉刀正要斬那個大臣時,小孫子“咕咚”一聲從樹上跳下來說:“我知道寶貝在哪,你們要不殺他我就告訴你寶貝在哪。”王子說:“好,你說吧。”“寶貝在樹上的鳥窩裏。”小孩子說完到一旁看熱鬧去了。大臣到鳥窩裏一掏,果真有個璧臣蛛。這是無價的稀世珍寶。王子當即封小孩子為獻寶狀元。群臣不同意:“這也太簡單了,可能是他上樹玩時看見的,不足以說明他的智慧,還得進一步考察考察。”

王子一聽有道理。就對小孩兒說:“明天你跟我進京城,我把一群馬從城門放出去,你站在半裏地外,要能認出哪匹是小馬,哪匹是老馬,我就封你為官。”

小孩兒又回家告訴他爺爺了。爺爺說:“這好辦,你看哪匹馬一個勁往前跑就是老馬,哪匹馬咬這個,撞那個,搖頭擺尾就是小馬。” .

? 第二天早晨來到京城,考試開始了,城門一開一群馬掙

命往前跑,跑過去後小孩對王子說:“你這一群馬就兩隻小馬,剩下的都是老馬。”王子不信,找來獸醫鑒定,一點不差。王子說:“馬上封你為官

大臣們還不同意,要求再試一回。這回由大臣們出題,捏好點子,王子對小孩兒說:“明天我伐點木頭,兩頭一般粗,中間沒有節,你要能認出大小頭來,我就封官。”小孩兒回家又給爺爺學了一遍。爺爺說:“你記住,讓他們把木頭都放在水泡子裏,哪頭飄上來,哪頭就是小頭。”第二天早晨官員們到齊了。王子盯問小孩,你敢不敢認,不敢認我就給你點銀兩回家去吧。”小孩兒說:“敢認,我有個要求,得把木頭都放在水泡子裏。”王子大臣們也沒弄明白怎麼回

事,就答應了,派人把木頭都放進小孩兒家門前的水泡子裏。小孩說:“頭飄起來的都是小頭。”王子非常高興,認定這個小孩子是個奇才,這回下決心封官。大臣們還是不同意,說封個小孩子官能幹什麼,再說得問問他是別人教的,還是自個想出來的。”

王子一聽有道理。就對小孩說:“你今天說實話,是誰教你的這些方法,要不說實話就犯了欺君之罪,要殺頭的。”小孩膽小不禁嚇唬,馬上說:“是我爺爺告訴我的。”王子問:“你爺爺在哪?”小孩子說:“我爺爺在哪我可不能告訴你,告訴你我爺爺就沒命了。”王子說:“你爺爺多大歲數?”小孩兒說:“我爺爺63歲了,按你們的規定60歲就得殺了,是我把爺爺藏在山洞裏三年,你們可千萬別殺我爺爺,我什麼財寶也不要,官也不要,隻要爺爺。”小孩兒嘴兒象拜年一樣懇求。.王子一聽還是老人有經驗,當即決定從此以後六十歲老人不殺了。 ?

公爹巧選當家人

從前有這麼一家子,老倆口三個兒子,三個媳婦。有一天,老頭跟老伴說:“咱倆歲數也大了,沒有幾年活頭了,一旦有個病災兒,家裏連個牽頭的也沒有,現找也來不及。咱何不乘現在明白時候給家裏選個主事人啊。”

老伴說:“說得是,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可怎麼個選法呢?”老頭說:“我想了一個辦法,先讓他們一人當一個月家,看他們誰當得好。”

晚上,老頭把三個兒子三個媳婦叫到跟前說:“我一輩子講合不講分,分字是人字底下一把刀,不吉利。趁現在我和你媽都健在,給你們選個當家人,日後你們好團團圓圓過日子,永遠不分家。為了選準一點,你們先一個人當一個月家,試試誰適合當家,再確定最後讓誰當家。”三個兒子挺孝順,誰也沒反駁,都同意了爹的意見。

從老大倆口子開始輪。頭天晚上老大倆口子開始核計:“咱們當家可不能摳摳戚戚,得讓大夥吃好、穿好,把大夥打兌滿意了,這個家就能讓咱們當到底。第二天早晨,老大倆口子早早起來,炒了四個菜,白天到集上給全家人一人做一套新衣服。他們當家這一個月,頓頓吃香的,喝辣的,人人穿得象鍛子棍似的。錢雖然花了不少,可也把大夥打兌得挺樂和。隻是爹娘不漏聲色,看不出是高興還是生氣。

輪到老二倆口子當家了,他們倆合計:“老大當家時頓頓四碟六盤吃著,這回該咱們當家咱們給他一頓八個菜,淨買魚買肉吃,老爺子吃樂了背不住這個家就讓咱們當到底。老二倆口子當家這一個月忙壞了,頓頓八個菜做著,給全家每人做一套緞子衣服。一晃一個月也過去了。

該輪到老三倆口子當家了。老三蟫婦象沒這回事一樣,晚上早早躺下睡覺了。老三捅咕媳婦說:“明天就該咱們當家了,咱倆也得合計合計,這家怎麼當法,你看人家老大老二一個賽一個,把大夥打兌得樂樂嗬嗬的,咱倆這家得咋當啊?”三媳婦說:“你快睡覺吧,就別心坎上掛笊籬——多操那個心我全想好了。明天你就聽我的,咱保準比他們做的菜都多。”老三一看媳婦挺有把握的,也就睡覺了。

第二天早晨,雞叫頭遍老三媳婦沒起來,雞叫二遍還沒起來,老三沉不住氣了。他把媳婦扒拉醒對媳婦說:“咱這家就別指望當了,人家大哥和二哥當家時雞沒叫就起來做飯菜,你可倒好到這晚兒也不起來。”媳婦沒聽當家的嘟囔,雞叫三遍時不慌不忙起來了,告訴當家的:“你去割一把韭菜,割一盆韭菜花,我去燒火做飯。”老三媳婦煮好飯,到園子裏拔了一把大蔥,不一會兒功夫就招呼大家吃飯。一個桌~盤韭菜,一個桌一盤韭菜花,一把大蔥,一盤大醬。老爺子故意問三媳婦:“你大嫂二嫂都四六八碟擺著,你做的是多少樣菜呀?”三媳婦說:“公爹要問我做的這菜有多少樣,聽媳婦給你老數來:韭菜韭菜花,二九一十八,小蔥加大醬正好二十樣。莊稼院過日子掙錢不易,得細水長流,不能吃光穿光。”老頭和老太太一聽三媳婦說的話在理,都樂了,當場決定就讓三媳婦做當家人。

不孝之子上當記

從前,有這麼一家子老太太守寡帶三個兒子一個閨女過。一晃兒子娶媳婦了,姑娘出嫁了,三個兒子和老太太一起過。過了二年,三個兒子和媳婦都嫌老太太擋害,招人煩。三個兒子和媳婦一合計怎麼辦呢?幹脆提出分家,老太太不就到別人家去了嗎?三個兒子和媳婦不約而同這麼想。老大先開口了:“媽,樹大分枝,我看咱家該分家了。”媽一聽哭了。老二說:“媽你哭啥,咱們哥仨分家不關你啥事,你願意在誰家就在誰家。”老太太拗不過兒子,隻好同意分家。

臘月初八這天開始分家。家產分完了,讓老太太自己說在誰家,老太太說在大兒子家,大兒子不同意。說在三兒子家三兒子不同意,最後沒辦法了,東西兩院的說客給裁定老太太三個兒子家輪,一替一年。

這一輪不要緊,差點把老太太輪死。這三家一家比一家虐待老太太,吃不飽飯,穿不上衣裳,一頓巴式把老太太折騰病了。閨女聽著信兒來了,把媽接走了。到了閨女家,姑爺一看老丈母娘讓兒子折騰成這樣,氣得不象樣,埋怨丈母娘說:“媽你咋不早到我這兒來,你若早來早就不受氣兒了。”老丈母娘說:“我養了三個兒子,怎麼有臉兒到閨女家住。沒成想這三個畜牲沒有良心,誰能教育好他們。”姑爺

說:“媽,我有個好法兒,能馬上讓你這三個喪良心的兒子孝敬你。”老太太一聽樂了,急忙問女婿是什麼法兒?女婿說:“讓你閨女掏弄點元寶,縫個帶子給你係在腰上,你回去後保準吃香的喝辣的。”老丈母娘一想總在閨女家住也不是回事兒,不按姑爺說的做,回去這氣兒也受不起,也就同意了。

在閨女家住幾天,病也治好了,姑爺雇台大車把老丈母娘送到三個兒子門口,大車停下來,車老板使勁甩幾聲鞭子,約摸三個兒子和媳婦走到門口了,老太太嘩啦嘩啦從腰裏往外掏元寶,給車老板。車老板說:“給得太多了,我把剩下的錢找給你吧。”老太太說:“不用了,我有都是錢,不在乎那點零錢。”說著說著,老太太從腰裏又掉出一塊元寶。老太太對車老板說:“掉地下那個元寶也給你吧。”這場麵都讓兒子和媳婦看見了。

兒媳婦們聽見鞭子響,都出來了,走到大門邊一看是老太太回來了,誰也不願意往家迎。就站在門裏扒門縫往外看,一看老太太這回回來帶不少元寶,隻見三個門“刷”的一聲開了。三個兒子、三個媳婦都來拽老太太,這個說:“媽,你可回來了,把我們都想死了。”那個說:“媽,這回誰家也別輪了,就在我家住著。”你也拽,她也扯,老太太不知到誰家好了。老三媳婦說:“媽,你最疼你三兒子,就到我家吧。”一家當族的一看這樣下去不行,一個老太太不能劈三半,就把老太太扶到上屋跟大家說:“我看你們三個兒子還是輪吧。”老太太也同意輪。大媳婦說:“這回可不能一輪一年了,一替一個月得了”。老二媳婦說:“一個月時間太長了,我想媽也抗不了。一替半個月吧。”老三媳婦說:

“還是十天一輪吧,媽勤換點地方還新鮮。”最後決定十天一輪。從老大開始。老太太說:“我有一個要求:我輪到誰家,不跟你們在一鋪炕上睡,我嫌鬧的慌。三個兒子媳婦都說:“行,給你自己一個屋。”

頭一天晚上,老太太約摸兒子和媳婦都上炕了還沒睡著的時候,把腰上的元寶袋子解下來,嘩啦嘩啦倒騰一遍。媳婦在裏屋跟當家的說:“你聽,咱媽有那麼多硬頭貨,這回咱可得好好侍候媽,媽老了一高興這些元寶背木住都給咱了,那咱可就發財了。”老大說:“對,這回咱有啥給媽吃啥。”三個兒子和媳婦都這麼合計,一個比一個對老太太好。你家四個菜我就八個菜你家買綢子我就給買緞子。

老太太就這樣天天過著吃香的喝辣的生活。這樣折騰一年,一家家錢也花光了,東西也賣了了,取借無門了。老三媳婦說:“幹脆咱把房子也賣了得了,反正媽腰上有元寶怕什麼,早晚有指望。”三兒子一聽有道理:“賣!”老三賣,老大也賣,老二也賣,一晃過了五、六年。這天老太太得病了,臨死前讓老大把閨女叫來當著三個兒子和閨女麵說:“我攢兩個錢兒放在你妹妹家,後來一想,還是得兒子養活我,我就取回來了。我不願意在我有氣兒的時候看你們分分講講,我把這些錢財交給你妹妹,等我死後讓她給你們分。”說完把腰上的元寶袋子揭下來,交給閨女。閨女說:“哥哥,這麼些錢我不能擱手裏拿著,萬一丟了不好辦,你倒個箱子鎖起來,把鑰匙給我就行了。”就這樣,當場把元寶袋子鎖進了箱子裏。三個兒子和媳婦這回放心了。妹妹說:“咱們還是商量一下怎麼安葬媽媽吧。”老大說:“我包棺材、衣服!”老二說:“我包飯菜。”老三說:“我包紙活兒。”三個

兒子你爭我搶把老太太發送了。街坊鄰居沒一個不說老太太有福的,貪了三個孝心兒子和媳婦。料理完了老太太喪事走在半路上,妹妹說:“哥哥,有父從父,無父從兄,媽媽的錢財還是由你來分,我要回家了。”哥哥巴不得一時妹妹快走,很怕她再要分點,急忙把妹妹打兌走了。

晚上,三個兒子和媳婦把門插上,圍著箱子分元寶。你一塊,他一塊分。三媳婦突然吵吵起來:“不對,這玩藝是假的,怎麼漂輕啊原來,她多偷一塊坐在屁股底下,把元寶坐彎了。老大老二一聽什麼?假的?大夥都圍到燈前仔細一看/全是錫做的元寶。“哎呀媽呀!你可把我們坑苦了三個兒子和媳婦放聲大哭,鄰居聽見了來勸:“人死了不能活,別哭了。”兒子說:“我們是饑荒啊!媽呀,你可把我們坑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