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工業衛生(二)(2 / 3)

人在休息和自身不承受任何工作負荷情況下,每天出汗量大約是1升。在繁重的工作負荷或在髙溫條件下,出汗量可達到每小時4升,大約有10~12克的鹽分隨著汗液排出。要保持身體健康,失掉的水分和鹽分必須得到及時的補充。如果排出的汗液能很快蒸發掉並且熱量沒有導致人體的出汗量超過最大限度,那麼人體自身就能維持恒定的體溫。

蒸發率取決於環境的溫度,空氣的流速和周圍空氣的溫度。在確定熱環境對人造成影響的時候,必須同時考慮到上述這些因素的影響。

輻射

輻射是髙溫物體表麵直接向外發射熱量的一種傳熱方式。

輻射可以解釋一些人體與環境之間的熱平衡現象。如果一個物體處於一個遠遠低於人體體溫的環境中,如在氣溫處於零度以下的玻璃窗戶附近,人就會向它輻射大量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變暖,同時人也會感到寒意。

相反的環境,比如一個火爐,它的溫度大大髙於人的體溫,人就會從火爐的輻射中得到大量的熱量。再用其它可行的方法進行散熱,來維持人的正常體溫。這時要使人感到涼爽是非常困難的。

輻射熱是一種電磁能。電磁能本身不產生熱,一旦遇到吸收電磁能的物體,例如被人吸收時,才會發熱。在流動的空氣中,電磁能是無任何減少的。唯一的防護措施是屏蔽熱射線即把任一種不透光的護板或屏幕放在人和輻射源之間,就可以達到隔離目的。

傳導和對流

傳導是一個物體的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傳熱或者是兩個不同溫度的物體接觸時的傳熱方式。

人感到一些涼爽是由於衣服的傳導作用使熱量散發到空氣中,由於衣服的傳導性和衣服的吸熱能力都很低,所以這種方法通常不是重要的。而當人體與涼的物質接觸時,(如水)傳導和熱交換便成為散熱的一個重要途徑。由於這個原因,人們在冷水中感到寒冷的程度和快慢,要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感到寒冷要快得多,冷得多。

空氣通過傳導和熱交換,使人感到涼爽,但更重要的是流動的空氣帶走了人體表麵由於汗液蒸發形成的飽和空氣層。代替飽和空氣層的新鮮空氣層能夠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熱量,這種靠氣體(或液體)流動的傳熱方式,叫做對流傳熱。高溫影響

人體能通過加快心跳頻率,使體內溫度降低來抵消高溫對人體造成的影響。皮膚上的毛細血管通過擴張使得更多的血液流到肌體和體表,人們就會感到更加涼爽。如果環境溫度仍在升高,逐漸地人的體溫也會開始升髙了。

如果人是處在可以忍受的熱環境中,心跳頻率和體溫保持穩定不變。如果體溫達到38.9℃,出汗率還是每小時21時,這種穩定被破壞,那麼就會有中暑的危險。

必須在高溫下工作的人們,如果保持間歇的休息,就可以減少這種危險。

中暑也稱為日曬病,但它不是日曬的直接結果,中暑是由於人處於一個不能繼續調節自身溫度的環境中而致病。當體溫升到使人體內溫度調節機構被破壞的溫度點時,人的體溫就會迅速升高。

中暑的症狀是皮膚發幹發熱,視覺模糊,體溫升髙,甚至失去知覺。這可以由麵部潮紅和髙溫的環境而迅速判定為中暑,發病者必須迅速離開熱源,盡可能使他們的身體涼爽下來。最快的方法是將濕毛中裹住發病者,由於這種病有迅速致命的危險,必須盡快地進行藥物治療。

導致中暑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過度的身體活動。控製中暑的主要方法是降低環境溫度,或是提高自身降溫的能力,以保證體溫不升高。

在高溫下工作相當長的時間,身體失掉過多的水分和鹽分就會導致痙攣,特別是在高溫下重體力勞動時,即便喝大量的水來補充失掉的水分,也會由於過多失掉了鹽分引起熱痙攣和熱衰竭。

受熱引起的痙攣是通過骨骼係統,肌肉和腸的痙攣來表現的。痙攣經過適當的治療,幾小時後就會減輕,但疼痛會持續幾天。

受熱衰竭是由於身體在熱的環境中活動,血管舒縮受到抑製,心髒的輸出量不能充分滿足周圍血管舒張而不斷提出的要求。它的特征是體溫低、臉色蒼白、脈搏微弱、頭暈目弦、大量出汗、皮膚潮濕。

高溫作業工人應供給是量合乎衛生標準的清涼飲料或含鹽飲料。包括供應0.1—0.2;的鹽飲料、茶水、中草涼茶、綠豆湯、酸梅湯以及菜湯。飲用時每次最好不超過300。有條件的將飲料溫度保持在10~20℃左右,溫度髙了不但不能解熱反而排汗增多。溫度太低時,多飲對消化道也有不良影響。

經驗表明:工人開始時不能適應熱的工作,但是在一個星期到一個月之間,就會很快地產生耐力,並且完全地適應工作。

溫度標準

我國一九七九年公布的《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明確規定了車間的溫度標準。這是檢查員實施檢查的依據。

標準提出:車間內工作地點的夏季空氣溫度,應按車間內外溫差計算。其室內外溫差的限度,根據各地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確定。

對某些企業或車間(如煉焦、平爐、軋鋼等)的工作地點溫度確受條件限製,在采用一般降溫措施後,仍不能達到要求時,可再適當放寬,但以不超過2℃為限。同時應在工作地點附近設置工人休息室,休息室的溫度一般不得超過室外溫度。

工藝上以濕度為主要要求的車間(如紡織工廠),當室外實際出現的溫度等於夏季空調室外計算溫度時,車間內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表4-5的規定。夏季通風室外溫度髙於31℃的地區,可接規定加1℃,溫度不變。

熱的控製

為了保障高溫作業工人的身體健康,必須采取防暑降溫的綜合措施,包括組織措施,衛生保健措施和工程技術措施。其中應當以工程技術手段為主進行熱的控製,以達到國家規定的溫度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