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工業衛生(一)(2 / 3)

蒸汽

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固態或液態物質的氣體狀態稱為蒸汽。―蒸汽在增壓或降溫時,能夠變回固態或液態。蒸汽也是擴散的。蒸發是液體表麵氣化為蒸汽與周圍空氣混合的過程,沸騰則是劇烈氣化的過程。如丙酮在常溫下易蒸發。一些工業溶劑在相應的低溫下就可沸騰。

潛在的危險

與吸入氣溶膠物質相聯係的危險,取決於有害物質的溶解度和大氣中的濃度。化合物一般是易溶的。如氨、甲醛、硫酸及氫氟酸均能被上呼吸道吸收。但是,不能深入滲透到肺部。人體暴露在毒氣環境中,未受到嚴重危害之前如果能迅速脫離,其結果也就是鼻子和咽喉受到強烈刺激。不過這些化合物在髙濃度時,即使是短期的暴露,也能發生嚴重的後果。

不溶於液體的化合物被人體吸入時,比起易溶液體產生痛苦較小。但是,能滲入肺部造成嚴重危險,而且不易被直接辨識。如二氧化氮和臭氧這類化合物在高濃度條件下的直接危險是引起急劇的水腫,隨後可導致肺炎或循環係統的損傷。

許多化學化合物雖然難溶於水,但易溶於有機溶劑,對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性非常強。在適當的條件下能造成肺的損壞,甚至死亡。丙烯醛就是一例。

三、工業溶劑

水的溶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性質。但是,工業生產中,許多物質不能被水所溶解,因此需要使用有機溶劑。所謂“工業溶劑”就是工業生產中使用的用於溶解其它有機物的有機液體。例如揮發油(芳香油)、礦物油、苯、酒精、汽油,三氯乙烯等。

隨著溶劑在工業上的廣泛使用帶來了一係列嚴重的危害。作為安全檢查員應能幫助衛生學家、專業安全技術人員對過量的暴露進行控製。所幸的是,一些實質性的暴露一般已被控製一一噴漆室采用通風,脫脂箱采用排風等。隻要每項措施均能可靠有效,這些已不是當今的真正危險。確保控製措施及個人防護設備的使用與維護,則應是檢查員的工作。

溶劑類別與毒性

工業溶劑可根據化學分類法歸類,每類化合物不僅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其主要毒性特點也相似,在我們對某一化合物作全麵調查,測試研究並獲得確切的結果之前,可以根據分類對化合物的毒性估測。一般工業溶劑可分為九類:碳氫化合物(脂肪烴和芳香烴)類;鹵代烴類;醛及縮酮類;醇類;醚類;二元醇及衍生物類;酯類;酮類和其它類。

大多數工業有機溶劑有麻醉作用。由於神經細胞內含有類脂質,對血流中的溶劑很敏感。一些溶劑有潛在的遲發性毒性,易造成嚴重後果。麻醉作用人體後人體通常可以完全複原,也有的因使某些器官發生不可逆損害而難以複原。也有一些溶劑可經機體的代謝轉化為低毒性,這種轉化通常在肝內進行,經腎排出。這就是溶劑慢性中毒累及肝,腎的原因。蓄積性毒物,往往不易從機體排出,而以有害的形式貯存於體內,故應特別加強防護。

危害程度與作業分類

忽視溶劑危害的人們常提出“使用溶劑不多,暴露的很少或含溶劑量不大”之類的問題。在這裏應該注重的要點不是操作中使用溶劑量的多少,而是操作者能夠吸人多大溶劑量。使用有機溶劑危害的程度還取決於如下的要素:

怎樣使用溶劑;

操作的形式(決定著操作者怎樣接觸);

工作規範;

接觸的持續時間;

操作溫度;

暴露的液麵;

通風效率;

溶劑的揮發速度;

空氣流動的方式;

車間空氣中含溶劑的濃度;

儲存。

因此,決定溶劑的危害程度不僅靠溶劑本身的毒性,並且還要由使用條件——即誰使用,什麼種類,怎樣使用,在什麼地方使用和使用多長時間來決定。

為了便利,可將使用溶劑的操作作業分為三類:直接接觸是手工操作的結果。如對使用溶劑設備的搶修,揮發性物料的噴撒、包裝、撒漏物的清除,以及用沾有溶劑的刷子,棉紗進行的手工擦洗等就是直接接觸的實例。

間接或少量接觸可在使用溶劑的可控的半封閉係統中見到。像在有通風的噴漆室內噴漆,在有橫向通風槽的蒸汽箱中除油,向容器中輸送液體,以及加壓反應器和汽鍋的間斷生產都是間接或少量接觸的實例。

最少量的接觸靠生產設備的遠距離操作實現。這種類型的操作包括由控製室操作的化工生產,鬆散物料的機械包裝,以及使用溶劑的全封閉係統。在這樣的作業場所,溶劑通常不會進入大氣中。選擇與應用

確保使用溶劑的安全操作取決於對其性能的掌握和對其正確地選擇、應用、操作和控製。檢查員必須對現場使用的(哪怕是少量使用的)溶劑性能了解清楚。如為了什麼目的使用,應使用什麼溶劑,應怎樣使用等。

選擇工業溶剤必須清楚其專業名稱,有些溶劑的名稱能造成誤解或混淆。氯化的烴類化合物的各種溶劑名稱就相似,如全氯乙烯,三氯乙烯及氯仿等,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各自的危險性並不一樣。認真區別是必要的。

溶劑容器上的銘牌應看清,因為製造廠家通過銘牌標示防毒需知,火災危險及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銘牌看不清的溶劑不能使用,而沒有銘牌標示的溶劑是不合格的。

對大多數溶劑,不僅要考慮其對機體的損害作用,還要預防其燃燒和爆炸的危險。像苯和二硫化碳就是例子。對於這樣的溶劑,最好的預防措施是選用低危害的代用品,石腦油是橡膠工業中二硫化碳的代用品,在許多場合也可由甲苯、二甲苯及重芳烴取代苯。

隨著技術的進步,危險物料的控製程序正在引進或開發,它能使操作者隨時把握物料的危險性,同時帶有自控的保護和處理手段。使用單位的檢查員應熟悉這些程序及使用方法。

為了將多種溶劑的優良性質組合起來,人們正在研究“安全”溶劑。這裏的“安全”是很不確切的,實際是製造者將幾種溶劑混合。這種混合物的可燃性和毒性的危險取決於所用溶劑的蒸發速度,如可燃液體較不可燃液體易揮發,則來自混合物的蒸汽易燃。反之,則不易燃。因此,“安全”溶劑的使用者絕不能忘記,在一定的條件下,來自所謂“安全”溶劑的蒸汽也能像來自劇毒溶劑的蒸汽一樣是致命的.

四、顆粒物質

粉塵和煙氣這樣的顆粒物質一般都歸入化學性因素。為了恰當地評價作業場所的粉塵狀況就需要了解粒子的大小,粉塵在空氣中的濃度,粉塵擴散的方法及其它要素。

除一些纖維物質外,通常進入肺泡或肺的深處的粉塵顆粒一定小於5。醫學家們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雖然少數達到10的粒子偶然可以進入肺,但是,大多數粒子在進入鼻道、咽、喉、氣符、支氣管時被捕集。也有的被咳出或咽入消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