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釋迦牟尼(3 / 3)

且說孔雀明王與群白鶴飛向大雪山頭,落將下來,孔雀明王收起雙翅,就於雪中立定,七日七夜,瞑目不動,眾白鶴飛舞圍繞。

第七日平明,晨曦微露,孔雀明王頂上忽而透出無量大神通光明雲、大忍辱光明雲、大平等光明雲、大自在光明雲、大如意光明雲、大無礙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皈依光明雲、大圓滿光明雲、無能勝光明雲,有四十二道白虹衝上空中,滿空龍天八部歡喜作屍波羅密音、檀波羅密音、毗離耶波羅密音、禪波羅密音、般若波羅密音、大慈悲音、大喜舍音、大解脫音、大智慧音、大師子吼音、大雲雷音,百千萬億大涅槃光影裏,現出一尊紫磨金身,巍巍丈六,白毫燦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足圓滿,世尊釋迦牟尼在無邊光影中微笑合掌道:“有勞明王遠來。”孔雀明王道:“你今日取般涅磐,我自當前來。”雙翅一拍,神光如瀑,飛回七寶林間。釋迦牟尼躬身合十相送,轉身舉步跨出,眾白鶴紛紛飛來,托住世尊雙足,世尊在白鶴橋上,徐徐而行,踏上西方極樂世界靈鷲峰,弟子舍利弗、摩訶目犍連與善賢比丘已先世尊入滅,到於靈山,忙奔出山門來迎,請入大雷音寺。大雷音寺內,燃燈與文殊、普賢、慈航、懼留孫、毗盧仙、定光仙、金箍仙及三千大眾起座迎接。燃燈大笑道:“今日瞿曇已來,貧道卻得安閑也。”釋迦牟尼合掌曰:“不敢承當。”燃燈曰:“瞿曇何須過謙,你以自力,曆劫修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我等不能及也。”白雄尊者將燃燈無盡意燈奉上,燃燈將小指一挑,一點火星飛入釋迦牟尼眉間,燃燈作偈讚曰:

“王為人中尊,海為江河長。

月為星中明,明照無過日。

上下維諸方,及一切世間。

從人乃至天,唯佛最第一。”

燃燈微笑道:“便請世尊上座。”自下座來,在旁站立,釋迦牟尼又一躬身,升七寶蓮台結跏趺而坐,文殊、普賢、慈航、懼留孫、毗盧仙、定光仙、馬元、法戒、善賢、舍利弗、摩訶目犍連與三千大眾合掌讚頌曰:“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燃燈手持藜杖,飄然出殿,自向後山去了,世尊釋迦牟尼起座與大眾合十相送,複又歸座,對大眾道:“諸位尊者,瞿曇有禮了。”大眾躬身請曰:“請我佛世尊為我等說法。”釋迦牟尼手結法印,正欲說法,金箍仙甚為不忿,出列高叫道:“你是哪裏來的野僧,又有什麼能為,如何一來便居我們上座,還要我等聽你說法!”馬元、法戒等人本來也是心中不服,躍躍欲試,此刻見金箍仙出手,微笑旁觀。文殊、普賢喝道:“道友不得無禮!”隻見金箍仙飛步上前,持劍洶洶刺來,世尊屈指一彈,金箍仙掌中寶劍寸寸斷折,金箍仙大怒,扔了斷劍,祭起金箍,萬萬金光寶焰,來箍世尊,世尊將手一指,一朵白蓮花平空綻放,與金箍一撞,那金箍兒光焰黯淡,落入世尊僧伽梨衣大袖之中,金箍仙越發惱怒,又祭緊箍兒、禁箍兒,隻見一般都被世尊收入袖中。

金箍仙兩手空空,大驚失色,懼留孫祭起捆仙繩,金箍仙逃脫不得,當時被縛住在地,動彈不得。懼留孫對世尊道:“金箍仙無禮衝撞我佛,請我佛發落。”釋迦牟尼道:“善哉。此間都是一道之友,金箍尊者且請歸座。”懼留孫將捆仙繩收了,金箍仙瞪了一眼懼留孫,歸座而坐。

馬元、法戒與金箍仙熟識,素知金箍仙不通外務,一意修持,人稱為他為癡仙馬遂,雖然在三界名聲不響,神通法力卻遠出同儕,此時見金箍仙轉眼落敗,心中不由暗暗凜然,再不敢輕舉妄動,隻得坐定聽釋尊演講等覺妙法。

世尊在七寶蓮台上,緩緩開言,而說法雲:

“……有生皆苦,萬類皆然,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於色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則不能斷苦。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則不能斷苦。

“……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識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

“……若於色不如實知,色集不如實知,色滅不如實知,色味不如實知,色患不如實知,色離不如實知故,不堪能超越色。不堪能超越色,則不能離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