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心疼錢,或者她娘攛掇很了忍不住的時候,隻要摸摸手上的疤痕,瞬間腦子就清醒了。想起那個時候自己是那樣的狼狽、無助,哪種感覺這輩子也不想再經曆了。其實心態擺正以後,年紀也慢慢大了,才發現以前的想法有多可笑,夫妻倆的感情反而慢慢又好了起來。
這些都是後話,楊小貝也沒想到,周品正回來後的第一件事,不是大搞生產,也不是研究鑽研,反而是做了一回二舅家的調解員。對此周品正振振有詞地說,“我這不是支持你的工作嗎?我的員工家庭出了矛盾,難道不是婦聯出麵調解嗎?”
說的好有道理,楊小貝居然無言以對。話說除了一年兩次的計劃生育任務,婦女主任平時的工作還真就是管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東家吵架了,西家的女人挨打了,家暴如今也不屬於犯法,特別是鄉下人更加沒有法律意識,在很多男人眼裏,打老婆的天經地義的事。
楊小貝成天的工作就是到處跑,調解家庭矛盾。當然還兼顧做“介紹人”,有是時候事情不以意誌來轉移,盡管誰都覺得她這麼年輕做介紹人很滑稽,可是事到臨頭了,還是得她出馬,畢竟代表的是“官方”嘛!
比如現在,又有人找上門來了。還是楊家拐彎八角的親戚,一進門那位嬸子就熱情地叫她“姑”,還要求跟著來的小夥子叫“姑奶奶”。
額……楊家在本地的輩分很高,也不知道打哪兒算起的。你說年過半百的女人叫她姑也就算了,大不了厚著答應下來,可是——二十幾的大小夥,叫自己姑奶奶也太羞恥了吧?楊小貝趕緊推辭,卻被“侄女”正色說,“該講的禮性必須要講,您是長輩,直呼其名可是要被雷劈的!”
好吧,本地人對雷神特別敬仰,有可能是經常有人被雷擊致死的原因,有什麼都讓雷神背鍋。掉到地上的飯不撿起來用腳踩,浪費糧食要被雷劈;對長輩不敬,直呼長輩名稱要被雷劈,甚至不敬祖宗、地裏的糧食收割不幹淨……統統都要被雷劈,雷公一定很忙,估計常年要加班。
實際上,這種說法先不論科不科學,其教育意義是正麵無疑的。老祖宗們用最樸實的“懲罰”告訴小輩們要孝敬父母,珍惜糧食,否則就不配為人。比如楊小貝,從小到達從未直呼過爸爸媽媽及其他長輩的名字,那會被認為不尊重。還有對長輩也必須要用尊稱,本地的發音是“倆”,實際上是“您”。
搬出這麼強大的理由,楊小貝也隻有摸著鼻子認了。這位侄女姓朱,這次過來是專門來找她幫忙給侄孫做介紹人的。
“是這麼回事,我家這個憨娃看中了一個姑娘,但是是鄰村曾家衝的。女方家離得遠,有些不放心,放出話來要找過得硬的人出麵做介紹人。我這才來麻煩您!”朱嬸子恭敬地說著,奉上幾個禮品,無非是糖、糕點之類的,這是禮節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