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由於媒人說的親是一世人的大事,假如說成親事以後不能幸福美滿一生,給男女雙方造成的傷害是無法估計的,因此,做媒人也不是一件輕鬆活。
說媒是一種技巧,媒人不僅要熟悉男婦雙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力求門當戶對地提親,而且必須做到既基本上準確地向男女雙方及其父母反映對方的情況,又要盡可能隱惡揚善,使雙方充分認識對方的長處,從而樂於達成嫁娶的協議。從開始為男女雙方牽線搭橋之日起,要經常往來於男女兩家之間,交流情況,傳達彼此的願望和要求,防止發生意外的變故。習慣上男女兩家都有義務招待媒人,鄉下人說“媒百餐”並不是誇張。可見其奔走撮合之勤。
在男女兩家對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見之後,他要引導男方去相親,代雙方送換庚貼,帶領男方過禮訂婚,選擇成親吉日,引導男方接親,協辦拜堂成親事宜,一直到“新人進了房”,才把“媒人拋過牆”。媒說得好,雙方都滿意,以後常來常往,成為故舊;媒說得不好,雙方不滿意,往往歸咎於媒人,從此視為路人。
既然有人求上麵來,那無論是從“親戚”還是工作的角度都不能推卻,楊小貝爽氣的接下禮,但並不會立刻就上門提親。哪怕是兩人情投意合,隻要走一道流程,她也不會冒冒然答應說親。最起碼要去男女雙方家了解真實的情況,一切沒有問題後才能提起親事。
本村的人對楊小貝肯定熟悉,在他們眼裏楊醫生本來就精通婦產科,做婦女主任簡直太合適不過了。可外村的人不知道啊!楊小貝第一次上門的時候,差點被人家女方認為是來示威的——幾個意思?找這麼漂亮的姑娘上門看家,讓咱家的姑娘自慚形穢不是?
還好楊小貝回說話,解釋說自己是朱家的遠房長輩,又是村裏的婦女主任,男方為表重視才特地請她上門的,這才讓一場誤會消失無形。姑娘的娘拍著胸口說,“哎呦您倒是早說您是楊醫生啊?可把我們家嚇壞了,你瞧我家姑娘都嚇的不敢出門了!”
楊醫生在本地的名氣還是很大的。一來她是最早開設診所的醫生,二來醫術精湛,特別擅長婦科。很多鄰村甚至更遠地方的人也慕名而來。這烏龍鬧的!話說開了就沒事了,楊小貝的身份高,她越出色女方當然越有麵子。這下皆大歡喜,不用多說也不會提特別苛刻的條件,一樁親事就算談成了。
上回趕鴨子上架不算,這次才是楊小貝的媒婆生意開了張。因為她在雙方的定親、結婚上出現,前來參加婚禮的親戚朋友們見了這麼“養眼”的介紹人,那叫一個眼紅!新人的父母也倍兒有麵子,這生意就像她的診所一樣,還越來越好了。
楊小貝的工作逐漸走上了正軌,周品正也不甘落後,趁著海外知名度的提高,大膽地把縣裏合適的土地,願意參加合作社的後簽下了合同,擁有了一個超級大的農業基地。在不斷發展中,農民們得到了實惠,增加了收入,縣裏也因此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包括周縣長整個班子都得到了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