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招牌(1 / 2)

對於省報的朱記者來說,年少成名,工作順利,如今的日報相當於無冕之王,盡管沒有行政身份,但是他們走出去,特別是下到縣市的時候甚至連主要領導都要另眼相看。

無他,記者手裏的這根筆杆子厲害,讓大家都有所忌諱。不過一向順風順水的朱記者最近有點煩,連同事都發覺了,調侃道,“小朱啊,不過是篇訪談麼,實在沒有把握就跟主任說換個人好了!”

朱大小姐長這麼大還沒有這麼背擠兌過,聞言氣哼哼地說,“這哪裏是訪談的問題?咱們做新聞的要講究實事求是,憑著別人的隻言片語就要豎典型,我又不是神仙,哪裏編的出來!”

原來上麵的領導不知道從哪裏得來的消息,在省西北的一個偏遠山區有一個先進事跡要吹捧一下,交給朱記者來運作。她匆匆瞧了一眼,無非就是“學雷鋒做好事”,“入黨積極分子”等老生常談的事情,除了地名不一樣,朱書記閉著眼睛都能編出來幾十條的“先進事跡”。

這是最讓年輕正直的記者反感的,因此完全提不起興趣來。但是這是上頭交代下來的任務,這不剛剛主任又在問進展如何,一頭包的朱記者火大得很,免不了就要遷怒他人。

“我說,實事求是嘛,不去現場采訪怎麼都不可能寫出好的稿件來,咱們還是不要在家抱怨了,早點下去是正經。”攝影記者老楊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同誌,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這也是朱記者最惱火的地方。說是在省裏,可是那個縣地處最偏遠的西北山區,過去的話開車子就要大半天,還要過江、進山,交通條件惡劣,是出了名的偏遠地區。她一向都是跑比較近一點的地方,作為年少成名的名記,領導也一向很照顧,想想要去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就頭疼。

頭疼歸頭疼,該去的也逃不了。朱記者一邊盡可能地收拾好隨身物品去那邊,一邊還要在腦子裏計劃到時候怎麼解除被采訪者,怎麼弄出一個“典型”來,想想都夠了好嗎?天高皇帝遠的,社裏也不可能有專車給他們,還是先到下級市裏,由市宣傳委勻出一輛小車,第二天才過江來到白雲縣。

要不是這次的事情,朱記者還從來沒有聽過本省還有這麼一個默默無聞的縣,就連老同誌楊師傅,也隻是隱約聽說過,從來都沒有去過,可想而知此地的偏遠。但奇怪的是,安排的司機聽說是去那邊卻十分高興的樣子,說起來他們才知道,那個小縣城卻的近幾年風靡的小龍蝦的發源地。

竟然是這樣?朱記者覺得有點意思了。她家境不錯,也是吃過龍蝦見過世麵的那群人。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小龍蝦”這一新鮮物種堂而皇之地被搬上了飯桌,甚至在很快的時間內就憑借其豐富口味、低廉的價格得到了人們的歡迎,流行起來。

作為一枚吃貨,朱記者當然是小龍蝦的忠實愛好者。不管是“十三香小龍蝦”,還是“香辣小龍蝦”,還有冷門的“清蒸”,“白灼”等口味,都是她的最愛。但是作為一種新鮮吃食,還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大家都喜歡吃,卻沒有幾個人去關心它是從哪裏來的。

沒想到這個貌不驚人的小縣城卻是小龍蝦的發源地?據說這小龍蝦本來是外來入侵品種,在當地有些泛濫成災的意思,當年的農民們也窮得很,不知道怎麼的就把這小龍蝦當成一盤菜,主要目的還是“消滅害蟲”。慢慢地就被發明出了很多種口味和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