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楊小貝非常能夠理解老媽的感受。當年那個害老師被家屬追打、下跪的那個產婦,還是她親手接的生呢!然而第二天人就沒了,還是不明原因的大出血,最重要的是,在交班的時候她並沒有發現,最後還是老師給頂的鍋。
那次她所受到的打擊,比起老媽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沒有勇氣出麵的日子裏,她一遍遍地回憶當時的情形,哪怕一切都是按照常規來操作,也找不出疏忽遺漏的地方,可是人就是沒了,在剛剛成為母親,還沒有來得及抱一下孩子,也沒有給他喂一口奶喝……可憐那個孩子,剛出生就成了孤兒……
這種心靈的煎熬的無法言說的。盡管後來老師一再安慰她,醫生也不是萬能的,誰也料不到會發生那樣的事,可是她的心裏還是無法釋懷。加上醫院種種冷血的反應,還有求職的不順,最終導致她放棄了,一走了之。
這回陳大媽的事情,其實根本不怪老媽。這年頭破傷風的致死率還是很高到的,特別是人們對破傷風的認識不夠,有點小傷也很正常,誰都沒有相過會為了一個小小的傷口而喪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陳大媽的去世對人們的震撼是很大的,最明顯的是,村民們有了外傷都會到診所消毒包紮,還要問要不要打破傷風針。
在此之前,有的時候楊小貝讓人家打針人家都很不不配合,甚至會認為她想辦法撈錢——老子就一點點小傷,你又是扒開了消毒又是要打針,是消遣老子嗎?但是陳大媽的事情出來以後,人們會主動問易慧芬,“我這個傷口要不要打破傷風啊?”畢竟人都是惜命的,身邊發生的事情對大家的震動很大,瞧瞧陳家現在的慘狀……
這些都是後話了,男人回來以後,易慧芬仿佛又找到了主心骨,第二天就精神抖擻的上班去了。主要是楊啟泰也提前去學校報到——說好的分配下來做校長,他還沒去過學校,想早點去先做準備。
正式的文件要9月份才會下來,但是楊啟泰到了學校,那些比他都大的老師都是叫他“楊校長”,把年輕的楊啟泰鬧了個大紅臉,“我的經驗還沒有你們豐富,你們又都是前輩,叫我楊老師就好了。”他堅決不讓人家叫校長,說來也是,最為年紀最小,到校最晚的他,除了文憑還真是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
“那就都叫楊老師吧,咱們自己人也不用來那一套。”年紀最大的海老師爽快地說。他都快60歲的人了,以前是讀過私塾,精通國學的,在師源緊張的情況下被易支書請來當語文老師。他年紀大了,喜歡和孫輩的孩子們待在一起,教書的時候也非常博學,深得小朋友們的喜歡。
對於孩子們來說,不凶的老師,喜歡講故事給他們聽的老師就是最好的。海老師不像年輕人那樣沉不住氣,常常被熊孩子氣得發火,經曆了那麼多磨難的人,這點小孩子把戲他根本不在意,還對孩子們特別疼愛,自然得到了學生們發自內心的愛戴。
現在學校裏的老師也隱隱以德高望重的海老師為首,見他都這麼說了,大家才從善如流改口叫“楊老師”。作為校長,可不是就簡簡單單地一個名稱而已。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小學才剛剛起步,需要忙碌的工作已經擠壓了很多了。盡管這個學期已經快結束,但楊啟泰還是馬上投入到了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