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官員,還是很有操守的。隻是在後世的花花世界裏有很多人經不起誘惑,被迷住了雙眼……周書記認為作為政府工作人員,平時的待遇已經是最好的了,怎麼能再接受捐贈呢?這樣的話也太脫離人民群眾了。黃智義的心目中則覺得連當官的都這麼艱苦,十分不匹配身份……
最後他們沒有取得共識,倒是楊小貝聽說後提出了一個意見,讓大家眼前一亮。
桃花村(韓家衝)小學,今年下半年就要投付使用了,但是到現在為止,連校舍都還沒有造好,就更別提那些配套設施。沒錢是一個原因,但隻是其中的一個。
這裏就不得不說一下為什麼要建小學。在國家確定了九年製義務教育後,基本上學校是都有的,最奇缺的反而的教師。因為最開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實在太少,學校也隻能維持在一個很少的水平。比如老爸老媽他們上學都是要走很遠的路,到鎮上的學校去。
路程遙遠,有很多小學生就要開始住宿。這樣費用增加,孩子也不能利用不上學的時候幫家裏幹活,有很多不重視教育,或者孩子不是那塊料的就早早地輟學了。所以能夠像老爸這樣堅持讀到高中,又考上大學的孩子才如此稀少。最大的原因其實還是學校的因素。
如今兩個村子合並,算一下學齡期的孩子就不少了。加上這麼些年的積累,村裏有文化的人也能扒拉出來幾個可以當老師,村長是個有成算的,就打了報告要求建村小學。教育局和鎮上都批了,公辦教師也可以派一位,但是這個資金嘛……
村長靠著集資、攤派,籌了一筆錢,搞建設的小工和泥瓦匠都是免費出工,就這樣磕磕絆絆地也還沒有把校舍建好,最近還因為沒錢停工了。楊小貝知道後本來還打算出這筆錢的,這下正好,有一個拚命想出點錢送點東西的人湊過來,那還說什麼,趕緊介紹過去啊!
這下大家都十分滿意。黃智義覺得捐獻一座學校太有意義了,這裏是義父的家鄉,用他留下來的錢建一座小學,以後孩子們都能夠受益。雖然義父沒有親生子女,但是以後村裏的孩子們都在他的學校學習玩耍,就跟的是孩子一樣啊!
他之前怎麼完全沒有想到呢?黃智義想,楊小姐果然是不同尋常的……
其實楊小貝也有一個疑惑,在後世也有一些台島老兵陸陸續續回到家鄉尋親。有的留下一筆錢給親人,有的捐了一條水泥路,還有一位捐了一筆錢給村裏,可惜村民們沒有得到任何好處,據說都被村官們私吞了,那位老人很傷心,再也沒有回來過。
可是每個村破破爛爛的小學就是沒人捐贈,一拖半年的民辦老師工資也沒有人搭理。也許學校沒有那麼顯眼,也許被大家都遺忘了……總之,真正需要關懷的一直沒有受到過資助。孩子們還是待在四處漏風的教室裏上學,老師們也都是啃著鹹菜上課。
如今黃智義有這份心想做點事,那正好可以捐贈一座小學啊!還可以用黃叔的名字命名,嗯,就叫“黃氏小學”,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