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父親珍重的將帶著“新娘”字樣的紅花別在母親胸前,楊小貝的心裏五味紛雜。既有心願達成,旁觀父母婚禮的荒謬感,又為了父母終於能夠在一起,以後會生兒育女,再也沒有自己存在的意義而迷茫。
小孩子常常說的笑話,為什麼爸爸媽媽結婚的時候我不知道呢?為什麼他們的結婚照上沒有我呢?楊小貝是否要安慰一下自己,能回到過去見證父母的婚禮是圓了多少孩子的夙願?
新郎官及接親的隊伍到了,自然不會讓他們空著肚子回去。早上女方也舉行了“陪姑酒”,和陪郎一樣,由九個未婚的女孩子一桌陪新娘,並接受親戚朋友的敬意。當然發展到後來,這個人數也不那麼講究了,有時候為了湊熱鬧,或者家中親戚家未婚男女特別多,那就兩桌拚起來,總之越多越好。
新郎一行人在女方家不會吃飯,因為要接親回去到男方家吃。這個時間都是有講究的,幾時幾分出發,及時幾分到達,全部都是看好吉時的。所以常常會出現在路上被耽擱了拚命趕路,和雙方家庭距離太近而拚命繞路的搞笑景象。因此為了節省時間又表達女方家熱情好客,都是吃“雞蛋茶”。
實際上就是水煮的荷包蛋,加上紅糖、豬油等。又甜又膩,但是在農村被認為是待客的最大誠意,隻有認為最尊貴的客人才會做。等接親的人吃好雞蛋茶,抹好嘴巴時間也就差不多了。楊啟泰和易慧芬一起拜別父親後,就由新娘的哥哥背著送上車,準備出發了。
這時外婆就開始哭了起來,這可不是不滿意,而是“哭嫁”,白雲縣這邊不興新娘子哭,新娘子必須笑著上車的,但是新娘的母親等親戚都要哭一場,以表達對女兒的依依不舍,和對未來出嫁後生活的擔憂。這裏也有分會哭和不會哭,會哭的都有套路,有相應的歌曲。到後來也沒有什麼講究了,母親含著淚殷殷敦促女兒幾句話就行。
這是見外婆在門口送別時傷心哭泣——事實上,沒有幾個母親不哭的,細心拉扯大的孩子,這就一朝出門,成了別人家的媳婦,以後侍奉的是公婆,隻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回家看一眼。她到了別人家會不會受委屈,會不會不適應,作為母親那是越想越心酸,搞不好就要大哭一場。易慧芬的眼睛也紅了,眼看就要掉下淚來。
小車上現在就坐著一對新人和媒人。廖主任趕緊拿著帕子去給她擦眼睛,“可不能哭出來,今天是喜事,哭了就不吉利了。”和土家族出嫁女必須要哭不同,老家的講究是新人要喜氣洋洋的,不能掉眼淚。
楊啟泰也趕緊好言好語的哄她,又故意說一些家裏的趣事,才將易慧芬轉移了注意力。這時又是鞭炮齊鳴,鼓樂喧天,隨著一聲銃響,標誌著發親了!
送親的人也分乘兩部車子,跟在主車前頭出發。直到熱熱鬧鬧的車隊遠去,穿過水庫,隱入群山之間不見了,站在門口張望的外婆才歎了一口氣,抹著紅紅的眼睛回去了。姨婆跟著哭了一會兒,這時又勸道,“別傷心了!女子都要走這一遭!何況你還不滿足啊,那麼好的女婿,那麼好的親家,慧芬這是掉福窩裏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