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死亡威脅(2 / 3)

當張恰熟悉的走在上下班的路上,總會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在買菜的時候,碰到一個年過七旬的老太婆,對方卻莫名其妙地問他。

“還記得我嗎,我是你隔壁樓上的王姨,你母親生你的時候,還是我幫她接生的,沒想到現在都長這麼大了。”

張恰不記得什麼時候有過這麼一個鄰居,父母沒告訴他自己出生的地點究竟是在八十年代的豬圈中,還是在溢滿了藥味的灶房中,出生的事情記不住,情有可原,但接下就更奇怪了,比如某一天他在上班的時候路過一家雜貨店,店主說自己是他多年未見的遠房親戚,下樓時遇到了一個修水表的年輕人,對方卻說自己是他的小學同學,還問他是否記得,他倆曾在泥地裏打過架,去成熟的菜園子裏偷東西……

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張恰總能遇到一些與他似曾相識的人,他們也總會問自己是否還記得以前的事情。

是否記得,走過哪條熟悉的河流,又在不經意間,闖進了誰的生活。

是否記得,某個惆悵的夜晚和某些人在大排檔喝酒,半夜對著窗外唱著沙啞的歌。

是否記得,站在某個學校的大門外,望著那一朵朵相簇成芳的朱槿,腦海中偶爾會閃過幾道看不清相貌的身影。

是否記得,那落滿了紅葉的棋盤上,回蕩著長輩語重心長的話。

是否記得,曾經牽著誰的手,走過那座古老的橋,許下緣定三生的承諾。

張恰隻覺得自己的記憶出現了問題,不知道究竟是過著他的一生,還是在過著別人的一生。

張恰不清楚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沉默,亦如他的醉生夢死,隻記得白蘭地散發的朦朧,以及每天醒來身邊總睡著的各種各樣不同的女人。

張恰不記得自己曾經睡了多少女人,他不記得對方的名字,甚至忘了她們的相貌,但這也是他在人際圈中吹噓的資本。

可事實上,這些肮髒的交易,卻隻是為了用來掩蓋他內心的落寞和自卑。

活著,或許隻是為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中找到一絲平衡……

“你愛我嗎?”

“怎麼了?”

淩晨十二點,一輛摩托車飛馳在深邃的夜幕下,光影穿梭間帶著一抹迷離的色彩。

“我帶著頭盔開車不舒服,你幫我拿掉,你帶上。”

第二天,報紙上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一輛摩托車,因刹車失靈,高速行駛間,撞在了路旁的電線杆上,車上一男一女,一死一傷,而活下來的是個男孩,因為帶著頭盔,重傷逃過一劫,他的名字,叫做張恰,那一年,他十六歲。

這一刻,張恰安靜地閉上了眼睛。

忽然,他笑了……

死亡?

不…不…

李小沫臉上浮現出一抹蒼白的恐懼,她的腦海瞬間滑過很多不同的畫麵。

一間封閉的小房間內,三個巨大的櫃子上陳列著玲琅滿目的書籍,但大部分是從小學到大學的數理化知識,還有一部分是關於鋼琴和舞蹈的教案,一個戴著眼鏡的小女孩拖著沉甸甸的腳步,目光疲憊的站眼前這些堆積如山的書前,她隻有六歲,每天都會有不同的老師來到家中給她上課,時間安排得很滿,哪怕是睡覺前的兩個小時都是在這間書房中度過的,六年來,她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家裏,很少有機會去接觸外麵的世界,所以陪伴她的,隻有那一本本枯燥無味的書籍。

直到十歲那年的一天,她在樓下的大門前意外撿到了一本路人丟棄的刊物,那是一本名為《科學雜誌》的讀物,許多生疏而新奇的詞彙出現在了她的眼中,但這個十歲的小女孩卻看得很入迷,她對文字的理解能力甚至超過十五六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