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經濟熱點—身邊的經濟學現象(3)(2 / 3)

例如,小孟7月份取得工資收入為3500元,那麼他應該納稅為:

應納稅所得額=3500-2000=1500(元)

應納稅額=500×5%+(1500-500)×10%=125(元)

2.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特高的,除按20%征稅外,還可以實行加成征收,以保護合理的收入和限製不合理的收入。

例如,王教授出版一部專著,一次性獲得稿酬20000元,那麼他應納稅為:

應納稅所得額=20000×(1-20%)=16000(元)

應納稅額=16000×(1-30%)×20%=2240(元)

【經濟學茶座】

1980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時,確立了分類征收的個稅體製,即對納稅人的各項收入進行分類,采取“分別征收、各個清繳”。

在歐美等個稅製度成熟的國家,一般采取的是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製,除對個人不同收入來源采取相應的分類,還采用綜合個人所得稅製,將其全年的收入納入計稅範圍,以家庭為主體征收個人所得稅。此外,美國的個人所得稅還與物價指數相掛鉤。

財政部有關官員在多個場合表示,縮減現行個稅稅率的級距,在當前情況下更具可操作性。有相關學者更是指出,中國當務之急是抬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和降低其累進稅率的檔次,給白領減負。隻有中產階級擴大,消費才能夠穩定,經濟才不至於大起大落。

要關注個人所得稅製度建設,最關鍵的是納稅人納稅意識的建立。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樹立納稅人意識,為國家稅收作出應有的貢獻。

低碳經濟——讓低碳成為生活方式

【經濟學故事】

2010年1月17日中午12點左右,從廣州2號線萬勝圍站開出的地鐵車廂裏,20多名隻穿短褲,露出大腿的青年男女旁若無人地翻閱報紙或看書,這群年輕人是想借此宣傳環保,提倡低碳生活。

在此之前,美國、英國等國家多個城市已經舉行了“不穿褲子搭地鐵活動”。受此啟發,梁先生在廣州發起了類似的活動,想借此宣揚低碳生活方式、迎接廣州亞運。參與者夏先生表示:“雖然國外的這種活動純粹是為了增加生活樂趣,但我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宣傳低碳理念、節約能源,為廣州迎接亞運做一些宣傳。”

這些參與者身上都打出各種口號,比如梁先生的背包上就貼著“低碳經濟是地球的退燒藥”標語,還有的手拿宣傳紙牌“RESCUCE THE EARTH!(拯救地球)”,一位參與者的口號則頗有幽默感,上書“低碳生活灑脫’到底”。

有些參與的網友坦言,一開始都感到很尷尬,但後來想,這也是為“拯救地球”出一分力,所以就豁出去了。

20多歲的廣州小夥小吳特別強調:“現在地球汙染如此嚴重,我們再這樣下去,地球就‘玩完’啦!這道理如果在教科書上嚴肅地說100次,也不一定能吸引大家的興趣,倒不如用這種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