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在一家銀行工作,工資不低,但她堅決不做房奴。她在市中心地段一個幽靜雅致的高尚社區租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60平方米,精裝修。到她家裏玩的朋友,無一例外地都注意到了李梅在外旅遊的照片,在大家的羨慕聲中,李梅不無得意地說這是休假時拍的。用她自己的話說,打死也不做房奴,年輕時的生活不能隻為還貸,應該“不辜負自己”去享受生活。
她的父母常為一個月那麼多的房租心疼不已,說都抵得上買房的月供了,勸李梅貸款買房。李梅的觀點是:“買房就意味著今後的幾十年要背著還貸的壓力過活,何必讓自己那麼累呢?還不如把那些錢拿來旅遊,四處走走,開闊眼界,或者多給自己添些漂亮的衣服,也不負青春年華。所以,買房不如租房,個人空間、自由時光、有錢心態、安居之所,一樣都不少。”
當下至少對於三類人來說,租房是最理性的選擇,即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收入不夠穩定的人、工作流動性較大的人。這些人如果不考慮自身的經濟條件,一味盲目貸款買房,不僅會出現難以還貸的情況,還有可能因為無法還貸而使房產被銀行沒收。如果那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很多人認為買房是改善居住條件的途徑,其實租房也是改善居住條件的途徑。當租賃成為一種常態,生活就不會因為租房而變得不幸福。事實上,即便在發達國家,居民平均住房自有率也僅為50%左右,流行的住房時尚是先租房後買房的“梯度住房消費”模式。
也有不少人認為,以中國的傳統觀念看來,長期租房並不現實。是租,還是買?這是目前擺在不少人麵前的難題。可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買房才是正路”,雖然買房可能要花掉畢生的積蓄,還得為裝修、買家具忙活,但有人就是覺得“痛並快樂著”。但事實上,租房也可以過得很不錯,輕鬆而灑脫。因此,租房與買房應該視自己具體情況而定,三思而後行。有人說,租房與買房是一個心態問題,選擇哪個取決於你對生活的態度。
人民幣升值——人民幣越來越值錢
【經濟學故事】
澳大利亞幅員廣袤,風景優美,一直是世界各地人們爭相旅遊的勝地。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美遊客數量大減。傳統的旅遊格局是聖誕、元旦假期歐美遊客多,春節期間中國遊客多,如今則變成了新年、春節都是遍地中國遊客了。中國遊客的增多與出遊澳大利亞的花銷下降有關。國際金融危機導致澳大利亞酒店價格大跳水,中國的旅行社趁機集中采購,大幅下調春節出境遊報價。以廣州某旅行社為例,“澳洲大堡礁金鑽包機之旅8天”,全程入住國際品牌五星級酒店、範思哲套房、包機直飛等,2008年春節價格是88888元,2009年降為39999元,價格降低了一半以上。當然價格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澳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澳元對人民幣彙率從2008年的1:6.8下降到1:4.5左右。
【經濟學課堂】
自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屢創新高,升值幅度逐漸加快。2005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56%,2006年升值3.35%,2007年升值6.9%。到2008年,人民幣兌美元彙率中間價已經突破7.0的關口,再創彙改以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