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改造與重建的煉鐵爐一字兒排列,爐火正旺,濃煙翻滾。
爐工們不停地往爐內添加礦石,鐵水自爐下緩緩流出,又凝固成一塊塊鐵腚。鐵錠被一車車拉走,車來人往,熱鬧非常。
鐵匠鋪子處,工匠們正緊張地趕製各類鐵器。錘聲叮當,此起彼伏,不絕於耳。被製作而成的兵器和其他鐵器分別運往京城洛陽和各州郡國。
三人邊看邊走邊聊,在閑聊中謀劃經營思路。
曹操對著田進,不禁問道:煉鐵與製造業乃我濟南傳統優勢行業,領軍齊地,名揚華夏,原由東平陵縣衙代管,命你任相府鐵官統領,可知為何?
田進隨口答道:保持優勢地位,擴大生產規模,拓寬銷售渠道,拉動地域發展。最終還是發展生產,振興濟南,為民謀利。能擔任此職,並深受國相信任,下官不勝榮幸!
曹操滿臉喜悅,高興地:回答得很好。不知今後有何具體打算?
田進不假思索地答道:稟報國相,具體打算有三。一曰生產。下官經過認真細致考察,鋼鐵冶煉雖是我濟南傳統優勢行業,可漫漫數百年,從未發生任何變化。因工序複雜,工藝落後,不僅占用眾多勞力,而且效率低下,遠遠不能適應鐵業製造之需要。下官已組織數名能工巧匠,在原有工藝基礎上,對煉鐵高爐進行技術改造。經反複試驗,使用同樣的礦石、木炭和人力,所冶煉出的鐵錠卻成倍翻番。如能得以全麵改造,不僅在齊地獨領風騷,還可遙遙領先於我華夏鐵業生產。二曰銷售。而今乃太平年代,所供應朝廷的兵器數量常常受到限製,勢必影響鐵業製造生產的發展。下官欲派出一支銷售隊伍,深入各郡國實地考察,采取軍轉民方式,著力發展民用鐵器,使其年年紅火,長盛不衰。三曰管理。下官曾算過一筆賬,如煉鐵高爐全麵升級改造,且擴大生產規模,勢必需要一筆數額巨大的資本。可是,相府財力微弱,又無其他籌資渠道,如等等靠靠的話,三年內不能如願。下官的想法是,可借助城池重建的方式,再從民間吸收一定數量的資本,長期存在,按股分紅,力求雙贏。照此辦法,年內便可投入運營。當否,請國相定奪!
曹操沉吟片刻,肯定地:此法妥當,暫可照此操作。此乃國之大事,遇有困苦與難題,可隨時與長使溝通。凡是想大事幹大業的人,我都會全力予以支持。
田進客氣地:謝國相關照!
曹操忽然問道:在我華夏,共有四大煉鐵基地,我濟南名次若何?
王成答道:總體而言,應該排行第三吧。
曹操:以上思路如能變成現實,那該是第幾呀?
王成:不言而喻,將一躍變成第一。而且,隻要不間斷地進行升級改造,保持技術與生產優勢,天下第一,萬年不變啊!
曹操手指田進,笑道:能否如願,就看你的哩!
田進:國相放心,下官絕不會讓國相失望!
一行人邊看邊聊,興趣盎然,繼續往前行走。
11
洛陽皇宮,大殿。日。
龍椅上,劉宏正襟危坐,目視群臣。
張讓出班奏:陛下,濟南王劉康求見聖上。不知陛下是否準進?
劉宏問道:劉康不知為何而來?
張讓:臣下不知為何。大概是……
劉康猶豫片刻,哼唧著:千裏迢迢而來,一路奔波,劉康也不容易。那就……讓他進殿吧!
一侍郎對著殿外高喊:聖上準進!宣劉康進殿一
劉康與範大一同進殿。
走至劉宏身前,劉康跪拜:聖上安康!臣濟南王劉康拜見聖上!
劉宏望一眼劉康,問道:你遠道而來,不知為了何事?
劉康直起身來,渾身抖索著,緊張地:這……
趙忠對著身前的劉康,小聲地:聖上在問你為何事而來,有何冤情,慢慢述說便可,不必過於拘謹。
劉康靜一會神兒,待情緒稍稍穩定之後,答道:陛下,臣不為別的事兒,還是為曹操而來。切盼陛下給臣做主。
劉宏問道:曹操又如何於你了?
劉康:自曹操去濟南擔任國相以來,視臣軟弱可欺,更是目無聖上,曾多次設置障礙刁難臣下。從大局出發,也是為了社稷安寧,臣每次都忍氣吞聲,謙讓了曹操。可曹操得寸進尺,恨不能將臣置於死地而後快,近來又……
劉宏:不知近來又如何於你了?
劉康:曹操以朝廷糧草供應不足,以兵養兵,為朝廷減輕負擔為由,強行將聖上所封的二萬畝土地租賃到手,暫由王國所屬軍隊耕種。名為租賃,其實是另有所圖,早晚會據為已有。無奈之下,臣才進京向聖上狀告曹操。
劉宏:朕已知道此事。當初為何與他簽訂契約?
劉康:曹操蠻橫霸道,手段歹毒,被他強行逼迫,無奈之下,才簽了契約。臣冤枉啊!
劉宏:你的意思是……
劉康:望聖上為臣做主,不僅收回所租賃土地,還要……如讓曹操繼續在濟南任職,臣將無法活命了!臣甘願撞死在聖上麵前!
劉宏:曹操試圖將所租賃的土地據為己有,並無任何證據,而以兵養兵,為朝廷減輕負擔,倒是明擺著的事兒。倘若……朕怎好讓天下人信服?
此時,劉康扭頭望了一眼,站在身邊的範大正好給他使眼色,劉康心領神會,遂放聲大哭。
劉宏:這……這是為何?
劉康一邊嚎啕,身子一軟,竟仰躺在地。
劉宏望著眾臣,無主地:這……這如何是好?
張讓奏:陛下,諸臣曾多次進言,曹操桀驁不馴,橫行霸道,目中無人,如再讓其在濟南任職,弊大於利啊!
趙忠奏:依臣之見,還是暫且調離曹操為宜。免得日後再惹出麻煩來,弄得沸沸揚揚,更是難以處置。
蹇碩奏:二位大人言之有理。不論走到哪,曹操都是亂象之源,按理應罷免其職才是,調離崗位本身就便宜了他,聖上何必姑息遷就,貪戀與他?
劉宏一時拿不定主意,左顧右盼,最後將目光落在何進身上,不禁問道:何大將軍之意若何?
何進臉色蠟黃,怒氣衝衝地:曹操做事從不考慮後果,也太冒進了。如再在濟南任職,的確不太適宜。還是暫且調離為好。
劉宏:傳旨,免去曹操濟南國相,調任東郡太守之職。接旨之後,立即赴任,不得違命!
一侍郎應道:遵旨!
侍郎出。
躺在地上的劉康遂止住哭聲,露出得意的笑容。
12
相府,曹宅。夜。
夜晚,曹操挑燈閱讀曹嵩親筆書信。
書信曰:我兒瞞兒,見信如見麵。近來朝中有變,不僅濟南國內數人控告於你,奸佞們也借機在聖上麵前加以陷害,情勢萬分危急。從你今後前途和身家性命安危起見,還是暫避鋒芒,以圖日後東山再起為宜
閱畢,曹操兩手抱頭,麵色嚴峻,皺眉沉思。
良久,曹操拍案而起,油燈摔落在地,房內一片漆黑。
早已入睡的卞氏被響聲驚醒,欠起身子大聲喊道:老爺……
13
相府,曹操公堂。日。
公堂內,曹操接旨。
黃門侍郎進門之後,大聲呼叫:濟南國相曹操聽旨——
曹操、王成等雙腿跪地,聽黃門侍郎宣讀聖旨。
黃門侍郎宣讀聖命:濟南國相曹操,自到濟南任職以來,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務實創業,政績突出。但因居功自傲,逞強好勝,對濟南王劉康多有不尊,致使王宮與相府矛盾重重,乃功過參半。特免去曹操濟南國相,調任東郡太守一職。接旨之後,月內赴任,不得違命!此令。
曹操臉色驟變,蒼啞地:遵旨!
稍後,曹操起身接旨。
相互寒暄之後,黃門侍郎欲返回京城。
曹操:且慢,本官另有一事,煩勞大人一同呈於聖上。
曹操說完,回到書案後,手握竹簡,奮筆疾書。
帛書上顯現出三個遒勁而醒目的大字:辭職書。
黃門侍郎驚訝地:此乃人生大事,攸關仕途前景,望曹大人慎重為盼!
曹操:謝大人關照。經慎重考慮,辭官回鄉,我意已定,不可動搖!
王成驚呼道:國相,不可輕率行事,萬萬不可啊!
曹操不予理睬。
黃門侍郎與曹操話別,騎馬返回京城。
14
相府門前,街麵上。
相府門前的街麵上,卞氏與隨行人員相繼上車,準備啟程。
曹操站在當道,與前來送行的王成、趙恒等相府官吏話別。
王成麵色沉重,聲調蒼啞地:國相辭官回鄉,下官在不久之內,也會追隨國相,辭職回家。
趙恒:下官亦是如此!
曹操勸慰道:我等相處雖不到二年光景,但心心相通,親如兄弟。即便辭官回鄉,相隔千裏,彼此間的友情卻難以割舍。二位對我的一片忠心,我將終生難忘。彼此處境不同,從家人生計出發,你二人可暫且忍受委屈,等待機會,再創大業。如今社稷不穩,危機四伏,說不定何時便會天下大亂。時機一旦成熟,我會……
王成:聽國相勸告,我二人就先暫且忍受委屈,等待時機……國相胸有大誌,謀略過人,乃天下奇才。下官可以斷言,隻要耐住寂寞,用不了多久,國相便會東山再起,霸業必成啊!
曹操:那是後話,現在說來為時尚早。我離去之後,尚有一事需長使和趙將軍多多關照。即便不在身邊,我也放心了。
王成:國相說來便是,隻要做得到,下官一定盡心竭力。
曹操:因走得倉促,未能見到曹聰和夏侯準二人。他們乃我族弟,皆為好兄弟,盼你二人多多關照。
王成:國相放心便是,我和趙將軍會關照和他們二人。遺憾的是……
曹操:盡管時光短暫,但總算為百姓做了一點兒好事,想來心安理得。惟一的遺憾是……
王成:不知為何?
曹操:在任期間,我本想將手中的《孫子兵法》一書修訂完畢,了卻這一心頭大事,怎奈天天忙於公務,受國事所累,未能完成此事。如此一來,怎不讓我遺憾而去?
王成:國相不必為此憂心。返回之後,能沉下心來認真鑽研,精心修訂,使其更加縝密與完善,從而流芳千古,何樂而不為啊!
曹操:長使之言甚善。也隻有如此了。
王成望一眼天上的日頭,催促到:送君千裏,總有一別。國相上馬吧,咱們後會有期!
曹操含著淚水,哽咽著:長使保重,趙將軍保重,大夥兒都保重啊!有朝一日,我曹操定會過來探望你們!你們也都回去吧!
王成、趙恒:國相保重,一路平安!
曹操上馬。
曹操的坐騎與大車同時起步。
曹操一步三回頭,與眾人揮淚告別。
聽到曹操辭官回鄉的消息,城區內萬人空巷,無數的民眾走出家門,站在街麵上為曹操送行。
曹操不停地向送別的人們揮手致意。
明媚的陽光裏,不時映出曹操與民眾依依惜別的淚臉。
(全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