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集 屯田養兵(2 / 3)

在曆城縣令曹聰引領下,曹操、王成等相府官吏察看農耕狀況。

走著走著,曹操忽然站下來,不禁問道:此處荒地,皆為王宮所有?

曹聰:稟報國相大人,便是。

曹操驚異地:此處共有多少荒野之地?

曹聰:下官來曆城任職之後,曾抽調有關人員進行丈量,共有荒地二萬餘畝。自泉頭處往西北延伸,皆為荒漠之地。

曹操:百姓視土地如生命,他們擁有如此之多土地,為何不肯開墾利用?

曹聰:據估計,在我濟南國,僅王室便有耕地八百傾。分布於各縣的良田,多以高額賦稅方式租賃給附近民眾耕種。此地人口稀少,王室曾嚐試多次,仍無人肯以租種。他們又舍不得降低賦稅,寧肯荒廢閑置,也不肯讓利於民,所以便成為荒蕪之地。可惜啊!

曹操:既然如此,咱們開墾利用若何?

曹聰:好事難成哩!他們怎肯輕易放手?

曹操:講妥條件之後,我如數繳納賦稅,為何不成?

曹聰:王室享盡一國賦稅,財富如山,並不差這點兒租金,怎會拱手讓於國相?如能說服王爺,此事難矣!

曹操: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隻要想做的事兒,我還沒有辦不到的呢!這片荒地,不久將歸我相府所有!

曹聰:將荒地弄到手之後,不知國相將作何用?

曹操:軍師離開相府將近一年,並不知本相苦衷。如今天下百姓困苦不堪,朝廷緊縮財政支出,我三千將士糧草供應日漸萎縮,是餓著肚子應付時日,無奈之下,也隻有采取以兵養兵的方式,讓他們來此屯田了。

曹聰似有所悟地:國相眼光長遠,深謀遠慮,不僅僅如此吧?

曹操問道:此話何意?

曹聰:東平陵城因水源充沛,乃一方風水寶地,作為一國之都,已存在數百年,可與我曆城地域相比,卻相形見絀。常言道,樹挪死,人挪活。國相之意,乃以駐軍屯田為由,拓展縣城區域,聚集周邊民眾,不過幾載,我曆城之地便可與國都東平陵城相媲美了。前有曆山支撐,後有濟水相依,前後依托,左右逢源,乃齊地之戰略重地,不可替代。此等謀略,非帝王之人不能想出啊!

曹操:知我者,軍師也。可惜,你已是一縣之令了。倘若…

曹聰:國相心係天下,胸有大誌,下官不才,怎敢……

說著,幾個人不禁開懷大笑起來。

相府,曹操公堂。日。

公堂內,曹操與王成商議三軍屯田事宜。

曹操伏案觀察一會曆城縣地圖,突然直起身來,幾分激動地:泉畔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拓荒二萬畝,每年所收糧食,我三千將士不僅自給自足,還可上繳大量皇糧,為朝廷排憂解難,一舉兩得呀!再者,凡成婚者,皆讓軍士攜帶家眷,一同拓荒種田,如能聚集上萬之中,連同曆城縣城,一座闊大的城池便拔地而起,前景無量啊!

王成卻麵色沉重,不無憂慮地:拓荒屯田,以兵養兵,國相所為,不僅我朝,曆代以來亦實屬罕見。戰時應急,平時屯田,此乃強兵富國之妙計,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惜好事難成哩!

曹操問道:此話怎講?

王成:國相曾經應允,所拓荒土地,按地畝數量和相關規定,皆向王宮上繳賦稅。按理應為好事,怎奈他們處處掣肘,即便如此,他們也不會順利答應此事。他們所想的是如何擠走擠垮國相,怎會予以積極配合?

曹操沉吟道:依長使之見,此事如何處置為妥?

王成為難地:這……

曹操:春播在即,老天不等人哩!如再延誤時日,勢必影響今年糧食收成。按朝廷規定,賦稅加倍,他們惟利是圖,嗜財如命,不會嚴詞拒絕吧?

王成:風調雨順尚可,倘若遇到災荒年景,糧食歉收,到時將如何應對?即便豐收之年,也負擔不輕啊!

曹操:因軍士不同於百姓,累贅較少,我曾為此算過一筆賬,扣除所交賦稅,仍有利可圖。走到哪說哪,如遇災荒年景,糧食歉收,我自有辦法應對。前怕狼後怕虎,大事休矣!

王成:國相既然拿定了主意,不妨先遣人過去探聽虛實,然後另作商議。

曹操:我意已定,長使即刻遣人去王宮一趟,有何消息,隨時向我報來!

王成:遵命!

王宮,大殿。日。

範大疾步進入大殿,立於劉康身前,稟報三軍屯田之事。

劉康仰躺於椅子上,雙眼微閉,無精打采,愁緒萬千。見範大進殿,便蔫蔫地抬起頭來,少氣無力地問道:範大人匆忙而來,不知有何事項?

範大垂手而立,恭敬地:相府那邊來人了,臣不敢怠慢,便急忙過來拜見王爺。全在意料之外啊!

劉康為之一驚,直起身來,急忙問道:他們遣人過來,不知為了何事?

範大:說起來,也算不得壞事。

劉康:莫非天上掉下好事來不成?

範大:王爺細細聽臣述說便是。是這樣的,因天災人禍,朝廷財力不足,軍糧供應也逐年減少,三千將士已無法應付時日。曹操獨出心裁,欲動員三軍拓荒屯田,以兵養兵,特遣人過來商議此事。

劉康冷漠地:曹操拓荒屯田,與本王爺有何關係?

範大繼續述說:不僅有關,而且關聯密切哩!沒有王爺準許,曹操將寸步難行,一事無成!

劉康為之一振,驚呼道:如範大人所說,不是不報,時機不到。難道曹操遇到了難事兒,有求於我?

範大:便是。三軍屯田,非同小可。沒有土地,將是無米之炊,不過空想而已。來人與我商議,他們欲在曆城縣的濼水泉畔安營紮寨,拓荒屯田。

劉康:曹操莫非要打王宮的主意?

範大:是也。而且數量巨大,泉畔所閑置的二萬畝土地,他們欲一次性征用。曹操的胃口大得驚人哩!

劉康:王室土地乃皇上贈予,怎可讓他隨便征用?

範大:曹操是明智之人,已答應兩倍於朝廷規定的數額,向王宮繳納賦稅。可是個不小的數字啊!

劉康沉吟道:的確是塊誘人的肥肉。可是,城池重建時所拖欠的借款,至今還沒有還清,曹操又設法算計於我,對如此狡詐之人,不得不防啊!

範大:是否應允,那邊正等待王爺答複哩!

劉康:範大人可回應那邊,曹操隻要答應還清以前的欠款,本王爺便將二萬畝土地租借他耕種。租金的事兒,賦稅翻番,一個子兒也不能少!

範大:遵命!

說完,範大急忙退出大殿。

望著範大的背影,劉康露出一絲得意的微笑。

相府,曹操公堂。日。

書案後,曹操一邊閱覽有關文書,焦急地等待著王宮那邊的消息。

門外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曹操放下手中的竹簡,應聲抬起頭來。

王成敲門,準許後一步踏進堂內,立於曹操書案之前。

曹操急不可耐地問道:那邊有了消息?

王成:有了消息,但不盡人意。經過幾次變故,王爺也越來越狡猾了。

曹操:不知王爺有何態度?

王成:受利益驅動,王爺同意一次性出租二萬畝土地,賦稅加倍。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那便是先還清原有債務,方出租土地。

曹操:原來的債務,不知還欠多少?

王成:已償還了一半。鐵市和多數商鋪雖正常營業,前景樂觀,但從長久利益出發,不可殺雞取蛋,放水捉魚,故未能還清所借款項。如今他們以借款為由,牽製於我,乃事出必然。不知國相有何打算?

曹操靜思良久,沉吟道:可遣人告訴王爺,如能及時將土地出租於我,秋收之後,不僅如數繳納土地賦稅,所欠債務也一次性償還。如不能出租土地,三軍將無法供養,所需糧草也隻好由王宮供應了。朝廷有明文規定,王國所屬軍隊,除朝廷供應大部軍費外,不足部分由王室補充。此規定有據可查,何去何從,就讓他們自裁吧!

王成:此法絕妙至極。王爺既惟利是圖,又膽小怕事,有此言在先,他不敢當麵拒絕。國相放心,大事必成矣!

曹操:事不遲疑,即刻遣人去王宮商談此事!

王成:國相耐心等候便是,下官將立時派人前往!

王成轉身,疾步而出。

曹操下意識地站起身來,目送王成退出。

王宮,大殿。日。

範大急匆匆來到大殿,向劉康稟報反饋的情況。

見範大進來大殿,劉康迫不及待地問道:那邊可有消息?

範大:稟報王爺,有消息了。

劉康:按照我所提的條件,曹操已答應了此事?

範大:曹操應了。

劉康為之一振,幾分激動地:也好,借此機會收回借款,又可掙得雙倍的土地賦稅,何樂而不為啊!

範大低首道:王爺隻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哩!

劉康:此話怎講?

範大:曹操答應此事不假,可當時卻無力還債,要等到秋後再說。

劉康:此事不成!曹操乃奸詐之人,言而無信。如將土地輕易租借於他,到了秋後,又以種種理由賴賬不還,那才是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呢!

範大:不過,曹操也來頭十足哩!王爺如一口拒絕,恐怕……

劉康:假如我不出借,曹操將奈何於我?

範大:曹操有言在先,如今朝廷糧草供應不足,朝廷又有明文規定,王國所屬軍隊,不足部分由王室補充,如王爺執意不肯租借,王室必須按規定供應一定數量的糧草。

劉康:朝廷確有如此規定?

範大:臣查閱有關文書,的確有這樣的規定。王爺的意思……

劉康:這……範大人之見如何?

範大:依臣之見,還是順水推舟為好。如得罪了曹操,不僅要額外供應糧草,原先的債務,他更會賴賬不還。再說,那麼多的土地長久閑置著,分文不進,也是極大的浪費。二萬畝土地,賦稅加倍,可是個誘人的數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