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公而忘私地服務人民(1 / 1)

第二單元公而忘私地服務人民

“大公無私”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思想精華,是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其本質就是消滅了私有觀念的共產主義精神。毛澤東思想核心就是“為人民服務”,就是“大公無私”。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的宗旨,也是人民的希望、時代的需要。

雷鋒精神中十分突出的方麵就是他大公無私,助人為樂,追求奉獻的品格和實際行動。這是雷鋒共產主義人生觀的具體表現,也是我們最值得學習的實質之處。

學習雷鋒,發揚雷鋒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樣,真心實意地、盡心竭力地、堅持不懈地為人民辦實事、做好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1.懂得怎樣做人和為誰而活

雷鋒大公無私和樂於奉獻的事跡真是太多了。有一次,雷鋒因為肚子疼到團部衛生隊開了點藥回來,見本溪路小學的大樓正在施工,便推起一輛小車幫著運磚,一連幹了好幾個小時。

雷鋒入伍時,有200元積蓄。後來,他把100元錢捐獻給了公社。遼陽地區遭受水災時,他又將另外100元捐給了災區。雷鋒入伍當年每月有6元津貼,基本上都用於做好事了。

從1961年開始,由於成了標兵,雷鋒經常被邀請去外地作報告,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裏,好事做了一火車。”

有一次,雷鋒外出換車時發現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的車票和錢丟了,他就用自己的津貼費給大嫂買了一張火車票。每逢節假日,雷鋒想到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便叫上同班戰友直奔附近的車站,幫著打掃候車室,給旅客倒水。雷鋒經常幫助戰友學習政治理論和文化技術知識,還給戰友病重的父親寫信寄錢,為戰友縫補棉褲……這類事情真是數不勝數。

絕大多數人對雷鋒這些做法倍加讚賞,有不少人還學著他的樣子做。但也有人說雷鋒是“傻子”,是“出風頭”,更有甚者,到了20世紀80年代,竟然有人惡意攻擊、歪曲雷鋒精神,說“雷鋒的觀念是陳腐的”等。也有一些人對雷鋒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產生懷疑,覺得眼下是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社會,雷鋒的奉獻精神是不是過時了。

通過學習、鍛煉和思考,雷鋒“懂得了怎樣做人,為誰活著”,即解決了人生觀問題。他在處理個人與社會關係上,真正做到了個人與人民群眾同命運、個人與集體相聯係、個人與國家相一致、個人與社會主義宏偉事業相結合,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雷鋒助人為樂,勇於奉獻,大公無私,集中地反映了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境界。

2.與時俱進地學習雷鋒

為祖國、為人民做奉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就拿雷鋒來說吧!他體現奉獻的精神就是豐富多彩的,大都是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比如:看見建築工地上運磚人手緊張,便加入運磚的行列;見到雨中的大嫂帶著孩子、背著包袱十分艱難,便上前幫助;見火災發生,便站在快要倒塌的房梁上,一直堅持到大家一起把火撲滅;知道災區的情況,便把自己僅有的儲蓄全部捐出……

時間在飛逝,社會在發展,人們的社會生活也在不斷變化。因此,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奉獻,其內容與形式也是變化著的。從內容上看,有的側重智慧,有的則側重體力;有的貴在持之以恒、經年累月,有的則貴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有的從思想情感上給人慰藉,促人奮進,有的則是從物質上解人危困,助人自強。從形式上看,有完全盡義務,不收報酬的;也有提供服務,收取合理報酬的;或是酬不當勞,不計較個人得失,以奉獻為上的。

奉獻的具體手段和途徑是不斷變化的,但是奉獻的精神是不能改變的,需要在全社會繼續提倡和弘揚雷鋒式的奉獻精神。這是因為,我們所處的社會主義時代,決定了我們的社會道德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決定了要倡導公而忘私、敬業奉獻的精神。

雷鋒“大公無私,樂於奉獻”的精神正是實踐這種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的典範,強烈地閃爍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道德核心的光芒。隻要建設社會主義,我們在思想道德領域就不能不提倡大公無私精神,在實踐中就不能不提倡公而忘私和敬業奉獻。

學雷鋒往往是同做好事連在一起的。做好事是雷鋒無私奉獻精神的一種具體表現。長期做好事可以淨化人的靈魂,提高人的覺悟,從而為真正把握雷鋒的奉獻精神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