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棘刺”魚

因為在它們的背脊上,長有三根用於防禦外部敵人的尖刺,所以,人們叫它們“三棘刺”魚。“三棘刺”魚在水中為自己修築房屋的方式,跟鳥類是很相似的;而且它們撫育孩子的方式,也是奇特的。

每一季,到了產卵期時,“三棘刺”魚就從深水區域遊到淺水區域。

雄性魚的身體開始變化,它們身體表麵的顏色,從青灰色變成豔紅色。

這時,雄性的“三棘刺”魚就各自選擇合適的領地,營建新房。

它們先在泥沙裏,用嘴挖出一個槽,然後收集各種海藻絲,水生植物的葉子、根以及其他的植物碎片,堆積在槽溝的上方。接著,它開始分泌一種黏性物質,把各種碎片粘結在一起,使這個球形的巢,產生更大的內聚力。然後,它又在“巢”的對麵開一個口子,並修建坑道。

洞房竣工以後,雄性“三棘刺”魚就開始追逐雌性的“三棘刺”魚。它們跳著“之”字形的舞蹈,把雌性“三棘刺”魚引進洞房。

雌性“三棘刺”魚進入洞房產卵後,就離開了。雄性“三棘刺”魚進去,給那些卵子受精。然後,雄性“三棘刺”魚單獨呆在巢裏,精心照料自己的後代,並把所有的競爭者、雌性“三棘刺”魚,以及任何靠得太近的動物統統驅逐開。

大約在一周以後,幼魚孵化出來了,開始離房子,在“父親”的帶領照顧下,到附近活動。如果小魚兒不小心掉了隊,做父親的就會把它含在口裏送回魚群。

再過幾周以後,小“三棘刺”魚長大了,便離開爸爸,尋找別的夥伴,開始新的生活。

夏眠的魚類

我們人人都知道,自然界裏有一些動物會冬眠。每當冬天,氣溫一直下降,直到這些動物都不能夠適應的時候,它們就要躲進洞穴,或者泥土中,進入冬眠狀態,等待第二年春天的到來。

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還有一些動物卻會夏眠。夏眠,當然就是在夏天裏睡覺嘍。  夏天很熱,有一些魚需要在涼爽的低溫中生存,所以,高溫的夏季就不適合它們。例如:肺魚、烏鱧等,它們都有很多副呼吸器官。每當夏季,它們生活的地方水源枯竭的時候,它們的身體就會轉變成麻木的狀態,鑽入泥土中,渡過幹涸的夏季,一直等到雨季來臨,池塘、沼澤和河川中都充滿了水,它們才蘇醒過來,從泥土裏鑽出來。實際上,泥鰍也是這樣的,到了夏季,河水幹枯時,它們就鑽進泥漿裏麵,不吃不喝,進入夏眠狀態,僅靠它那特殊的腸子來呼吸空氣,維持生命。

魚和地震

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物種,天生都具有自我保護的一係列能力。當它們察覺到外界的危險或者其他的某種變化時,由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它們的身體或者生活習性,就會無條件地發生變化。智慧的人類可以通過在動物身上發生的這些變化,來判斷自然界裏即將發生的種種災難。

例如,生活在海洋裏麵的魚類,它們的感覺器官十分靈敏。魚的身體的側線器官能夠感受到水流壓力的變化。魚的耳朵能夠聽到六赫茲到幾十赫茲的微弱低頻振動。

當地球的地殼發生變化時,就會影響到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同時還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聲響。而這些變化,就會通過魚群們對水流壓力的敏感度,以及它們的聽力,反映到魚群的身體內部。出於對外界環境的應激措施,魚的體內就會產生化學變化,或者驚慌失措,或者紛紛逃亡。每次在地震以前,河流或者海洋中的魚,就會成群結隊地從深水區域遊向淺水區域,同時還顯得躁動不安,並出現假死等現象。

築壩大師河狸

自從5000年前埃及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大壩以來,人類為了製服肆虐的河水,一直忙著建造各式各樣的大壩。而在自然界中,河狸已經有500萬年建造大壩的曆史了。在美國的蒙大拿州,人們發現河狸建造的土壩竟有700多米長!大壩很堅固,上麵還可以行人,騎馬。

河狸是水陸兩棲動物,為了防禦敵人的入侵,它們會把巢建在自己圍成的湖裏,這個住所就像是城堡。聰明的河狸給自己的巢設計了兩個出口,一個通向地麵,另一條路通向水下,河狸在陸上玩耍時,萬一碰到了危險,它隻要縱身一跳,就可以安全地從水下潛回家中。

河狸靠鋒利的牙齒咬斷樹木,借助水流的力量,把建築材料運到工地。河狸築堤時,先用前肢把樹幹用力插進河床,再用粗樹枝壓住,堆上石塊,然後把銜來的細枝蘆葦雜草和石子填進去,縫隙用淤泥堵實。為抵擋水流的壓力,它們在壩的下方用叉棍將壩撐住,壩的兩端固定在大石頭或者大樹上。大壩修成了,就出現一泓平靜的湖水,河狸一家在這裏遊泳、覓食、蓋房子。它們建的巢是圓頂的,直徑有兩三米,結構複雜,上層是臥室,下層是餐廳。築好的堤壩由河狸的家族世世代代精心維護,有的堤壩可以延續許多年。水位升高時,河狸就將壩頂降低一些,讓水溢出;如果 水位低了,它們會先仔細檢查堤壩,修複漏水的地方,或者加高水壩。

動物學家做過一個試驗。他們將漏水的聲音錄下來,然後把錄音機放在河狸住的堤壩上。聽見漏水聲,河狸一家趕快跑出來,沿著堤壩四處查看,到處尋找堤壩漏水處,於是他們就在錄音機旁抹了兩層淤泥。

在美國西部,人們為了控製一些小河流的水量,就把河狸空運到那裏,讓它們築堤成家,既調節了上遊的水量,還把一些山溝變成了肥沃的小河穀。1954年,紐約州發生了大旱,著名的熊山公園周圍,土地一片龜裂。但在園內卻有一片綠洲,因為有河狸築壩積水,綠草茵茵。

魚中的建築師

魚類中最出色的建築師要屬三棘刺魚,平靜的水流,岸邊多草的小河和湖泊葦塘都是它們喜歡的住所。雄魚在求偶期間,為了增加競爭力,一改平時暗灰色的樸素形象,搖身一變,成了鮮豔的桃紅色。每當到了繁殖季節,雄刺魚就忙得很,它要挑選自己未來妻子生兒育女的最佳場所。它經常是把“洞房”選在水草間或岩石地帶的池窪間,因為這裏的水位深淺適度,同時又經常有水徐徐地流動,地點選好後,它便開始搜集“建房材料”,用嘴銜著植物的根和莖以及其他植物的屑片,來回叼兩個星期,然後從自己的腎髒中分泌出—種粘液,把所有的材料粘在一起。在粘合的時候,它能按照自己的“構思”,造出一個非常堅固而漂亮的魚巢。一次又一次地堅固自己的巢,不斷用自己的身體摩擦巢壁,就這樣經過反複打磨的“洞房”,既光亮又堅實。外觀為橢圓形,有兩個孔道,一個進口,一個出口。這樣的本領的確是魚中少見。

棲息在英國沿岸的蝦虎魚個兒不大,它也在繁殖前“安營紮寨”。建房的任務由雄蝦虎魚擔任。蝦虎魚選擇的是一枚貝殼,它將貝殼的凹麵向下,然後鑽入貝殼裏,用尾巴扒開沙,打掃出一個清潔舒適的小房屋,再開出一條地道樣的開口,與外界相通,心細的蝦虎魚會把整個建築用細沙掩蓋起 來。小蝦虎魚在這種安全地方生長發育,爸爸媽媽都很放心。

非洲的異耳魚在繁殖期間,建造“搖籃”的任務由雌雄魚共同擔任。它們一般把巢築在水深約2尺的河底,築的巢很大,直徑有l米多寬。它們不辭辛苦地銜來水草,巢壁厚達卜幾厘米。蓋好以後,未來的準爸爸媽媽還要在周圍徘徊許久,如果哪兒有不妥之處,它們還要再進行加工,甚至不惜推倒重來,一直到滿意為止。然後異耳魚雙雙進去繁育後代,如果有敵害覬覦它們的“宮殿”,它們就毫不客氣地和對方決一死戰。

企鵝怎樣建新房

企鵝足南極當之無愧的土著居民,占據領土對阿德利企鵝來說非常重要,和人類一樣,地段可是選擇居所的重要因素。尤其對雄企鵝來說,那將是它們尋找配偶、收集造巢的寶貴材料——石頭的根據地。因此,一旦一隻雄企鵝占據某一片領土,便會不惜一切地保衛它。因為天氣寒冷,氣候惡劣,所以企鵝的築巢條件非常簡陋,除了石頭,企鵝找不到任何可利用的建築材料。巢穴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企鵝的生存安危。

企鵝進入婚配時,住房是個先決條件。在配對之前,獨身雄企鵝開始建窩築巢,布置新房,並不停地在巢位上狂熱呼叫,以吸引雌企鵝。當一隻光彩照人的雌企鵝趨近雄企鵝的巢位時,雄企鵝會舉頸向天,上下嘴不停地碰擊,以“歌聲”來表達心中真摯的愛情,盡情地表現自己的殷勤。一旦雌企鵝有中意的表示,雄企鵝便以嘴叨雪獻給心上人,或是相送更加高貴的禮品,那就是石塊。如雌企鵝含羞點頭,雄企鵝會深深地一鞠躬,雌企鵝也鞠躬還禮,雙方就算拜堂了。

婚後的家裝主要是由雌企鵝做主,因為她們天生都是這方麵的高手。阿德利企鵝的巢,一般都足用岩礁海岸上遍布的卵石在地麵上築成,使用的每一塊石頭都足經過精心挑選的。雄企鵝即使是在巢裏孵卵,也不斷地從嘴所能及的地方 叼石頭,維修自己心愛的巢,

企鵝個個都是建築愛好者,它們絕對認真對待建房的每一道工序,實用、簡單、舒服是最重要的。企鵝費了這麼大的勁兒建起的愛巢,絕對不允許外來者覬覦它的領地。如果有侵擾,企鵝會極其強烈的反應,發出短促、沙啞的叫聲,接著就向對方猛撲過去,用胸部頂撞對方,或翅膀猛烈拍擊對方。

我國的幾名考察隊員,有一次為了親近這些可愛的企鵝群,貿然闖入了企鵝營地,結果受到企鵝又咬又打的接待,終於被驅逐出境。

營塚鳥的樹葉堆

一些歐洲移民遷往澳大利亞沿海定居時,發現當地有許多大樹葉堆,起初,這些移民以為是當地土著居民的孩子做遊戲時堆起來的堡壘,還有人認為那是土著居民死後的墳墓。1840年,生物學家約翰第一次扒開了一個大樹葉堆,他驚奇地發現“墓塚”裏埋的竟是鳥卵。後來,大家把這種營造大樹葉堆的鳥稱為營塚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