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晚年,英國發現鴉片有利可圖,便開始從印度大量進口,吸食的人也就愈來愈多了。清廷雖然曾經下令嚴禁鴉片進口,但由於官商勾結,鴉片的輸入不但沒有斷絕,反而是一年比一年多。

在吸食人口不斷增加及白銀嚴重外流的情況下,清廷終於采取鐵腕措施,派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東查禁鴉片。

林則徐一到廣州,就迫令英國商人交出兩萬多箱的鴉片,全部銷毀,並要求各國商人都寫下保證書,保證以後絕不再走私鴉片。

除了英國,各國商人都寫了保證書,過了不久,英國領事便率同所有英國商人離開廣州,退到澳門,幾個月後,又發生英國水手打中國村民的事件,英國商人全部被林則徐趕出澳門。第二年,英國便派軍前來了。而其結果,便是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同 光 後

同 光 後宣 統 弱

十 二 傳滿 清 歿

【品讀】

同治、光緒皇帝以後,由於清廷的腐敗和內亂、外患的接連不斷,君主威權已日益衰弱。

到年僅三歲的宣統皇帝即位時,情況更是嚴重。事實上,此時的清廷已是名存實亡,徒具虛名了。前後算來,清廷共傳了十二位君主,於宣統三年(1911年)滅亡。清廷的世係,若從入主中國的世祖算起,則是傳了九世十帝(同治皇帝與光緒皇帝為同一輩,因此隻有九世)。

【故事鏈接】

如果要問:誰是19世紀中國最有權力的女人?答案毋庸置疑,就是慈禧太後。

慈禧太後小名叫蘭兒,生長在南方,父親去世後,因為家境變故才入宮當宮女。

成為宮女後,蘭兒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據說是因為她唱得一口動聽的江南小調,頗受鹹豐皇帝喜愛,因此便封她為妃。之後她又生了一個兒子,地位自然就母以子貴了。

鹹豐皇帝死後,同治皇帝即位,便尊稱鹹豐的皇後為慈安太後,至於自己的生母那拉氏(即蘭兒),則尊稱為慈禧皇太後。

同治皇帝即位時隻有六歲,政事便由兩位太後共同掌理,也就是垂簾聽政。然而,一方麵因為慈安不懂漢字,另一方麵她對政治也不感興趣,因此,掌大權其實是慈禧太後。

同治皇帝死後,慈禧立年僅四歲的光緒皇帝即位,但權力依然是她一手掌握。概括說來,近代中國的腐敗,雖然是日積月累形成的,但是,說慈禧是加深腐敗的一大罪人,也絲毫不為過。古 今 史

古 今 史全 在 茲

載 治 亂知 興 衰

【品讀】

曆代官修的各部正史,都記載了這些曆史事件。在這整個曆史體係裏,詳實記載了各個朝代的太平盛世與動亂局勢。從研讀過程中,我們可以得知興盛與衰亡的原因,從而獲得寶貴的教訓。

【故事鏈接】

清朝乾隆時期,由張廷玉等人修撰《明史》。

《明史》修成後,乾隆皇帝下詔刊行從《史記》到《明史》的曆代史書,共二十二部。後來,他又下詔增刊《舊唐書》,並指示從《永樂大典》等書中編輯出由宋朝薛居正等人修撰的《舊五代史》,合稱二十四史,由朝廷官刻,即武英殿刻本。清以後的各種翻刻本大體以此為根據。史 雖 繁

史 雖 繁讀 有 次

史 記 一漢 書 二

【品讀】

史書雖然很多,但是在研讀時,不能雜亂無章隨意取閱,必須排定一個先後順序,依序去讀,才能得到完整的概念,並從中獲取知識。

在所有的史書中,首先要研讀的,便是司馬遷所作的《史記》。這是一部集史學及文學之大成的偉大著作。

接下來要讀的,便是班固、班彪、班昭合著的《漢書》。這一部書可說是《史記》續編,也是史學上的傑作。

【故事鏈接】

秦朝末年,中國內部大亂,匈奴也因而勢力大增。漢高祖即位後,禦駕親征,原本打算給匈奴一個教訓,沒想到不僅大敗,自己也差點被俘。嚇得高祖再也不敢對匈奴動兵,隻有改用和親政策了。

和親政策一直維持到景帝時代。武帝即位後,決心不再忍受這種屈辱的政策,於是主動出擊,攻打匈奴,戰果豐碩。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又派李廣利與李陵分兵襲擊匈奴。李陵率領的不過是五千步兵而已,卻遭逢到匈奴王親率的十萬大軍。幾番激戰,盡管漢軍擊殺匈奴萬餘人,但終究因實力相差太過懸殊,在箭矢用盡,又無後援的情況下,李陵被俘,投降匈奴。

消息傳來,漢武帝大怒,朝臣也紛紛痛罵李陵,隻有太史令司馬遷仗義執言,為李陵說話。不料,這卻讓武帝更為生氣,下令判司馬遷腐刑(把男性生殖器割去的刑罰,也叫宮刑)。

腐刑的屈辱,激使司馬遷更加發憤著書,而史學巨著——《史記》也終於在他五十三歲那年完成了。後 漢 三

後 漢 三國 誌 四

兼 證 經參 通 鑒

【品讀】

讀過《史記》及《漢書》之後,第三本應該研讀的,就是南朝宋史學家範曄編撰的《後漢書》。而第四本應該研讀的,便是陳壽所著的《三國誌》。在研讀這四本書的同時,還要求證於經書,並參考《資治通鑒》,這樣才是正確的方法。

【故事鏈接】

陳壽,字承祚,安漢(今四川南充)人。是西晉史學家。蜀漢時,他曾擔任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官職,掌管文書。蜀漢滅亡後,又在西晉擔任過著作郎、治書侍禦史等史官,秉承皇帝旨意掌管機要,發布政令,這就有機會閱讀皇家史籍,收集曆史資料,結交名儒。這一時期,他撰寫了《三國誌》、《古國誌》、《益部耆舊傳》等曆史著作,又編輯了《蜀相諸葛亮集》。他的出眾才華得到當時位高權重的司空張華的賞識,讚揚他是一位難得的優秀史學人才,最後把撰寫《晉書》的任務也交托給他。讀 史 者

讀 史 者考 實 錄

通 古 今若 親 目

【品讀】

研讀曆史的人要注意多方收集曆代實錄資料,並加以考查,才能明了整個事實真相。理清了其中古往今來的各種因果關係,才能對曆史事件有透徹的了解,有如身臨其境,目睹了整個曆史過程一般。

【故事鏈接】

司馬光幼年很勤奮好學。小小年紀的他就有著異於常人的冷靜和智慧。

有一天,司馬光正和鄰近的孩子們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孩子們有的躲到石頭後麵,有的藏到花叢裏麵。小東最頑皮,他爬上一棵歪脖樹,神氣地橫坐在樹杈上。

小東悠閑地晃著小腳丫,看地麵上的夥伴們跑東跑西,他樂得直捂著嘴笑,一不留神便摔了下來。樹下有一隻蓄了水的大水缸,隻聽見“撲通”一聲,小東掉進了大水缸裏。水缸很高,缸裏的水也很深。小東在缸裏不停地掙紮,小夥伴們在缸外急得團團轉,怎麼辦?聽見小東在缸裏斷斷續續地喊“救命”,孩子們都嚇壞了,有的還哭了起來。司馬光看見不遠處有一塊大石頭,他趕緊跑過去,把大石頭抱過來,用力向水缸砸去。“咣”一聲,水缸被砸開了一個大口子,缸裏的水傾瀉而出,小東濕漉漉地從缸裏爬出來,吐出幾口水。大家高興起來,從那以後,夥伴們不管有什麼問題都要找他幫忙。口 而 誦

口 而 誦心 而 惟

朝 於 斯夕 於 斯

【品讀】

知道研讀史書的順序後,接下來就要講究讀書方法了。讀書時,不僅要出聲誦讀,心裏也要反複思考,才能有深刻的印象和了解。另外,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不分早晚都要努力不懈,才能學有所成。

讀書時,如果根本不加思考,隻是嘴上念念,而且“三日打魚,兩日曬網”,那不但不可能對書本有精辟的了解,到頭來,不過是虛耗光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