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說:“老師息怒,我認為天底下沒有幾個像您這樣正直的人了。”

老師聽了心中很舒服,點點頭說:“你說的話不是沒有道理。”

從老師那裏出來後,那個人對別人說:“我的一百頂高帽子,現在隻剩下九十九頂了。”

兩個活寶——王士禎 古時候,有一個花花公子是宰相的孫子,他好吃懶做,把家產全揮霍完了,生活很窘迫。

有一次,他向朋友借了一袋米,可他從來沒有背過東西,背到半路,就背不動了。他看見前麵走來一個衣衫襤褸的窮小子,就叫那小子替他背米,講好工錢——把米背到家,分一半米給窮小子。

窮小子同意了,就替他背米。誰知沒走幾步路,窮小子跌倒在路旁,說:“太重了,我背不動!”

宰相的孫子埋怨說:“我是宰相的孫子,從來沒有背過東西。你是窮人出身,為什麼也這樣不中用?”

那窮小子歎了一口氣,半晌才說:“說來慚愧,我原先還是尚書的孫子呢!”

賈胡買石——王士禎 西域有一個外國商人來到南京作買賣。他發現了有一戶人家的幾案上有一塊怪石,想買下來。幾次到那人家裏,主人故意抬高價錢,西域商人沒有買成。

有一天,主人想增加價格,重新把那石磨洗了一遍。第二天,那外國商人來了,一看便惋惜地歎氣說:“沒磨之前還是寶貝,可惜現在已經沒有用處了!”說完,揚長而去。

勢 利 狗——吳研人 狗最勢利,欺貧敬富。看見穿得破破爛爛的人,便向他狂吠,甚至要撲上去咬。看見衣著華麗的富貴人,就搖尾乞憐,獻媚討好。

一天,狗獨自在郊野上走,忽然看見一隻金錢豹迎麵而來。

狗遠遠看見,就高興地說:“他滿身披著金錢,必是富貴人,我應該熱情地去歡迎他。”

狗很快來到豹麵前,搖著尾巴表示歡迎,做出各種親熱獻媚的樣子。

金錢豹幾天沒吃東西了,見有一隻狗主動送到自己嘴邊,張口就吃掉了那隻搖尾巴的狗。

草書大王——惠洪 張丞相愛好書法,尤其喜歡草書,但他的筆力不到家,寫得很潦草,有時簡直就是胡寫。有很多人譏笑他,可他不以為然,照寫不誤。有一天,他得到佳句,便要來紙筆,迅速寫出,滿紙龍飛蛇舞。寫完之後,就叫他的侄子去謄寫。謄到筆畫乖僻的地方,侄子迷惑地停下來,拿著草稿去問他:“這是什麼字?”張丞相仔仔細細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認識,最後責怪他的侄子:“你早不來問,晚不來問,偏偏等到我忘記了來問,真是豈有此理!”

何 大 師——惠洪 唐高宗李朔年間,有一個名叫伽的和尚在長江、淮河流域遊曆,行跡非常奇特。有人問他說:“你姓什麼?”他便回答說:“姓何。”又問他:“你是哪國人?”他又回答說:“何國人。”後來,唐朝李琶給他寫碑文,因為聽不懂和尚的話,就在碑文中寫道:“大師姓何,何國人。”

州官放火——陸遊 田登做太守,忌諱別人說他的名字。要是有人敢冒犯他,他決不輕饒。他的很多手下大都因此而遭受鞭打。因為“燈”與“登”同音,於是全州的人都把“燈”說成“火”。元宵節要放花燈了,他的手下不敢寫“放燈”,隻好在布告上寫:“我們州按照老習慣放火三天。”並且把它貼得很高很高。

丘浚打和尚——沈俶 丘浚到杭州去拜訪一個很有名望的和尚。這和尚對他很傲慢。一會兒,杭州武官的兒子來了,和尚恭恭敬敬地走下台階去迎接。丘浚見了,心裏忿怒得很。等那武官的兒子走後,便問和尚說:“你接待我很傲慢,但是迎接那武官的兒子卻很恭敬,這是為什麼?”和尚說:“迎接是不接,不迎接是接。”丘浚聽了,忽然跳起來,用手杖狠狠打了和尚幾下,不緊不慢地說:“和尚莫見怪,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囫圇吞棗——白珽 有個客人說:“梨子對牙齒有益處,卻損害脾髒;棗子對脾髒有好處,卻損害牙齒。”有一個傻乎乎的年輕人為這句話冥思苦想了很久,猛然醒悟說:“我如果吃梨子,就隻嚼不吞,那就不能損害我的脾髒了;我如果吃棗子,就隻吞不嚼,那就不會傷害我的牙齒了。”另外一個客人風趣地說:“老弟呀,你是囫圇吞棗,有一套嘛!”其他人都笑得噴飯。

鴝 鵒 鳥——《叔苴子》 南方有一種鳥,俗稱八哥。很愛跟人打交道,所以很容易被人捉住。捉住了就把它的舌頭剪圓並教它說話,它也學會了幾句簡單的話,整天嘰喱呱啦叫個不停。

有一天,一隻知了在庭院裏鳴叫。八哥聽見了,輕蔑地笑起來。知了對八哥說:“您能像人一樣說話,這很好。但您所說的不再是原先自己的話了。哪能像我這樣按照自己的意思說話呢!”八哥被知了說得滿臉愧色,覺得知了說得有道理。

假人——《權子阿俎》 有一個人養了很多魚,魚塘很大,但經常有水鳥啄他的魚。他對那些水鳥恨之入骨,便紮了一個草人,給它披了蓑衣,戴上鬥笠,拿著竹竿,然後安放在水地裏,用來威嚇水鳥。有一群鸕鶿開始時隻敢在草人頭頂盤旋,不敢輕易啄。沒過多久明白是個不會動的假人,便依舊下池子啄魚,慢慢地飛到草人的鬥笠上休息,悠閑自在,一點也不怕。這人見到這種情形,便悄悄搬掉草人,自己披蓑戴笠,一動不動地站在地裏。鸕鶿仍然下到池中捉魚,並飛到鬥笠上休息。這人順手一把抓住了鸕鶿的腳。鸕鶿掙紮不脫,拍著翅膀大叫:“假人!假人!”這人說:“原先是假人,現在還是假人嗎?”

打草驚蛇——《七修類稿》 南唐王魯做了當塗縣令,整天不是想著治理好當塗縣,而是想著收刮民脂民膏。平民百姓檢舉了他貪贓枉法、以公謀私。王魯說:“雖然你們打的是草,我卻像藏在草裏的蛇一樣,已經受驚了。”

奈何姓萬——《指月錄》 從前有一個財主,家財萬貫,但大字不識幾個,他為了讓兒子有出息,考取功名利祿,便花錢請了一個老師教他兒子讀書寫字。老師才叫他兒子握筆描紅,寫一畫說:“這是一字。”寫兩畫說:“這是二字。”寫三畫說:“這是三字。”他兒子便高高興興地把筆一丟,跑到父親那裏說:“我已經會了,我已經會了!可以不必麻煩先生,多花費一些學費了。還是辭退他吧。”他父親聽了很高興,依了他的主張。給了老師一些銀兩打發走了。

沒過多久,財主準備請一個姓萬的朋友來喝酒,叫兒子清早起來寫請帖。很久了還沒寫完,他父親去催促。他兒子大發脾氣說:“天下的姓多得很,為什麼他一定要姓萬?我從清早寫到現在,才寫完了五百畫呢。”

財主不怒反喜:“辛苦你了,你慢慢寫吧。”

慢性——《指月錄》 子口單子和他的朋友同坐一條凳子烤火。他的朋友伏案看書,下衣拖到了火盆裏,衣服著火了。子口單子慢條斯理地起身,站在朋友前拱手施禮,不緊不慢地說:“剛好有一件事想告訴你。但我知道你性情急躁,恐怕激起你發怒;想不告訴你,那就不夠朋友。希望你寬懷大量,不要生氣,隻有這樣我才把事告訴你。”朋友說:“說吧,我洗耳恭聽。”子口單子又謙遜了一番,一而再,再而三,才慢慢開口說:“這火燒到你的下衣了。”朋友站起來一看,下衣已經燒出了一個大窟窿,憤怒地說:“為什麼不快點告訴我,現在衣服都燒壞了,怎麼辦?”子口單子反而說:“說你性急,果真如此!”

解鈴係鈴——《指月錄》 金陵清涼寺有一個和尚法號法燈。法燈禪師為人豪爽,不拘小節,他經常不恪守佛門法規。當時大家都看不起他,隻有法眼禪師對他另眼相看。有一天,法眼問大家:“老虎脖子上的金鈴,誰能解下來?”大家都答不上來。這時,法燈正好進來,法眼又提出這個問題問他。法燈回答說:“係上去的人能解下來。”法眼對大家說:“你們可不能小看他了!”

迂公坐凳——《迂仙別記》 迂公家裏有一張板凳,非常低矮。迂公每次坐它,都要拿瓦片磚頭來墊高它的四隻腳。沒過多久,迂公感到這樣太麻煩,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叫一個仆人把矮板凳搬到樓上去。等到他再去坐時,還是像以前一樣低矮。迂公長歎一聲:“別人都說樓高,現在也不過如此,這個板凳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迂公歎雨——《迂仙別記》 迂公家的房頂破舊極了,但他沒有修葺過。有一次,天下起雨來,大雨一連下了十來天。迂公家房頂漏雨漏得很厲害,根本沒法住人。他的妻子、小孩都埋怨他。迂公不敢再耽擱,請來了一個匠人來修補房屋,花了不少力氣和金錢才把房修好。修理完畢,剛好雨停,整整一月都是晴天。迂公整天都仰望著屋頂歎氣說:“我的命運怎麼如此悲慘,花了很多錢修房子,現在倒不下雨了,這不是浪費我的錢財嗎?”

吝嗇師徒——《雪濤諧史》 有一個人吝嗇得要命,但覺得自己還不算是一個吝嗇的人,便想學得更吝嗇,於是他去拜別的吝嗇的人為師。他去拜見老師時,隻用紙剪了一條魚,又裝了一瓶水當酒,作為學習吝嗇的見麵禮。正好那吝嗇老師出門去了,隻有師母在家。師母知道了他的來意又看了看見麵禮,便叫一個丫頭把空杯子端到他麵前說:“請喝茶。”其實並沒有茶。然後自己用雙手比劃出一個圓圈,對他說:“請吃大餅。”那個人也不客氣,張嘴就吃。

那人剛走不久,吝嗇老師便回家了。妻子告訴他剛才有一個家夥想拜師的事情,吝嗇老師一聽,鐵青著臉說:“太浪費了,太浪費了!”隨即用手畫了半個圓圈說:“那家夥吃半個餅就夠了。”

前途亦雨——《笑笑錄》 天下著大雨,有一個人在路上淋著雨走得很慢。有人勸他走快點不然會淋濕的。那個人反而勸別人:“喂,老兄,你別走快了,要知道前麵也下著雨呢!”

死錯了人——《廣談助》 有一個人的嶽母去世了,他要去祭奠,便請書塾裏的教書先生寫篇祭文。教書先生找到一本古代祭文刊的印本,誤把一篇祭嶽父的抄給了他。有人發現了其中的問題,並告訴了那個人。那個找教書先生論理。那先生說:“這本書上的祭文都是經過仔細校正過的,哪裏會錯呢?會不會你家死錯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