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一三、世人破綻處,多從周旋處見
【原文】
世人破綻處,多從周旋處見;指摘處,多從愛護處見;艱難處,多從貪戀處見。
【譯文】
世人行為上的過失,多在與人交際應酬時出現;指責對方,多是從愛護的願望出發而言;有難以處理之事,多在由於貪欲愛戀而難舍時出現。
【賞析】
試圖八麵玲瓏的人總難以麵麵俱到,在與各方應酬時,總難以處處考慮周全,稍一疏忽,也許會露出破綻,要做到人人滿意是很難的,能夠做到大部分人滿意就很不錯了。
願意指出別人的缺點,多是出於愛護對方的良好願望,否則就會任其錯誤發展下去,等到他自己認識時,已是大錯鑄成,難以改變了。所以聽到別人提出批評的意見,要善於自我反省,虛心地接受。
貪戀的人,欲望太多,因而覺得艱難亦多,如果放棄了各種貪欲,那就會心清意平,哪裏有什麼艱難可言呢?
【故事】
齊景公葬狗
齊景公心愛的小狗死了。他十分傷心,打算做一副上等的棺木厚葬愛犬,還決定讓大臣們給狗舉行隆重的葬禮。
晏子阻攔他。齊王不耐煩地說:“這件小事,您就不必管了。這是我想出來的辦法,給大家取笑,耍著玩的。”
晏子鄭重其事地說:“大王,您錯了。現在有多少百姓凍死、餓死,死後無人埋葬,您不去管,反倒有心思和周圍的人取樂。這明擺著是輕視百姓,隻顧自己嗎?百姓聽了這件事,必定不擁護您做國君,各國諸侯聽說了,必定看不起齊國。內有百姓不滿,外被諸侯小看,再加上大臣們跟你學開心取樂,齊國危亡不遠了,這難道是小事嗎?”
齊景公嚇出了一身冷汗,說:“對呀!多虧您提醒了我。狗還是送廚房,燉了吃肉吧!”
一四、書畫是雅事,貪癡亦商賈
【原文】
山棲是勝事,稍一縈戀,則亦市朝;書畫賞鑒是雅事,稍一貪癡,則亦商賈;詩酒是樂事,稍一曲人,則亦地獄;好客是豁達事,稍一為俗子所撓,則亦苦海。
【譯文】
居住在山林中是很快意的事,如果對山居生活有了貪戀,那也與欲世一樣了;欣賞書畫是高雅的行為,如果有了貪求和迷戀,就跟商人一樣了;作詩和飲酒本來是很快樂的事情,如果有一點屈從他人的意誌,那就如在地獄中一樣難受;好客是寬容大度的好事,但是稍為那些粗俗的人攪擾,也就成了苦海。
【賞析】
事物都有合適的度,如果過了“度”,就會發生質的變化,也許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麵。
愛好豐富多彩的生活,享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樂趣,這都是大雅之趣,但如一味癡迷,失去當初本意,大雅則變大俗,大俗則變桎梏。
【故事】
古代球迷項處
西漢時期,臨淄安陵阪裏有一個名叫項處的人,他非常喜歡蹴踘運動,他的業餘時間都是在蹴踘活動中度過的。
可惜的是,他後來得了病,當時的著名醫生淳於意為項處看病後,判斷他得了牡疝病,叮囑他千萬不要做操勞用力的事,否則就會吐血死去。項處不聽勸告,繼續去踢球,結果腰部發寒,出了很多汗,並開始嘔血。
淳於意為他複診後說,第二天黃昏時病人就會死去。到了時候,項處果然死了。
一五、輕財聚人,律己服人
【原文】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譯文】
不看重錢財足以將眾人聚集在自己身邊,約束自己足以使人信服,度量大足以得到他人的幫助,凡事率先去做,足以成為典範。
【賞析】
這裏講的是為人處世之道,尤其是對待人的態度。輕財重義,眾人就會聚集在你的身邊,如果自己重視財利,將利益全部撈入自己腰包,他人得不到一點好處,自然就離你而去。能夠自我約束,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有宰相肚裏能撐船的氣量,就會使人信服,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身先士足,率先垂範,為眾人作出表率,那麼又何愁大家不與你齊心協力,將事情辦成呢?
【故事】
吳起愛兵
吳起是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他平時與士兵同甘共苦,作戰時身先士卒。因此,他深受將士們的愛戴。
在一次行軍途中,傳令兵要向他傳達國王的命令。當來到將軍的戰車前時,戰車上卻沒有吳起。旁邊的士兵告訴傳令兵:“大將軍行軍從不坐車,你到前邊去找他吧!”
傳令兵打馬向前,好不容易才找到吳起。隻見他一身士兵打扮,和士兵一樣背著幹糧袋子在徒步行軍。
一天,一位老婆婆到軍營看望背上長瘡的兒子。她一進兒子的帳篷,見大將軍吳起正用嘴給兒子吸瘡上的膿血,非常感動。
吳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百戰百勝的將軍,除了他的軍事謀略高人一籌外,他以身作則,愛護士卒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一六、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
【原文】
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
【譯文】
在極為令人迷惑的地方能認識這種迷惑,那麼在其他所有的地方都會有清醒的頭腦;能把最難放懷的事情放在一邊,那麼心境永遠會平靜豁達。
【賞析】
迷者,失去方向,迷惑之中應破迷,尋找走出迷宮的路。如果能在最迷惑處豁然開朗,必定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之感,那麼其他難解之迷也會迎刃而解。即使再有迷惑,因為有解迷的經驗,也能保持清醒的頭腦,靜心破迷而不慌亂。
心中放心不下,可從最難處入手,將種種名利之心置之一邊,名利心全無,心境自然寬闊,還有什麼可以牽掛我心呢?
【故事】
呂玉還銀得子
江南常州無錫縣東門外,有個小戶人家,家裏有兄弟三人。老大叫做呂玉,老二叫做呂寶,老三叫做呂珍。呂玉娶妻王氏,呂寶娶妻楊氏,都長得大方端莊。呂珍年幼還沒有娶妻。
呂玉妻王氏生下一個兒子,小名叫喜兒,隻有6歲。這天,喜兒跟鄰舍家的孩子出去看迎神賽會,可一直到了深夜都沒有回來。
呂玉夫妻非常著急,他們貼出了尋人啟事,還請街坊鄰居找了幾天,都沒有找到。呂玉感覺在家裏非常鬱悶,就告別了王氏,決定出去做做生意,順便換換心境。
一天早晨,呂玉來到東留地方,偶然去廁所方便,見坑板上有一個青布包裹。打開看時,竟然全都是銀子,大約有200兩左右。
呂玉心裏想道:“這些銀子我帶走也沒有誰管,但是失主找不到,一定非常著急。古人都有見金不取,拾金不昧的美德。我今年已經30多歲,兒子又丟失了,要這不義之財有什麼用呢?還是在這裏等等,看有沒有人來找,有人找就還給他!”
呂玉等了一天,不見有人來找,第二天他隻得起身,到南邊有一個叫宿州的地方,住進了客店。
呂玉在客店遇到了一個叫陳朝奉的客人,兩人就閑聊起來。那個客人說起因自己不小心,在五天前的清晨,到陳留縣解下行李上廁所時,偶然看見官府一隊人馬從街上走過,心慌起來,就急忙離開,卻忘記了解下行李,他說行李裏麵有200兩銀子。
那天,他一直匆匆趕路,到夜裏脫衣要睡時才想起丟了東西。想著已經過了一天,可能早就被人拾去了,轉去尋找,也不一定能找到。
呂玉一聽,知道他就是自己要找的失主,忙取出包裹將200兩銀子遞給陳朝奉。陳朝奉喜出望外,立即說願意與呂玉均分,但呂玉沒有接受。
陳朝奉感激不盡,馬上擺設筵席感謝呂玉。席間,兩人談到家裏的情況,呂玉說自己有一個兒子幾年前走失,現在想領養一個小孩。陳朝奉則說自己幾年前買過一個小男孩,情願過繼給呂玉。兩人一起來到陳家,陳朝奉叫出那個小孩,呂玉竟發現這個孩子正是自己丟失的兒子喜兒。
呂玉拜謝陳朝奉說:“我的兒子如果不是你府上收留,今天我們父子怎麼能夠重逢?”
陳朝奉說:“其實我也要感謝你,隻因為你有拾金不昧的美德,才會有今天你們父子團圓的喜事啊!”
一七、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
【原文】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譯文】
麵對大事和難事的時候,可以看出一個人擔當責任的能力;在處於逆境或順境的時候,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胸襟和氣度;碰到喜怒之事的時候,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涵養;在與人群相處的行為舉止中,可以看出一個人對事物的見解和認識。
【賞析】
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觀察一個人很難,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尺度,可以從一個人應對不同情況的態度,觀察其各種能力。有人麵對需要擔當起責任的大事或難以解決的事情時,總是采取推卸責任或逃避的態度,如此消極,此人豈能承擔天下重任?所以勇於擔當責任的人,總是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肩負起重任。這樣的人,由於有高深的修養和品性,無論是順境或逆境,都有博大的胸懷和氣度,顯示出“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英雄氣度。這就是值得十分信賴的人。
一個人的情緒容易變化,也常常是影響事業成功的原因之一,隻有成為喜怒不形於色的人,才能正確地對事物作出判斷,而且不流於俗見,少一些從眾心理,便更能在群體中顯示出自己的遠見卓識。
【故事】
路遙與馬力
據說路遙和馬力是好朋友。路遙父親是富商,馬力的父親是路遙家的仆人。雖然是主仆關係,但兩人的關係很好。他們一起讀書,一起玩耍。
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齡,路遙有錢有勢,不愁沒老婆。而馬力貧困潦倒,沒人願意嫁他。
一天有媒人給馬力提親,馬力大喜,但是對方卻要昂貴的彩禮。馬力隻好請同學路遙幫助,路遙說:借錢可以,但是結婚入洞房的頭三天,得由我來替你。馬力怒火衝頭,但是又沒辦法,總不能光棍一輩子,隻好答應。於是擇良辰吉日結婚。
馬力終於煎熬過去痛苦的三天,第四天該他入洞房了,心裏好懊惱呀!他天一黑一頭栽進洞房,拉被蒙頭就睡。
新娘子問:“夫君,為何前三夜都是通宵讀書,今天卻蒙頭大睡?”
馬力這才知道路遙跟他開了個大玩笑,心裏又喜又惱。從此,他發誓好好讀書。後來他還真考取了功名,並在京城做了大官。
路遙性情豪放,俠肝義膽,最後卻坐吃山空。看到自己一家實在無法度日,他想起曾經資助的朋友馬力,於是就和老婆商量自己進京找他幫助。
馬力見到路遙很是高興,熱情款待。路遙說明來意,馬力卻說:喝酒!喝酒!根本沒有幫助他的意思,路遙很煩惱。
過了幾天,馬力說:路兄,你回家吧,免得嫂夫人牽掛!路遙隻得氣憤沮喪地回家。
回到故鄉,路遙剛走到門外,就聽見屋裏哭聲一片。他急忙進去,看到妻兒守著一口棺材失聲痛哭。
家人看見路遙回家又驚又喜。
原來是馬力派人送來棺材說:“路遙到京城後,生了重病,因醫治無效已經去世。”
路遙非常惱怒,他打開棺材一看裏麵卻是金銀財物,還有一紙條上寫道:“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一場。”
一八、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原文】
良心在夜氣清明之候,真情在簞食豆羹之間。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譯文】
善良正直的本心出現在深夜清涼寧靜的環境下,真實的感情在簡單的飲食中表露。所以與其我去不斷向他人要求,不如讓他人自我反省;與其去抨擊他人,不如讓他自行坦白暴露其過錯。
【賞析】
在合適的時候,真情就會表現出來。夜氣清朗之時,正是萬物收斂的時候,人的真心容易流露,在平淡的生活之中,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真實的生活態度。所以以靜待動是促人自悟的好方法。因為通過自己的行為不斷去要求他人,不但自己疲勞,也許還令人生厭,倒不如讓其通過自我反省,主動改變自己更有成效。同樣,別人有弱點,也可以不直接攻擊,令對方感到慚愧,而主動坦白暴露,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故事】
直不疑付金
直不疑,漢代南陽,即今河南南陽人。在漢文帝的時候,他曾經擔任郎官。有一次,他的同房郎官中有人請假回家,但是這個人錯拿了另外一個郎官的黃金。
不久,黃金的主人發現了黃金的丟失,便胡亂猜疑是直不疑幹的。對此,直不疑沒有做任何的辯駁,他買來了同等的黃金,交給了失主。
過了幾天,請假回家的郎官返回來,把錯拿的黃金交還給了失主。這個丟失黃金的郎官十分慚愧,向直不疑道歉。直不疑十分大度,沒有任何怨言。因此,遠近的人都稱讚直不疑是位忠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