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隻好歎息著走了。後來,尹盛章為了報複周純,果然找了一個借口把周純充軍到惠州去了。
周純坦然處之,毫不後悔。
五、天薄我福,吾厚吾德
【原文】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勞我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譯文】
命運使我的福分淺薄,我便加強我的德行來麵對它;命運使我的筋骨勞苦,我便放鬆我的心情來彌補它;命運使我的際遇困窘,我便加強我的道德修養使它通達。
【賞析】
人生雖不平等,但對於命運的追求卻是平等的。雖然上天沒有為自己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我卻不會怨天尤人,一定要通過後天的努力去彌補,迎頭趕上,自己拯救自己,才能走向成功。如果命運不公平,使我受到困厄,那麼我決不灰心喪氣,要把坎坷當做鍛煉自己心誌的機會,通過“勞其筋骨,狐其體膚,苦其心誌”來充實自己的心靈,擔當起天下的重任。有了敢於迎戰厄運、挑戰自己的決心和勇氣,那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做成呢?
【故事】
屈原山洞苦讀
屈平,字原,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是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
屈原小時侯,學習非常刻苦,他為了溫習《詩經》裏麵的知識,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寒風刺骨、滴水成冰的時候,他都不顧長輩的反對,躲到山洞裏去反複誦讀、默寫裏麵的詩句。
經過三年的刻苦學習,屈原熟讀了《詩經》305篇。他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六、澹泊之士,必為濃豔者所疑
【原文】
澹泊之士,必為濃豔者所疑;檢飾之人,必為放肆者所忌。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譯文】
清靜澹泊名利的人,往往會受到豪華奢侈的人猜疑;謹慎而行為檢點的人,必定被行為放蕩不羈的人所忌恨。對一個到了窮途末路的人,應當探究他當初的心誌怎麼樣;對一個功成名就的人,要看他最後有怎樣的結局。
【賞析】
人之心誌不同,所以對於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樣。愛好濃豔奢華的人,對於別人的平淡寧靜無法理解,所以不免產生猜疑之心,認為別人是故作清高;行為放蕩不羈的人,常常忌恨那些行為檢點的人,因為這些人不同流合汙,使他們不自在。
人生之路,有時不但要看結果,還要看其動機,如果一個人有著正直之心,追求事業成功,即使他遇到挫折和失敗,其當初的用心是良好的,必然還會有成功之時;對於一個成功者,還要觀察他能否保持住自己的方向,堅持不懈地繼續努力,能夠笑到最後,才是笑得最好的人。
【故事】
王勃寫《滕王閣序》
初唐詩人王勃,於667年從京都來到了南昌。這年重陽節,南昌都督閻伯輿因重修的滕王閣落成,欲寫一篇能夠使之增光添彩的文章來宣揚宣揚。同時,他還事先讓文才也頗為不錯的女婿吳子章準備好文稿,屆時以便當眾炫耀才華。
所以,在座人假裝不敢輕受,隻一心要推讓給吳子章,好讓閻公翁婿名利雙收。
閻公故作姿態地過來請王勃撰寫這篇難度頗大而其分量也很為不輕的序文。他心中以為王勃定然會知趣推讓的;這樣,他讓自家女婿撰寫,也就無人說閑話了。誰知王勃卻毫不謙讓,叫人展紙濡墨,隨後捋起衣袖,並當著眾多達官貴人及文人學士的麵,搦管揮毫開了。
閻見此情此景,心中老大不痛快;而旁邊知道個中內幕的賓客也覺得王勃不識相,但現在卻無人敢打破這種沉悶的氛圍。作為主人的閻都督更是有氣無處發,隻在暗暗地生著悶氣兒,心想如有機會可要使王勃出出洋相。
氣氛一下子便凝重了起來。這時候,手下有人向閻公彙報了王勃下筆所寫的起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閻公一聽,嘴角的山羊胡子不由輕蔑地一撇:“也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
接著又有人來報告第二句:“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公聽了,不覺笑了一笑,沒有說話。接著他又聽到了第三句:“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此時,閻的表情當即就肅然起來,他不敢再小覷眼前這個年輕人了。此時有人來報告王勃正寫的天然好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閻公不禁大驚,歎道:“這真是天才呀!”說完這句話,他便站起來往王所在的方向定睛看去。等到王把全文一氣嗬成地寫完,眾賓客讀罷該篇文章及其結尾的詩作,都不覺大為驚歎,一致稱好!
正在此時,突然有人喊道:“且慢!”原來是吳子章,隻見他高聲道:“這是以前的老作品,不是才作的。我們這裏連3歲的小孩都能背誦,不信,我背給你聽。”他朗聲背誦了一遍,果然一字不漏。
王勃笑道:“貴婿的記憶能與楊修、曹植媲美。不過,請問這篇舊文之後有詩嗎?”吳子章說:“沒有詩。”王勃再揮毫寫詩八句: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寫罷,滿座複驚。王勃問:“是新作,還是舊作?”
吳子章慚愧得無話可說。大家把兩人都拉住,對閻公說:“王勃大作,令婿記性,都是天下少有的,可以說是雙璧。”
說完大家入席喝酒,吳子章與王勃在席前互敬美酒,至醉方散。
七、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
【原文】
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譯文】
將美與醜分別得太清楚,那麼就無法與事物相契合;將賢與愚分別得太明確,那麼就無法與人相親近。必須內心精明,而為人處世卻要仁厚,使美醜兩方都能平和,賢愚雙方都能受到益處,這才是上天對人們的品德與氣量的培育。
【賞析】
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過於絕對反而背離事物的本來麵目。美和醜是相對的概念,如果對於美與醜太過挑剔,那麼就失去了準確鑒別事物的能力;如果太過於追求完美,那麼世上也沒有事物能使我們接受。
對事如此,與人相交也是如此。“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人太過苛求,也就難以使人親近,難以結交朋友。所以為人處世之道,應該是遵循傳統哲學所倡導的外圓內方,內心對人對事精明而不含糊,外在處世卻要大度寬容,樸實渾厚,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使賢明和愚笨的人都能得到益處,這才真正是上天培育出來的雅量。
【故事】
醜媳婦
從前,有位王大人,他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也都在外麵做事,家中隻剩下婆婆和三個媳婦,三個兒媳中數三兒媳最醜,大家都叫她醜姑,可是又數她最聰明。
一次,王大人為了考考三個媳婦,給她們出了一個啞謎,讓她們回娘家給他拿個紙包火,再帶把布兜風回來。
幾天後,大兒媳和二兒媳都愁眉苦臉地空手而歸,隻有醜姑帶回來一個紙糊的燈籠和一把布麵扇子。這正是王大人所要的,從此醜姑聰明就出了名。
過了幾年,王大人在朝中遇到了難題,皇帝讓他在一月之內將海水全都變成酒。
王大人沒了主意,急出病來了。
這時,醜姑對他說:“公公,你別怕,明天你帶我上朝,我有辦法。”
王大人實在是沒有別的辦法,隻好帶醜姑進京,麵見皇上。
醜姑見了皇上說:“皇上,你讓我公公把海水變成酒並不難,但你得先派個人把海水用鬥量一量,看看共有多少鬥,這樣我們才能用同樣的鬥數去換。”
皇帝一聽就愣了,心中暗想:這海水怎麼能用鬥量呢?
再看眼前這女子雖醜,卻大膽機靈,不禁隨口說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啊!”
皇帝接著又誇王大人娶了個好兒媳,並給他官升一級。
八、多情必至寡情,任性終不失性
【原文】
情最難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終不失性。
【譯文】
保持長久的情愛是最難的,所以多情的人反而會顯得缺少情意;天性按一定恒常的規律運行,即使是放縱性情而為的人也還是沒有丟掉他的本性。
【賞析】
物極必反,萬事一理,在感情和天性上都是如此,情至深則轉化為無情,性至極則終不失本性。
情愛難以持久,是因為情到深處人孤獨,多情者反被情所誤,情至極而不得呼應,故顯得寡情難抑,寂寞難耐。情至執著,必然為情所苦,因為孤獨的心找不到歸宿。所以真正的多情是能得到對方的回報,才顯得有情有義,情深意濃。
因為天性是遵循一定的常理,所以十分任性而為的人,任性就是其天性,唯其任性才沒有失去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