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徐居士疏求度牒 張提點醉索題詩(2 / 2)

(四)

五月西湖涼荻秋,新荷吐蕊暗香浮;

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問花花點頭。

濟公寫完道:”我今日沒興做詩,寫亦胡亂,隻好拿去遮遮壁罷!”

張提點道:”寫作俱佳,有勞大筆,可再吃幾杯活活心情。”

濟公道:”我今日沒心情吃酒,倒不如到處走走,散散心罷!”

二人相攜著,信步走到望仙橋下,那橋墩下有個開茶坊的陳乾娘,看見濟公走過,便叫聲:”濟師父那裏去,請裏麵吃杯茶,歇歇腳吧!”

濟公道:”好好好,正想吃茶!”遂同張提點進去坐下,陳乾娘忙衝了兩盞香茶送來,濟公吃完了叫道:”陳乾娘,難得你盡心,時常來擾你的茶,無以為報,我有一軸畫像,寄放在白馬廟前杜處士家,我寫個帖兒與你去討來,好好放著,後來自有用處。”陳乾娘謝了,叫人去討了來,拿起一看,卻是病奄奄的和尚,心中不喜,說道:”這個東西有什用處?”便卷起來擱在旁邊。 直到後來濟公歸空後,眾太尉要尋濟公的畫像,叫人到各處裱店尋問,都找不到。 直到遇著杜處士,方知陳乾娘茶坊裏有一軸,石太尉將三千貫錢與他買了,這是後話。

且說濟公同張提點出了茶坊門,走不多遠撞見一擔海螄。 張提點道:”我聞蛾蝶皆可作頌,不知這海螄兒能作頌否?”濟公乃信口作頌道:

此物生在東海西,又無鱗甲又無皮;

雖然不入紅羅帳,常與佳人親嘴兒。

張提點大笑道:”頌得妙!遊戲中大有禪意。”

此時正是五月天氣,忽然一陣雨來,二人隻得走入茶坊暫避。 濟公見人拿了雨傘走過,因信口題道:

一竿翠竹,獨立支撐;

幾幅油皮,四圍遮蓋。

磨破時條條有眼,聯絡處節節有絲。

雖雲假合,不礙生成;

莫道打開,有時放下。

擔當雲雨,饒他甕瀉盆傾;

別造晴幹,借此權為不漏。

須臾雨住,二人又走到長橋,聽得鼓鈸之聲,卻是賣麵果兒的王媽媽,為王公做吉祥功德。 張提點道:”怎這樣人家,也做功德齋僧?”濟公道,怎做不得? 豈不知有詩道得好:

唐家街裏閑遊慣,媽媽家中請和尚;

三百襯錢五味食,羊毛出在羊身上。

張提點笑道:”花錢飲食事小,難道不要還他道場錢?”濟公道,又有一首為證:

媽媽好善結良緣,齋僧不論聖和凡;

雖說冥中施舍去,少時暗裏送來還。

張提點笑了一回,二人又往前走,走到清波門,忽見一家門首,曬了一缸醬,濟公看一看,叫了兩聲”阿呀!阿呀! “已走過了,想一想又縮轉來,解開褲子將屁股坐在醬缸沿上,就像上毛坑的一般,嗶曆嗶曆的就撒了半缸。 那曬醬的人家,有個小仆人看見了,連聲叫苦,急急趕出門來,要扯住他算帳,濟公已走遠了。 小仆人忙去通知主人,主人亂嚷道:”什麼和尚,敢如此無禮!我趕上扯他回來要他賠!”旁邊一個鄰舍來勸道:”我認得這個和尚,就是淨慈寺裏的濟顛師,你就趕上他,也隻好叫罵他兩句,打他兩下。他一個身子,有什麼賠你?倒不如認倒楣,快快的倒掉罷!”那主人聽說是濟顛,歎了一口氣,叫小仆人進去,再叫兩個大漢來相幫,抬到溝裏去倒,自己掩著鼻子,在旁邊看。 不道這醬才倒到一半,那醬缸裏活潑潑的鑽出兩條茶碗樣粗的火赤練蛇來,望著抬缸的頭上亂竄,二人突然看見,膽都嚇碎! 叫了一聲:”阿呀!”放了手,將醬缸打得粉碎,那蛇就竄入溝裏去了,醬裏還有無數的小蛇,遊了一地,主人看見又驚又喜道:”原來濟顛師故作此態,是救一家性命的,若不虧他,吃了這醬,豈不是死呢!”連忙同著幾個人急急趕上去謝他,已不知往那條路上去了。

卻說那張提點一把拖了濟公,急急的走了一程,才說道:”你雖是遊戲,豈不壞了他一缸醬,倘被他們捉住,要你賠醬,何以處之?”

濟公道:”你卻不知,這醬內有毒蛇在內,受了毒氣,若吃了定要傷人,我借此救他一家性命。”張提點半信半疑,一麵說,一麵走到了一個古董店門口,二人站定看看,忽屏門開處,裏麵走出一個婦人來;三十上下年紀,生得好個模樣兒,正打點在門口來做什麼? 看見有人在外,就縮轉身走了進去,濟公猛抬頭一看,叫一聲阿呀! 也不分內外,竟趕緊走進去,雙手將那婦人抱定,不知做什麼? 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