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五言古詩1(3 / 3)

【賞析】李白因永王璘案被牽累,先囚於潯陽(今江西九江),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貴州桐梓西北)。第二年春,在巫山途中遇赦。當時杜甫飄零秦州,得知李白流放夜郎,日夜懷念,以至積思成夢,而有此章。李杜交誼深厚,在杜詩中有十多首詩詠李白,對李白的才能和生平給予了很高的賞識和評價。因此,當杜甫得知李白的不幸時,以夢的寄托追述了他對李白的同情、懷念,同時對李白的無辜受牽連發出無限的憤慨。

王維字摩詰,河東人。開元九年,擢進士第一,官給事中,兩都陷,為賊所得,服藥佯喑。賊平定罪,以凝碧池詩聞於行在,特宥之。官至尚書右丞。右丞詩清而彌腴,淡而自遠,諸體無不大雅春容、安詳合度,李杜外,固應自成一家。東坡雲:“摩詰詩中有畫。”唐人詩惟右丞最為自然,如“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深得淵明之妙。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①

聖代無隱者②,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③,不得顧采薇④。既至金門遠⑤,孰雲吾道非?江淮度寒食⑥,京洛縫春衣⑦。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⑧。行當浮桂棹⑨,未幾拂荊扉。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注釋】①綦毋潛:綦毋為複姓,潛為名,字季通,荊南人(治所在今湖北江南),王維好友。②聖代:政治開明、社會安定的時代。 ③英靈:有德行、有才幹的人。東山客:東晉謝安曾隱居會稽東山,借指綦毋潛。④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齊兄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後世遂以采薇指隱居生活。 ⑤金門:即金馬門,漢代宮門名。漢武帝曾令學士在此待召,以備顧問。遠:指未得中第而不能待詔帝側。⑥寒食:清明前一天或兩天。⑦京洛:河南洛陽,天寶初為東京。⑧違:離別。⑨桂棹:桂木做的船槳,借指船。

【譯詩】政治清明時代絕無隱者存在,為朝政服務有才者紛紛出來。連你這個像謝安的山林隱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齊去采薇。你應試落弟不能待詔金馬門,那是命運不濟誰說吾道不對?去年寒食時節你正經過江淮,滯留京洛又縫春衣已過一載。我們又在長安城外設酒餞別,同心知己如今又要與我分開。你行將駕駛著小船南下歸去,不幾天就可把自家柴門扣開。遠山的樹木把你的身影遮蓋,夕陽餘輝映得孤城豔麗多彩。你暫不被錄用純屬偶然的事,別以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賞析】這是一首勸慰友人落第的詩。落第還鄉之人,心情是很懊喪的。作為摯友,多方給予慰藉和勸勉,使其覺得知音友人是極為重要的。全詩著意在這個主旨上加以烘染,有敘事、有寫景、有抒情,有感慨,有勉勵。寫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勵摯敬,令人振奮。詩意明晰動人,語言質樸真實,充溢著詩人對友人的信任和希望。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①。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②。但去莫複問,白雲無盡時。

【注釋】①之:往,到。②南山:即終南山,主峰位於陝西西安市南。陲:邊。

【譯詩】我下馬為你置酒,問你去向何方。你說你鬱鬱不得誌,打算歸去隱居在終南山旁。我理解你內心的悲愴,也不必過多地詢問。我知道那山中不定的白雲,會驅散你內心的愁悶,給你帶來無限歡愉。

【賞析】詩人雖仕途得意,開元中進士,政治上也有抱負。但社會現實又使他無法施展才幹。這次友人仕途受挫歸隱終南山,相送餞別時,詩人在抒發感歎的同時,對友人的歸隱產生羨慕向往之情。語句簡練而意味無窮。

青溪①

言入黃花川②,每逐青溪水③。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裏④。聲喧亂石中,色靜深鬆裏。漾漾泛菱荇⑤,澄澄映葭葦⑥。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⑦。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注釋】①青溪:位於陝西勉縣。②黃花川:位於今陝西鳳翔縣東北。③逐:追逐,循、沿之意。④趣:通“趨”。⑤菱荇:水生植物,菱角和荇菜,根生水底,葉子浮出水麵。⑥葭葦:蘆葦。⑦澹:平靜,安靜。

【譯詩】進走黃花川,每每追逐著清清的溪水。溪水隨著山路千回萬轉,流程還不到百裏之遙,流過山間亂石,湍急的水勢發出喧響轟鳴。在靜謐的山林緩緩流淌,又是那樣的溫順嫻靜。蕩漾的清波,漂浮著嫩綠的菱角和荇菜;碧澄如鏡的深水潭,倒映著隨風搖曳的蘆葦。我的心向來淡泊閑靜,像那平靜淡泊的清溪。我願將餘生寄托在巨石上,垂釣取樂安度一生。

【賞析】王維因在安祿山反叛時受牽累,政治上受挫折,四十歲後就隱居藍田輞川,寄情於山水書畫之間。晚年所寫的山水詩,體現了其作品的特色。一條溪流,一道山林,一片雲彩,在他的筆下濃墨重彩,動則潑潑喧騰,靜則安詳幽深,具有鮮明的個性,在當時的詩壇上開拓了自己的藝術天地,形成了一種流派。

這首山水詩作於歸隱之後。詩的每一句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幅優美的畫麵,全詩又可組合成一組絢麗多姿的畫卷。溪流隨山勢蜿蜒,在亂石中奔騰咆哮,在鬆林裏靜靜流淌,水麵微波蕩漾,各種水生植物隨波浮動,溪邊的巨石上,垂釣老翁消閑自在。詩句自然清淡,繪聲繪色,靜中有動,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托物寄情,具有無窮的韻味。

渭川田家①

斜陽照墟落②,窮巷牛羊歸③。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④,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⑤。

【注釋】①渭川:即渭水。源於甘肅鳥鼠山,經陝西,流入黃河。田家:農家 。②墟落:村落。③窮巷:深巷。④雉:野雞。雊(gòu)鳴叫。⑤式微:《詩經》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之句,表歸隱之意。

【譯詩】斜陽照在村墟籬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村中一位老叟,拄著拐杖倚靠在柴門前。等候放牧晚歸的牧童。吐穗華發的麥地裏,傳來野雞的陣陣嗚叫聲。桑樹上桑葉稀疏,蠶兒就要吐絲。從田裏歸來的農夫扛著鋤頭,相見時打著招呼絮語依依。此情此景。怎能不羨慕隱居的安詳,吟詠著《式微》的詩章,意欲歸隱又不能如願,心緒不免紊亂惆悵。

【賞析】這是一首十分有名的田園詩。詩人當時還在朝廷為官,張九齡被排擠遭貶,王維深感政治上將失去依靠,進退兩難。詩以自然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極為普通的鄉村春末夏初的黃昏景象,刻畫了農家自由無拘、勤樸清淡的生活。詩人將自己的感情融彙到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中,由此產生向往之情,從側麵反映了詩人在宦海浮沉中的苦悶和彷徨。

西施詠①

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②,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脂粉③,不自著羅衣④。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⑤,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⑥,效顰安可希⑦。

【注釋】①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越王勾踐選送吳王夫差,頗受寵愛。後吳國乃為越國所滅。②越溪:指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東南,傳說西施曾在此浣紗。③傅:同敷、擦。④羅衣:用絲綢織的衣服。⑤浣:洗滌。⑥持謝:奉勸的意思。子:女子。⑦效顰:效,仿效;顰,皺眉頭。

【譯詩】天下人都重視美色,貌若天仙的西施豈能長久的貧賤?早晨還在越溪邊浣紗,夜晚就被選入吳宮成了寵妃。貧賤時她與一般浣紗女沒有什麼區別,尊貴後才明白自己是稀世的珍奇。梳妝施粉有婢女服侍,穿衣起居也用不著自己動手。君王的寵愛更使她嬌態萬分,君王愛憐她哪還管什麼是非!當年同她一道浣紗的同伴,沒有誰能和她同車共榮。奉勸鄰家的女子,不必枉費心機去效顰邀寵。

【賞析】這首詩借西施的故事,感慨世間的無常,貧賤尊貴發生在朝夕之間,早上還是一個貧家女子,晚上送入君王側,成了寵妃,就身價不凡。極富穿透力地譏諷那些由於偶然機遇受到君王恩寵就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才士;同時又勸勉世人,不要為了博取別人賞識而摹仿別人,故作姿態,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