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常見疾病急症
頭發與疾病有何關係?
人的頭發中含有幾十種微量元素,其含量與人的血液成分相似,它能準確地反映出人體內部新陳代謝的狀況。
身體強壯者的頭發一般較為茂密、粗硬而有光澤,身體虛弱的人或上年紀的人,頭發一般較為細軟、稀疏,而且暗淡、幹燥和鬆脆。
頭發的好與壞,所含成分的優富和貧劣,除與體內新陳代謝狀況有關外,還與外界環境有關。如城市居民頭發含鉛量一般較農村人高些,沿海漁民頭發含汞量一般較內陸居民的高些。
從一根頭發的檢驗中,可以看出該人的性別、大致年齡、健康和營養狀況,甚至飲食特點、習慣嗜好和受汙染度、生活環境、遺傳基因等。根據頭發中微量元素鉻的含量,可以診斷出糖尿病、心血管病和高血壓等病況。最近,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運用電子自旋共振波譜技術,對人的頭發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正常人和癌症患者頭發的自旋共振波譜在飽和功率上存在一定差異,這使頭發診病的範圍又大大邁進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雖然沒有條件隨時隨地對頭發的變化進行檢查,但是,如果發現自己或家庭成員的頭發有明顯的反常變化,例如突然大量脫發、迅速變白、變黃、變脆、變澀,那是因為體內缺少蛋白質和某種維生素,應該視為一種病變的信號。有可能患急性傳染病,如傷寒、流行性腦炎等;也可能內分泌失調,如腦垂體或甲狀腺機能減退;還可能因為精神憂鬱、焦慮或服用白血寧、氨甲噤吟一類藥物所致,要及時去醫院看醫生。
為何會引起頭暈?
頭暈可分為旋轉性頭暈和非旋轉性頭暈,旋轉性頭暈稱眩暈,非旋轉性頭暈稱頭暈。
一般頭暈時有頭發脹、緊箍感、產生身體不穩或搖擺等感覺,多由高血壓、動脈硬化、神經官能症或貧血引起。眩暈多呈陣發性,眩暈時患者有外界環境與自身旋轉感,同時伴有眼球震顫,多由暈車、暈船及藥物中毒引起。
1頭暈並伴有頭痛、心慌、血壓增高,病程較長者,多為高血壓症。
2頭暈並伴有心慌、體弱乏力、麵色蒼白,病程較長者,多為貧血症。
3頭暈並伴有失眠、心慌、易激動、有時出現眩暈者,多為神經官能症。
4頭暈並伴有頭痛加劇感、嘔吐、眼球震顫、閉上眼睛感覺站立不穩者,多為腦部腫瘤。這樣就要引起重視,及早到醫院確診,及時治療。
5急劇發作且症狀嚴重的眩暈,則有可能是血管性病變,也要及時去醫院。
為何會引起頭痛?
頭痛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症狀,無論其間隔的時間長短、部位有什麼差異、強度如何,都表示身體出現病變。
1頭痛並伴有發熱、嘔吐、頸部強直等,患腦膜炎和腦炎的可能性最大。
2側頭痛,間歇性發作並呈搏動性頭痛,伴有煩躁、惡心、畏光、麵色蒼白等症狀,一般屬偏頭痛,以女青年較多見。
3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出現短暫的陣發性電擊樣痛,屬三叉神經痛。
4突如其來的嚴重頭痛,發作時猶如“晴天霹靂”,這是腦溢血的重要症狀。
5嚴重的持續性頭痛,同時伴有嘔吐、視力減退、複視、麵部及肢體癱瘓、意識障礙等,應視為腦瘤、腦膿腫、顱內血腫等疾病。
6頭痛部位不固定,並伴有失眠、多夢、心跳、氣短等,多屬神經官能症。
7頭痛並伴有高熱、四肢酸軟無力等症狀,有可能是感冒、流感、結核等感染性疾病。
引起嗓子痛原因有哪些?
嗓子痛一般指咽部、扁桃體及喉部的疼痛。
1若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並伴有吸入性呼吸困難、音啞、犬叫樣咳嗽者多為急性喉炎。
2嗓子痛不太重,發病較緩,吸氣困難,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狀,咽部、扁桃體不甚紅腫,但有片狀白膜不易擦去者,多為白喉。
3嗓子疼發燒,有急性扁桃體炎症狀,並伴有全身彌漫性的紅色丘疹者,多為猩紅熱。
4嗓子疼痛較重,發燒、扁桃體紅腫,甚至可出現潰瘍者,多為急性扁桃體炎。
5咽部不適,紅腫,可有發燒或不燒,伴有流涕咳嗽,有受涼史者,多為咽炎。
引起咳嗽原因有哪些?
1嬰幼兒如發生一陣陣痙攣性咳嗽,接著伴以一次帶有雞啼聲的吸氣,並常伴有嘔吐者,為百日咳症狀。
2因氣候變寒引發咳嗽,並有呼吸困難和哮鳴音者,多為支氣管哮喘。
3除咳嗽外,伴有呼吸困難、氣促、失眠、心悸等症狀者,多為心髒病。
4如咳嗽類似擊銅的聲音,旦無痰者為縱膈疾患。
5咳嗽聲音高亢,如犬吠樣,同時伴有聲音嘶啞者多為喉炎或白喉患者。
痰與疾病有何關係?
一般情況下,隨地吐痰是一種不良習慣,但對少數人而言,則是一種明顯的病症反應。
吐痰者中主要是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而且以老年人和吸咽者為多。如果我們能仔細觀察,僅憑肉眼就可從痰的顏色、濃度上分辨出吐痰者患的是什麼病。這種經驗性的常識能幫助我們自行診斷和對家庭成員進行診斷,有利於患者及時治療。
1灰色或黑色的痰,為鐵末、炭末或灰塵的沉著,表示環境汙染對人的影響。吐這樣痰的人常是某些相關職業病的患者。
2白色的粘痰,表示呼吸道有輕微的炎症。吐這樣痰的人,常是感冒的患者。
3顏色粉紅如泡沫狀的痰,多是肺水腫患者的分沁物。
4黃色或綠色的濃痰,表明吐痰人體內有化膿性炎症。
5果醬顏色的痰,大多來源於肺瘤,即使濃度不大,病情亦屬嚴重。
6鐵鏽顏色的痰,表明吐痰人有患大葉性肺炎的可能。
7帶血絲的痰,如果不是口腔外傷所引起,多半是肺結核。
舌頭與疾病有何關係?
舌頭因與髒腑氣血、津液及經絡相連,所以一旦體內有病,舌頭便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舌診有三個重點:一看舌形狀,二看舌質,三看舌苔。
1舌體胖嫩。一般是由於慢性營養障礙,血漿蛋白減少,舌組織水腫引起,也可能結蒂組織增生或內分泌功能低下,水代謝障礙而表現出舌體胖嫩。
2舌頭增大。可能病人患甲狀腺機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
3舌頭上有芒刺。一般是患猩紅熱、重症肺炎及其它發高燒的疾病。
4舌頭僵硬,運動不靈或偏斜,說話不清。常是腦血管破裂的先兆,或中風後遺症。
5舌上味蕾從聚在一起,形成溝脊。這表明患者長期缺乏維生素。
6舌頭伸出震顫。說明患者神經衰弱,或久病體虛、酒精中毒、甲狀腺機能亢進。
7舌苔變厚。反映腸中腐敗有機物相應增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8舌質幹燥。是腹瀉失水,陰虛火旺的緣故。
9舌麵有咬傷疤痕。多是患顛癇病人。
10鏡麵舌。舌頭光滑像是鏡子,沒有苔。輕則是營養不良,重則體液虧乏。如:患者病久出現鏡麵舌兼有絳色,就要防止出現敗血症。
此外,舌苔的顏色也有助於辨別疾病。如:
1舌苔薄白,色淡紅,活動自如。這是身體健康,內髒無病的正常舌象。
2舌色淡白,無苔。表明血虛症。3舌色蒼白、光滑無苔。表示體質虛寒或缺乏維生素B12、葉酸。
4舌紅絳色。多為熱盛、炎症。
5舌色青紫。多為缺氧。
6舌尖、舌兩邊散布圓形紅色小點。表示腸內有蛔蟲。
7白苔。多為寒症。
8黃苔。多為熱症。
9舌灰、黑苔。如非飲茶或吃水果所染,多為危重裏熱症或寒濕症。
10舌尖紅。是心肺積熱,見於失眠、感冒、肺炎患者。
從麵色上可以推斷疾病嗎?
“望”為中醫四診之首。俗話說“健不健,看容顏”。這也是觀察人體健康的科學依據。如:
1臉色發黃,黃如橘皮而明顯,是急性黃疸型肝炎;臉色深黃明亮,並伴有全身皮膚發黃是膽道堵塞;臉色淡黃無華,大多是慢性腸胃病,消化不良或有腸寄生蟲。
2臉色發白,麵色蒼白無華,唇與指甲也淡白,這是貧血或外傷失血、咯血、吐血較多的緣故;麵色浮腫,多見於腎病;若皮膚鬆馳失去彈性,表示營養不良或缺乏蛋白質;神經衰弱或長期受精神刺激臉色或可以變白。局部皮膚變白與周圍膚色有明顯界限,這是“白癜風”症狀。
3臉色發紅如有目赤,喉痛紅腫,多為外感風熱;若午後則是陰虛內熱;兩頰紫紅,口唇較晦暗,多見於風濕性心髒病人;每天午後兩頰緋紅,並伴有低熱、幹咳,夜間又有盜汗,多是肺結核病。
4臉色青紫,多為有疼痛、淤血,或小兒驚風所致。除此之外,患有哮喘、肺原性心髒病、肺氣腫或由於呼吸循環功能障礙;腹部出現青紫,患有癲癇抽搐時,臉部也會出現青紫。
5臉色晦暗,多為久病、重病患者,這種晦暗一旦突然變得兩顴泛紅如妝,謂之“回光反照、殘燈複明”,一般是死亡的預兆。除此之外,患有慢性腎炎、婦女月經不調等症,除麵色晦暗外,唇邊、眼圈則出現明顯的晦暗黑緣。肝硬化、慢性肝炎、肝癌其狀是麵如煙熏,較為晦暗,稱之為“肝病”。
哪些黑痣容易癌變?
痣分兩種:一是“皮內痔”,它在真皮和皮下組織間生長,屬良性,不會發生癌變。二是“交界痣”,它生於表皮和真皮交界處,屬惡性,易發生癌變。
痣的癌變,常見以下幾種信號:
1短期內迅速增大,或顏色加深。
2短期內經常變色,由棕色變黑色,又由黑色變成黑棕色相間的花斑色。
3邊緣變得不規則,周圍出現衛星狀黑點,表麵凹凸不平。
4痣的中間或周圍發生較硬的小結,有疼痛感。
5痣的顏色消失,發炎、潰爛、流膿或出血。
6生在淋巴結附近的,影響淋巴結腫大。
730歲以上的人,生新痣要警惕。
8痣怕銳器刺破,切不可用針挑、挖。
9良性的色素痣在兒童進入青春期、婦女妊娠期,顏色也會加深。
從指甲可以推斷疾病嗎?
指甲表麵的變化,既是營養狀況的反映,也是幾種疾病診斷的根據,看看指甲常可發現人體內部的疾患。
1指甲出現豎條紋,是缺乏維生素A的表現。
2指甲出現絮狀的白雲或白點,可能是腸道發生了問題。
3指甲淡白無華,無亮光,是虛寒的症狀。
4指甲蒼白無血色,為貧血的征兆。
5指甲出現橫紋,是心肌梗塞病人發病前的一個征象。
6指甲柔軟不堅,是消化不好,營養不良的表現。
7指甲平坦、凹陷或呈匙狀,無光澤而且脆弱,是氧氣缺乏及缺鐵性貧血,常見於肺心病患者之手。
8指甲條紋明顯而且紊亂,呈深褐色,多半是脫水的一種表現。
9指甲呈青紫色,一般為心血管疾病的征兆。
10指甲部分脫色,或全部脫色,表明新陳代謝紊亂。
肚臍與體質有何關係?
從肚臍的形狀,可看出人的健康狀況:
1圓形。下半部豐厚而朝上,這是男子中最好的一種。它表明血壓正常,肝、腸、胃等內髒都健康,而且人的精神充沛。
2滿月形。肚臍結實、豐滿,下腹有彈性,這是女子中最好的一種。這種肚臍表明身心健康,卵巢機能良好。
3向上形。肚臍向上延長,變成三角形,有這種肚臍的人,胃、膽囊和胰髒的狀況不佳。
4向下形。形狀呈“倒三角”的肚臍表明有胃下垂、便秘等疾病,同時還可能有慢性腸胃病及婦科疾病。
5偏右形。有這種肚臍的人易患肝炎、十二指腸潰瘍病等疾病。
6偏左形。這種人腸胃不佳,容易患便秘、大腸粘連等疾病。
7淺小形。有這種肚臍的人,不論男女,身體都比較虛弱,激素分泌不正常,常感渾身無力。
為什麼要重視急性腹痛?
凡有急性腹痛症狀,即說明已有腹部內髒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質疾病存在,身體其他部位的病變,也能涉及到腹部器官,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這一線索,查找腹痛的原因,以便得出正確的診斷,進行有效的治療。
1開始在上腹中部劇烈疼痛,很快蔓延到全腹部,呈持續性疼痛。上腹部有較輕的腹痛即往史。發病時腹肌呈板樣強直,甚至出現休克,聽不到腸鳴音,這種腹痛多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穿孔。
2若右上腹部發生陣發性的絞痛,並向右側肩背部放射,伴有消化不良和右上腹部肌肉痙攣,甚至出現黃疸症狀者多為急性膽囊炎、膽石症。
3上腹部劇烈疼痛,並放射到左腰背部,可迅速擴展到全腹部疼痛,常伴有頻繁嘔吐,但無肌肉痙攣者,多為急性胰腺炎。
4右上腹部有劇烈地陣發性絞痛,發作時疼痛難忍,翻身打滾彎腰喊叫,間歇時可無症狀,多見於青少年,伴有嘔吐及蛔蟲的症狀,多為膽道蛔蟲病。
5若有腎區和腰部呈劇烈絞痛,並放射到同側腹部,大腿內側和外生殖器,伴有血尿,多為腎結石及輸尿管結石。
6全腹劇烈疼痛,疼痛部位經常變化,腹痛前有惡心嘔吐症狀,腹痛後腹瀉者,多為急性胃腸炎。
7開始時在肚臍周圍呈劇烈疼痛,數小時後,轉移到右下腹痛,並且右下腹部局部有固定的壓痛及反跳痛,肌肉痙攣疼痛發生後伴有惡心嘔吐症狀,多為急性闌尾炎。
8若在下腹部一側發生劇烈疼痛,然後擴展到全腹部劇烈疼痛,甚至出現休克狀態,過去曾有停經史並伴有陰道少量流血者,多為宮外孕破裂。
9白帶明顯增多,於腹側部呈持續性疼痛,有明顯肌肉痙攣,並伴有觸痛高熱等症,多為急性輸卵管炎。
10在肚臍周圍有陣發性絞痛、不排氣、不排便、腹部膨脹、頻繁嘔吐、腹壁有腸蠕動波,伴有很強的氣過水音和腸鳴音,多為機械性腸梗阻。
11腹部呈持續性疼痛,伴有惡心嘔吐,並有痙攣現象,滿腹部都有壓痛及反跳痛,腸鳴音微弱或消失者,多為急性腹膜炎。
哪些病可引起腹瀉?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比正常人增多,糞便稀薄或有粘液和膿血。腹瀉的病因很多,較常見的有胃原性和腸原性腹瀉,胃原性腹瀉是胃炎及胃酸減少等引發的。腸原性腹瀉是由痢疾、傷寒、霍亂、沙門氏菌、腸結核及食物中毒等所致。
此外,胰腺炎、胰頭炎、膽囊炎、膽囊性黃疸等導致胰膽性腹瀉。精神神經異常、甲狀腺機能亢進、尿毒症等,也能引起腹瀉。
(1)慢性腹瀉鑒別診斷
1腹痛在右下腹部,並可觸及到硬腫塊,曾有過急性痢疾反複發生,腹瀉的糞便多為稀軟狀,有的還伴有粘液膿血性大便者,為慢性阿米巴結腸炎。
2全腹部疼痛,有急性痢疾史,腹瀉呈粘液性或稀便,少數患者可有膿血樣大便。有此種症狀者多為慢性細菌性痢疾,多見於小兒和中青年。
3右側下腹部可觸及到腫塊,既往多有結核病史,大便呈便秘和水樣腹瀉交替排出,常見於中青年患者,多為腸結核。
4下腹部可觸及到堅硬腫塊,在左右兩側有別。右側者,右下腹部有輕微疼痛,水樣腹瀉和便泌交替出現;左側者,可為膿血樣大便,左下腹有陣發性絞痛者,多為結腸癌。
(2)急性腹瀉鑒別診斷
1因食物不清潔、不衛生或暴飲暴食及受涼所致而突然發病,嘔吐、腹痛和腹瀉者,多為急性胃腸炎。
2起病較急,患者有發熱和畏寒症狀,腹瀉初期為稀質或呈水樣大便,以後為膿血和粘液性的大便且次數多而量少,腹痛部位多在左側下腹部,可有壓痛,並有明顯下墜感者,多為急性細菌性痢疾。
3一般不發燒,大便呈稀質性,便量較多,次數較少,有腐敗惡臭氣味呈棕紅色,糞便如與血混雜在一起,右下腹部有壓疼者,多為阿米巴痢疾。
4臍周絞痛,腹瀉大便呈水樣,且嘔吐頻繁者,多為食物中毒。
引起尿血原因有哪些?
血尿即尿中帶血,呈棕紅色。均勻的血尿多是腎髒出血;尿中有長條的血凝塊,多由輸尿管內形成;若終末出現血尿,多是膀胱出血;一開始血尿多是尿道出血。
1出現血尿並伴有眼瞼及全身浮腫,高血壓,曾有感染史者,多為急性腎炎。
2全血尿並伴有尿痛及外傷史者,為外傷。
3血尿伴有尿頻、尿急、尿痛,既往有結核病史者,為泌尿係統結核。
4血尿伴有絞痛,既往有小便排石史者為泌尿係統結石。
5血尿並伴有貧血、紫癜、肝脾腫大者,多為血液病。
6出現血尿,有服磺胺類藥物史者,為藥物性血尿。
引起胸痛原因有哪些?
自覺胸痛時,要仔細體會痛的部位、範圍、程度,觀察其與各種動作的關係。
1如局部有明顯壓痛,深呼吸、咳嗽、舉臂等動作會加重疼痛,應回憶是否胸部近期受到撞壓,有無肌膚和肋骨病變。
2胸部疼痛較劇烈,有時如針刺,火燒,刀割,這有可能是病毒毒素引起的神經炎,也可能是身上有帶狀皰疹的緣故。
3胸痛且咳痰,每咳嗽或深呼吸時疼痛加劇,有可能是肺或胸膜有病變。
4胸骨後、心前區或劍突下的胸痛應懷疑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這種疼痛,會因身體活動而加劇,因靜臥而緩解和消失。
5胸骨後部出現持續性隱痛,吞咽時疼痛加劇,往往是食道炎,食道癌,縱隔炎,縱隔氣腫,縱隔腫瘤的症狀。
皮膚與疾病有關係嗎?
1膚色蠟黃,多為肝病。
2皮膚幹燥,可能患了慢性甲狀腺病。
3皮膚發癢難忍,可能有過敏症、感染症、腸寄生蟲或腰部疾病。
4皮膚發黑並出現黑斑,有可能缺少腎上腺素或內分泌失調。
5膚色發藍,有心髒病和肺病之嫌。
6麵部膚色痱紅,可能是肺結核開放期。
7手心濕熱,多為體內壓力大或甲狀腺機能亢進。
8手心濕涼,多數心情焦躁不安。
皮疹有哪些常見症狀?
常見的皮疹有斑疹、丘疹、斑丘疹、水皰疹、膿皰疹和出血性皮疹等。不同的疾病,其皮疹的形態、分布特征、出疹順序和持續時間往往不同。籍此可以幫助我們鑒別不同的疾病。
1出疹前3~4天,先有發熱、咳嗽、流涕、打噴嚏、怕光、流淚、全身不適等症狀。發燒2~3天後口腔內兩頰粘膜充血,靠近第一臼齒處可見針尖大小的灰白色斑點,白點周圍有紅暈。凡是有這種斑點的,幾乎可以肯定是出麻疹。發燒的第四天,暗紅色小疹子從頭及麵部皮膚開始出現,接著耳後、頸部到胸背、腹部及四肢、手心、足部都有發生。出疹時體溫可高至40℃上上。退疹時疹子仍按出疹的順序逐漸消退,疹後皮膚呈糠樣脫屑,並留有異色。小兒麻疹後容易並發肺炎、喉炎、腦炎等疾病,要及時治療。
2出疹前半天至一天有輕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打噴嚏等,小兒還可出現流淚、頭痛、咽痛、胃口不好及發熱,體溫經常在38~39℃。1~2天後,出現淺紅色丘疹,但較少,很少融合成片,2~3天後即消退,不留痕跡。疹子發出前期,口腔粘膜上無白點,但耳後及枕骨部淋巴結腫。具有上述症狀者為風疹。
3起病急驟,高燒39~40℃,高燒3~4天後,體溫突然下降,全身出現玫瑰色疹點,以臀部為多,麵部及肘膝以下較少,24小時內出齊,1~2天內消退且無色素沉著及脫屑,用指加壓疹退色者為幼兒急疹,這種疹出前常不易診斷,熱退疹出是其特點。
4起病時稍有發熱,周身不適,1~2天後有紅色米粒大小的丘疹出現於軀幹和頭部,四肢上較少。丘疹在1~2天內又很快變成水皰,水皰多數呈橢圓形,大小不等,周圍有紅暈,再過3~5天皰疹幹縮結痂,2~3周後痂皮脫落,由於水皰、丘疹是分批陸續出現,因此同一部位皮膚上同時存在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者為出水痘。
5多在發燒的第二天,在脖子和胸上部出現腥紅色皮疹,然後向全身蔓延,皮疹針頭大小、排列密集、分布均勻、呈雞皮狀,或融合成一片,用手按皮疹即變黃褐色,同時伴有嚴重的咽痛和咽部紅腫,並有楊梅樣的舌麵、皮膚有刺癢感,口唇周圍顏色蒼白,這些都是猩紅熱的主要特點。
6服用退熱藥、抗生素、磺胺類等藥物後,出現的斑丘疹,不屬於傳染病,這種皮疹,分布不均勻,停藥後不再增多,且明顯減少以至消失,這是藥物性皮疹。
為何會產生發燒?
發燒多是由各種感染性疾病、大量出血、組織破壞、藥物反應等引起,熱度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
1發病較急,有接觸傳染病人史,多為急性傳染病或急性炎症。這種病發燒日期短。若發燒超過兩周不退的,一般是得了肺結核、傷寒、風濕症、敗血症等疾病,要引起足夠重視。
2若發燒時出現嗓子痛、流鼻涕、咯痰、胸痛、呼吸困難,並伴有鼻塞、咽紅腫、皮疹,胸部叩診有異常者,多為呼吸係統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氣支管炎、肺炎、胸膜炎、肺結核、麻疹、風疹等症。
3若發燒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有下墜感或有膿血便,同時伴有腹脹、腹部壓痛、腹部緊張、黃疸、肝脾腫大等,多為消化係統感染,如痢疾、腸炎、肝炎、急性闌尾炎、傷寒、副傷寒等症。
4若發燒時有尿頻、尿痛,出現血尿並伴有腎區、膀胱部位壓痛者,多為泌尿係統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腎盂腎炎等症。
5發燒時呈現遊走性關節痛者,並伴有心動過速、心雜音,皮下結節、環形紅斑者,多為風濕熱。
6發燒時出現局部疼痛,伴有局部紅腫、化膿或潰破者,多為感染,如中耳炎、扁桃體炎、皮膚感染。
7若用藥和輸液後出現發燒,伴有皮疹和皮膚發癢者,多為過敏反應。
低燒是小事嗎?
低燒是指人體腋下體溫持續在374~38℃而言(正常人體溫保持在362~373℃之間)。
結核病、慢性局部病灶感染、慢性病毒性肝炎、遷延性肝炎,感染所致的細胞巨毒病等均可引起持續低燒。
此外甲狀腺功能亢進病、變態反應性疾病與結締組織疾病(如風濕熱、血清病、急性皮肌炎等)、肝硬化、腸道潰瘍病以及間腦綜合症等也可引起低燒。
更多的長期低燒者是由於功能性紊亂引起的,青年女性較為多見。
昏迷由什麼原因引起?
昏迷是中樞神經受到抑製而使意識完全喪失,隻有呼吸心跳的一種狀態。發生昏迷要嚴密監視病情,加強護理,注意口腔衛生,取出假牙,並保持呼吸道暢通,昏迷期間要禁食,可輸液。
1若昏迷發生在冬季取暖及工業用煤時,並伴有呼吸增快,口唇呈櫻紅色者,多為一氧化碳中毒。
2若昏迷伴有流涎、多汗、肌肉顫動、瞳孔縮小、呼吸肌麻痹者,多為農藥(有機磷)中毒。
3若昏迷發生在夏季並伴有皮膚灼熱,無汗或濕冷、瞳孔散大者,多為中暑。
4若昏迷發作前有頭痛、頭暈、嘔吐等症狀,昏迷後,肢體癱瘓者,多為腦出血。
5若昏迷前有陣發性頭暈、眼花、暫時失明、肢體麻木,既往有高血壓或動脈硬化症狀者,多為腦血栓形成。常發生在夜間。
6若有心髒病、心房纖維顫動、心內膜炎等病史,突然發生昏迷、偏癱者,多為腦血管栓塞。
7突然發生劇烈頭痛、嘔吐、頸部強直而昏迷者,多為腦蛛網膜下腔出血。
8若昏迷並伴有呼吸深快,有蘋果味,既往有多喝、多吃、多尿者,多為糖尿病。
9若既往有肝病伴有黃疸、肝大、腹水而昏迷者,多為肝昏迷。
11若既往有腎髒病史,伴有尿少、浮腫、呼吸深長而昏迷者,多為尿毒症。
小兒為何會抽風?
6歲以下的小兒,因大腦發育不健全,易發生抽風(驚厥)。抽風時,全身或局部肌肉呈強直或陣發性痙攣狀,神誌不清,眼球凝視、口唇青紫、口吐白沫等。抽風時間長,會損害大腦,也易發生窒息。發現抽風要迅速采取措施,找出原因,及早治療。小兒抽風可分為發燒後抽風和不發燒抽風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