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類心動過速與心髒本身的疾病有關,如病毒性心肌炎引起心髒功能改變和心髒傳導係統的變化,可發生竇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以及心房撲動及心房顫動、心室撲動及心室顫動。這些都屬於心髒傳導係統病變引起,統稱心律紊亂或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不僅可發生於各類心髒病,也可發生在正常心髒。如心肌缺血、缺氧、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很多藥物特別是洋地黃藥物以及心髒手術過程中或手術後均可誘發或加重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發作時症狀體征差別很大,有的很輕,可呈一過性;有的很重,如不及時處理,可導致生命危險。常見的症狀多表現為心慌、心悸、胸悶、頭暈、全身無力,有的可突然暈厥。特別是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流行季節,要警惕由於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導致急性心律失常,有時會造成嚴重後果。
臨床醫生遇到這些情況時,在對患者進行一般體格檢查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心髒進行仔細地聽診,包括心率、心跳節律是否規則、心跳率和脈搏率是否一致、心音的強弱及有否心髒雜音等。最主要的檢查是做心電圖,通過心電圖可明確心動過速的性質,再進一步決定治療。
有時心律失常是間斷出現,此時醫生可能建議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對心律失常的患者進行定性及定量的監測。也有些心律失常是在運動後才出現,此時醫生會建議做運動試驗,采取跑、跳、蹲、立辦法,或用踏車或平板運動方法來幫助診斷。
不同原因及不同性質的心動過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單純竇性心動過速可能在進行病因治療後即可痊愈,一般不需進行抗心律失常治療。但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及心房、心室撲動,都是嚴重型心動過速,應該住院治療,一方麵以便在尋找病因的同時進行抗心律失常治療,還可進行心髒監測。
中小學生休克的治療
休克是由各種極為嚴重的致病因素(如嚴重的創傷、出血、感染、心肌梗死等)引起以急性微血管循環障礙為中心環節,導致對生命的重要髒器細胞損害為結果的臨床綜合征。
臨床表現有麵色蒼白、四肢厥冷、全身紫紺、口幹、尿少、精神萎靡等,最重要的判斷標準是血壓下降至60毫米汞柱以下。
引起休克的原因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兩類:
一、全身血容量減少
如大出血、溶血、嚴重吐瀉而致脫水,全身血液循環量減少,當然器官組織中血液量也大大減少,因而影響器官的各種生理功能。
二、感染性休克、過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血容量雖然沒有明顯丟失,但由於嚴重感染,細菌毒素使全身中毒;或者由於藥物、吸入食入過敏原而致全身嚴重過敏反應;也可由於外傷以後劇烈疼痛刺激神經引起的劇烈反應;也可由於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引起心髒功能衰竭等。這些就是感染性休克、過敏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
搶救休克患者主要應采取以下五項措施:
1.要擴充有效循環量,糾正代謝性酸中毒
在輸液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觀察患者尿量,查血氣分析,測定心率、中心靜脈壓,以便隨時調整液量、液體種類及速度,以免造成因輸液過多引起新的合並症。
2.要采用調整血管緊張度的藥物
大致有擴血管和縮血管兩大類,具體采用哪一類要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來掌握。
3.要針對引起休克的病因治療
如感染性休克要立即用抗菌藥物控製感染,藥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則要加強藥物的拮抗及減輕體內過敏反應藥物等。
4.重症休克病人都有全身氧代謝障礙
應及時給氧吸入,如合並急性呼吸窘迫症,則必須采用機械通氣方法,以改變肺部氧合作用。
5.如遇高熱、抽風的患兒,往往意味著感染及休克已帶來腦功能損傷,應及時解熱、止驚
如懷疑有腦水腫時,則應給予脫水劑及利尿劑。一方麵要補液,一方麵要脫水,往往給治療帶來很大困難。有經驗的醫生應根據病情,揚長避短,以爭取最佳治療。
休克合並症很多,都需要在治療中考慮到,有的根據病情還需給抗凝劑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1.中暑時,應將患者脫離高溫環境,轉移至()處休息。
2.()是一種突發的短暫的意識喪失,也叫昏厥。
3.引起暈厥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約見全部暈厥的90%。
二、問答題
1.中小學生中暑後應怎樣處理?
2.中小學生引發暈厥的原因有哪些?
3.中小學生發生凍瘡應該怎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