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卓別林

經典故事

巧選理發店

有一天,卓別林來到了一個偏遠的小鎮,他忽然覺得自己該理發了。據當地人介紹,由於這個小鎮很偏僻,隻有兩家理發店,每家店隻有一個理發師,至於到哪家店就由他自己決定吧!

於是,卓別林走進了第一家理發店一看,不禁皺了皺眉,怎麼啦?原來這個理發店房子小,座椅舊,地上還撒了不少頭發茬,最糟糕的是那個理發師自己的頭發非常難看,該長的地方很短,該短的卻又很長,上麵像個麻雀窩,旁邊像是被老鼠剛啃過似的。卓別林退了出來。

他走進了第二家理發店。這兒的情況可大不一樣,房子寬敞明亮,座椅是彈簧墊子,店內地上非常幹淨,再看這理發師的頭發,端端正正、大大方方的。這時,你一定認為卓別林會在這家理發店理發了。錯啦!卓別林想了想,又返回到第一家去理發了。

是第一家理發店價格便宜嗎?不是。是卓別林喜歡自己理成“麻雀窩”“老鼠啃”嗎?更不是。那麼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是卓別林在想,小鎮這麼偏遠,隻有兩家理發店,所以就可以推斷:第一家店的理發師的“麻雀窩”“老鼠啃”頭發就是第二家店的理發師理的,另外,從第一家理發店的地上撒滿的頭發茬也可以說明顧客很多,也就是理發師的技術與服務肯定比第二家好。

請流浪漢吃飯

一天,卓別林在舊金山的大街上遇到了一位流浪漢。他靈機一動,迎上前去:“你好,我看你一定很餓了,我也餓了。一塊到飯店吃一頓吧!”

流浪漢十分高興,心想這一定是遇到一位樂善好施的虔誠的基督徒了。於是兩人走進了一家飯店。卓別林特意多要了一些酒。流浪漢不客氣地狼吞虎咽大吃起來。

酒足飯飽之後,兩人便乘酒興侃侃而談。流浪漢便把自己如何漫遊,如何搭便車,如何在“上等客車”上被抓住等趣聞全部告訴了卓別林,同時還表演給卓別林看。

卓別林認真地聽著,仔細地研究他的表情、姿勢和性格。在吃飯的過程中,一部新的影片的大體輪廓已經在卓別林的腦子裏構思出來了。後來,這部影片獲得了巨大成功。

不靠榮譽撐門麵

1929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決定把奧斯卡獎的“特別榮譽獎”頒給卓別林。卓別林得知後公開聲明不接受。他說,少數幾個人作出的決定,這對我並不是什麼榮譽。我所期望的是人民的評價,如果人們愛看我的影片,那是對我最高的獎賞。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在獲悉卓別林的聲明後不以為然,認為是“明星的虛架子”,仍通知他來領獎。但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卓別林真的沒來!

學院在尷尬之餘決定把金像送到卓別林家裏。卓別林在家門口擋住了送獎人,並再次聲明:“不靠這尊小像撐門麵。”

這尊小金像至今仍存在該學院的地下室裏。

中西音樂各有千秋

藝術不分國界,卓別林和梅蘭芳也有一段鮮為人知的交情。梅蘭芳和卓別林相識於1930年訪美演出期間。當年梅蘭芳36歲,卓別林比梅蘭芳長5歲。卓別林告訴梅蘭芳,他早年也是舞台劇演員,後來才拍電影,他詳細詢問了京劇醜角演員的表演技術。梅蘭芳向卓別林介紹說,中國京戲裏醜角也是很重要的,藝術價值也頗高。

當時美國電影正經曆從無聲轉為有聲的嶄新道路,出現了有說白、有表演、有時再插入一段歌唱或舞蹈的電影,這種趨勢頗受觀眾歡迎,但如何組織得更加巧妙仍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