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磨礪2(2 / 3)

卓別林回到家中,他每天都盼著能接到介紹所的通知,但一直過了一個來月都沒有消息,他絕望地想:“他們是不是已經把我給忘了?”

正在這時,卓別林收到一張明信片,背麵寫著:請來河濱大街貝德福路布萊克默演員介紹所。

卓別林高興地一下摟住了雪尼的脖子:“哥,你快看哪,他們讓我去了!我可以當演員了!我的理想馬上就要實現了!”

雪尼拿過那張明信片反複看了幾遍,歎息道:“想不到弟弟你走到我前麵去了!這可是咱們生活中的一個轉折點!要是媽媽現在能和我們一起慶賀,那該有多美呀!”

卓別林穿上雪尼為他買的那套新衣服,雪尼在他出門時囑咐說:“一定要懂禮貌,別老拿自己當孩子,要裝得老成一些,知道嗎?”

卓別林點頭連連稱是。

布萊克默先生並不因他小而另眼看人。他寫了一張紙條,讓卓別林去倫敦很有名氣的弗羅曼劇院,找總經理漢密爾頓先生。

漢密爾頓先生看了這張推薦條,又見卓別林自報年齡說14歲了,感到奇怪而有趣。因為這小家夥是那麼矮小,舉手投足之間又顯得那麼機靈而有幾分老成。他打心眼裏喜歡上了卓別林。

但漢密爾頓還是故意說:“你可能還太小了吧?”

卓別林吃了一驚,自己多說了2歲,難道這事還是要泡湯?他索性放開膽子說:“先生,我就是想扮演兒童啊!您想,兒童應該多大才合適呢?20歲?30歲?還是40歲?”

漢密爾頓打量著這個聰明伶俐的小男孩,笑著說:“但你要知道,戲裏的兒童並不一定都要由兒童來演呀!”

卓別林鼓起勇氣說:“總經理先生,我覺得,如果能讓兒童來演兒童,豈不是會更好些?”

漢密爾頓一時被問住了,他頓時覺得這個小家夥有點兒意思,他笑著說道:“你說得有道理,我的孩子。但你必須先證明你會演戲。不妨拿出你的看家本領,讓我看看,也好去說服他們。”

卓別林靈機一動:“您是說讓我演一段您瞧一瞧是吧?那我給您演一段《老古玩店》如何?”

漢密爾頓當然知道這出名段。看著卓別林閉著眼在醞釀情緒,不由得心裏說:“這個小家夥,還蠻像模像樣的呢!”

等卓別林睜開眼睛,突然他的身子佝僂起來,嗓音也變得沙啞,而且底氣不足,儼然變成了一個老態龍鍾的老頭。

漢密爾頓拍案叫絕:“好極了!你以前演過戲嗎?”

卓別林老實說道:“就演過一個片段,幾年前在蘭開夏童伶戲班。”

漢密爾頓恍然大悟:“原來你是從‘蘭開夏’出來的,那就難怪了!”他立刻表示:“孩子你被留用了。下周就來上班,我會在本劇院的新戲裏為你安排一個角色。另外,你的工資是每周2鎊10先令,你不會嫌少吧!”

2鎊10先令的薪酬突然從天而降,這對12歲半的卓別林來說,簡直是一筆橫財。就在前不久,他做玩具小船做到手打泡也沒有這麼多工錢。

這時,卓別林顯示出了幽默含蓄的天分,好像他應該要拿這麼多,而且還少了點,他裝得毫不動心地說:“嗯,我可得和我哥哥商量一下這個待遇。”

漢密爾頓先生大笑,把同事們都叫出來:“看看,你們覺得這孩子怎麼樣,像不像咱們《福爾摩斯》中的比利?”

大家上下打量他,與他交談,都很滿意,人人笑容滿麵。漢密爾頓先生也寫了一張推薦條,讓他去一個俱樂部找塞恩斯伯裏先生。

在演《福爾摩斯》一劇中的小傭人比利之前,扮演福爾摩斯的名角塞恩斯伯裏先生編了一出新劇《一個倫敦人的傳奇》,先要試演。劇中有一個角色——報童桑米,他們準備讓卓別林先演這個桑米。

漢密爾頓讓卓別林用一周的時間把台詞背熟。

卓別林一回到家,就激動地把這一切講給哥哥聽,雪尼也激動得眼睛濕潤了。

他說:“要是媽媽現在在這兒和我一起聽到這個好消息,那該多美啊,這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轉折點呀!”

隨後,卓別林一頁一頁翻著看劇本,好多台詞他還念不完整,因為他被迫中止了學業。雪尼把卓別林不會的單詞和不懂的意思教給他,卓別林開始大聲地念劇本,就像在學校朗讀課文一樣。

雪尼聽著聽著,忍不住打斷他說:“停!弟弟呀,你的重音一點兒也不對;你這樣來讀台詞,到時非出醜不可。”

雪尼畢竟多讀了幾年書,對藝術的理解也更深一些,於是兩個做著演員夢的兄弟開始研究劇本。雪尼幫他分析人物和矯正台詞,使卓別林受益匪淺。

一周以後,卓別林進行新戲的排練,他把台詞念得很準確,劇組的同事們讚不絕口,都說總經理找到了一個優秀的兒童演員。

卓別林在與大家交流的過程中,還學會了什麼叫舞台技術,如何配合時間。他的領悟力極強,常常對導演的指導舉一反三。

《一個倫敦人的傳奇》試演了兩周,這出戲並不傳奇,且被劇評家們貶低,但小演員卓別林卻得到好評。不僅劇評家,有個著名老演員羅克也很喜歡這個孩子。羅克拿來一份《倫敦熱帶時報》,讀給卓別林聽:

幸而有一個角色彌補了它的缺點,那就是報童桑米。這出戲之所以招人笑,多半是虧了有這個靈活的倫敦流浪兒童。桑米一角雖然在劇中被寫得陳腐而平常,但是查爾斯·卓別林這位玲瓏活潑的童伶卻把他演得十分有趣。

以前我不曾聽說過這個孩子,但是,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他的巨大成就。

羅克先生在給他讀報評時,提醒卓別林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他說:“你看了這篇文章,可別頭腦發熱啊!”

頭腦發熱的是雪尼,他為弟弟牛刀小試即獲成功而激動萬分,一下子就買了一打《倫敦熱帶時報》,並在探望母親的時候給她看。

然後,卓別林馬上排練第二出戲,出演《福爾摩斯》中的比利。因為有了第一出戲的經驗,卓別林演起比利來比桑米更輕鬆了。

這出戲一炮打響,無論在倫敦或外省的演出都盛況空前,共上演了10個半月。

這半年多來,白天,他們在刮著刺骨的西北風的戲院裏演戲,晚上,就在堆滿布景的屋子裏睡覺。幾乎天天如此。苦和累都不算什麼,既然選擇了演戲作為謀生手段,再苦再累也能咬牙堅持。可是,讓卓別林最難忍受的,是時刻纏繞著他的那一份孤獨。

由於年紀小,卓別林總是被安排和其他成年演員分開住,往往獨自一人睡在舞台的一個後間裏。白天,演員們出去喝酒、消遣,晚上演出前,卓別林竟難得和其他人見麵,有時候隻有自言自語,才能聽到一點說話的聲音。

星期天晚上沒有演出,卓別林一個人走出劇院,在北方城鎮寒冷的街頭徘徊。街燈已經熄滅了,冷風中隻聽到自己腳下發出的寂寞的足音。遠處教堂的鍾樓裏傳來淒涼的鍾聲,卓別林便覺得那逼人的寒冷和孤獨將他從頭到腳裹得嚴嚴實實的,他簡直無法掙脫。此刻,他多麼希望能得到母親和雪尼的一點點安慰啊!

長時間的獨自生活,使卓別林變得性格憂鬱,甚至有些自卑和怯懦。為了驅趕寂寞,卓別林買了一隻小兔子同自己做伴,不管劇院走到哪裏,他都把它帶在身邊。

小兔子生著一對紅眼睛,還有一身惹人喜愛的雪白漂亮的毛。卓別林總是把它放在床下的木籠子裏,沒人的時候,小兔子就會在房間裏蹦來蹦去,和它的主人一同玩耍。但隻要一聽到敲門聲,它就會自己跑回籠子裏,因為它排泄帶來的味道總會使房東太太不由得皺起眉頭。

有一天演戲回來,卓別林發現小兔子不見了,趕緊去問房東太太,房東太太隻是神秘地笑了笑:“它準是逃走了,不然就是被誰偷走了。”卓別林隻得無奈地歎了口氣。

卓別林巡回演出結束,回到倫敦的時候,發現雪尼正在一家飯店當服務生,每月隻能掙很少一點錢。他埋怨哥哥說:“哥,你怎麼會找這樣的工作?”

雪尼說:“我總得自己找點事做吧,我怎麼能讓弟弟養著呢?”

“不,哥你聽我說。你應該是一個優秀的演員,在飯店會埋沒你的才華的。”

雪尼歎息道:“弟弟呀,我可沒有你那麼幸運啊!”

“哥你別愁。你也到弗羅曼劇院來吧,我們哥倆就可以在一起了。”

雪尼苦澀地說:“得了吧弟弟。你還隻不過是一個小演員,人家會聽你的嗎?”

卓別林自信地說:“總要試試!”

卓別林找到漢密爾頓說:“總經理先生,我哥哥雪尼很會演戲,您看能不能在《福爾摩斯》裏為他安排一個配角?”

由於卓別林戲演得好,在劇組中人人都喜歡他,說話也有了分量。漢密爾頓當即拍板:“讓他來吧!”

就這樣,雪尼也進了弗羅曼劇院。兄弟倆都當了演員。

兄弟倆在一塊兒學藝、生活、掙錢,然後租了一套好房子,把恢複了理智的母親接到一起住,在客廳裏放了一台鋼琴,在母親的臥室裏擺了鮮花。母親看到兒子們正在長大,學藝有成,感到十分欣慰。

四處碰壁百折不撓

《福爾摩斯》演出幾年後,終於停演了。這很正常,再好的戲也總有收場的時候。

在停演之前,漢密爾頓找到卓別林,問他:“我的孩子,眼看我們就要分手了。你今後有什麼打算?有人邀請你去演戲嗎?”

卓別林情緒低落地說:“沒有。”

他也知道,許多演員往往好幾年都沒有戲演在家閑著。每當想到這些他都很苦惱。

漢密爾頓親切地鼓勵他說:“別害怕,會有人找你的。肯德爾先生你知道嗎?我可以向他推薦你,我想他會為你安排一個角色的。”

卓別林當然知道肯德爾,他夫妻兩個都是名演員,當時在倫敦很受歡迎。能到他們的劇院去,這真是求之不得的事。卓別林說:“謝謝您,這太好了!”

幾天後,漢密爾頓交給卓別林一封信說“我已經見過肯德爾夫人了,她約你明天上午10時與她見麵”。

第二天,卓別林早早就來到聖詹姆斯戲院,在休息室裏耐心地等待著肯德爾夫人。

10時到了,但肯德爾夫人沒來。卓別林心裏有些不悅。不遵守時間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

10時30分的時候,肯德爾夫人才到。這時卓別林的心裏早就很不高興了,他想著肯德爾夫人應該為她的失禮表示歉意。

但是,身材高大的肯德爾太太卻沒有一點失禮的表示,她反而傲慢地對卓別林說:“你就是漢密爾頓介紹的那個小孩吧?今天我太忙了,明天這個時候再來吧!”

卓別林一肚子火再也憋不住了。雖然他當時隻有16歲,但一向對人很有禮貌,他最容不得傲慢的人。

他強壓著怒火,冷冷地回答道:“不用了,肯德爾夫人,對不起,我今天來這裏隻想告訴您一聲,我不想到你們這兒來演戲了!”

說完,他抬了抬帽子,不失禮儀地向肯德爾夫人告辭,然後揚長而去。肯德爾太太頓時呆在了那裏。

此後,卓別林就一直沒有找到工作。

卓別林一直向往那些富有熱情、輕率莽撞的事情和浪漫驚險的生活。在當時那光怪陸離的社會環境中,有時難免想入非非、陷入空茫。

他這時竟然突發奇想:既然找不到戲班,為什麼不組織一個自己的戲班呢?自己來做這個戲班的班主,想演什麼戲就演什麼戲,想演什麼角色自己就演什麼角色,想怎麼演就怎麼演,不用看別人的臉色。

後來卓別林發現,那時猶太喜劇演員在倫敦最叫座,他就從美國笑話書裏摘編出歌曲和對話,戴上一大把假胡子模仿猶太人說話,排了一出輕歌舞。

他自己動手寫劇本,找哥哥要了兩英鎊,為演戲添置了一些服裝道具。

當時,雪尼已經進入倫敦久負盛名的卡爾諾劇團,這是一個專演喜劇、鬧劇、啞劇的大型劇團,有5個戲班在英國各地巡回演出,能組織精銳班子出國演出,甚至在美國設有分部。

老板卡爾諾先生原來是一個著名的喜劇演員,雪尼多次向他推薦卓別林,說自己的弟弟有演喜劇的才能,卡爾諾先生總以他挑剔的目光說:“他太小,我沒有可以讓他演的角色。”

卓別林的戲排成之後,他就找了一個猶太人聚居的小劇場,試演時不要報酬。

沒想到,在台下排起來還不錯,一登台就不行了,假胡子遮不住他的青春年少,那些笑話觀眾早已耳熟能詳。同時,他的猶太口音聽起來也別扭,滑稽得像是拿猶太人開心。更要命的是,劇中內容是反猶太人的,而他竟不知道。

與他5歲登台時相反,演出剛開始不久,猶太觀眾就開始起哄,人們扔上台的不是便士而是橘子皮。卓別林慌了,台詞越說越快,而觀眾的倒彩聲更響亮了。最後他控製不住,恐慌地從台上逃下來,連那幾本笑話和音樂書都沒帶走。

這次慘敗之後,卓別林著實消沉了一段時間。但他很快就從挫折中走了出來,也認清了自己,知道自己不屬於演輕歌舞劇的喜劇演員類型,但他認定自己還是可以成為一個擅長刻畫人物性格的喜劇演員。

於是卓別林又開始寫新的劇本《十二位正直的人》,這是一出諷刺司法黑暗的滑稽戲。關於演出所需要的經費問題,他不好意思再向哥哥伸手,就找到以前認識的一個雜耍演員查科特談,查科特同意會借3英鎊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