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年,肖邦由華沙音樂學院院長約瑟夫·埃爾斯納親自教授鋼琴和作曲。

1823年,肖邦進入華沙中學學習。

1825年,俄國沙皇慶賀自己榮獲波蘭皇位,肖邦被召去為他演奏。

1826年,肖邦考入華沙音樂學院。

1828年,肖邦訪問柏林。他和埃爾斯納一起作《克拉科夫回旋曲》。

1829年7月,肖邦首次訪問維也納。8月11日和18日,在維也納歌劇院舉行了兩場公開音樂會。

1830年5月17日和22日,肖邦在華沙國家劇院舉行了兩場音樂會。11月2日,離開波蘭去維也納。11月30日,華沙爆發了波蘭人民反抗俄國統治的起義。

1831年7月,肖邦離開維也納。9月,到達巴黎。華沙的起義被鎮壓。

1832年2月,肖邦和他的朋友卡爾克布雷納、希勒和李斯特一起在巴黎舉行了首場音樂會。此後,他被法國上層社會發現,開始在巴黎建立自己的事業。他開始以教鋼琴課謀生。

1834年,肖邦寫了4首《瑪祖卡》和12首練習曲。

1835年,肖邦在巴黎舉辦了一係列音樂會。8月,在卡斯巴德與父母見麵。然後,他在沃德金斯基家住了一段時間,在那裏他愛上了瑪麗婭。

1837年,肖邦與瑪麗婭分手。開始寫24首《前奏曲》。

1839年2月,肖邦患了肺結核,和喬治·桑一家離開馬略卡島去法國馬塞。5月到9月,住在法國諾罕莊園喬治·桑的家裏。

肖邦作了《G大調夜曲》《升F大調即興曲》和3首《瑪祖卡》。不久,搬回巴黎過冬。

1841年4月26日,肖邦在巴黎普萊耶爾音樂廳舉辦了一場音樂會。

1844年5月3日,肖邦的父親在華沙去世。肖邦的兩首《夜曲》和3首《瑪祖卡》出版。

1846年,肖邦和喬治·桑關係出現了不和諧的音調。6月,喬治·桑的書《魯克萊齊亞》出版,該書披露了她與肖邦的關係。

1847年,喬治·桑的女兒索朗芝與奧古斯特·克萊辛格結婚。喬治·桑、她的孩子們與肖邦之間的不和,標誌著喬治·桑和肖邦關係的結束。

1848年2月,肖邦在巴黎舉行了他最後一場音樂會。這期間,巴黎局勢動蕩不安。3月,他和喬治·桑偶然相遇,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麵。

同年4月,肖邦赴英國旅行,在倫敦、曼徹斯特、格拉斯哥和愛丁堡舉行多場音樂會。11月肖邦感覺不適,回到巴黎。

1849年夏天,肖邦的姐姐和她的丈夫一起來看望重病的肖邦。

1849年10月17日淩晨2時,肖邦去世,時年39歲。名言

● 愛祖國高於一切。

● 把我的心髒帶回祖國。

● 鋼琴課提升孩子們的記憶。

● 拜倫的作品就是凝固的音樂。

● 民族音樂是我汲取營養的寶庫。

● 好奇心是獲得知識的最好的捷徑。

● 我隻有在音樂中,能夠找到靈感。

● 音樂不僅需要完美,同樣需要激情。

● 當我坐到鋼琴旁時,便忘記了所有的病痛。

● 沒有永遠的奴隸,也沒有永遠的奴隸主。

● 傾聽吧!我的樂曲就是祖國波蘭的聲音。

● 時間是最好的檢驗,而耐心是最優秀的教師。

● 許多偉大的真理開始的時候都被認為是褻瀆的行為。

● 一著手寫時,總覺得是好的。隻是經過斟酌方可決定取舍。

● 音樂是無國界的,但作曲家有自己的祖國,所以,他負有職責。

● 祖國,我永遠忠於你,為你獻身,用我的琴聲永遠為你歌唱和戰鬥。

● 純樸發揮了它的全部魅力,它是藝術臻於最高境界的標誌。

● 我要歌頌波蘭的田野、波蘭的人民、波蘭的文化,表達我對祖國的熱愛。

● 聰明的人決不等特機會,而是攫取機會、運用機會、征服機會,以機會為仆役。

● 我用我全部的精力譜寫出波蘭民族的苦難與追求。在創作中得到靈感的釋放和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