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中生活著數十萬種動物,在這些動物中,除虎鯨和鯊魚等凶猛的食肉動物之外,絕大多數的魚類都是“和平共處”,相安無事,因此,海洋動物實際上是地球上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動物。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類(須鯨),是以海洋中幾乎是最小的動物——小魚和磷蝦為食。這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但是,細細研究一下它們之間的特殊關係,又感到這是情理之中的事。在海洋中,磷蝦不僅數量巨大,而且聚集在一起密度也很高。它們似乎是按照某種“指令”,聚集成一團又一團,專等須鯨來食用。否則的話,身軀龐大的須鯨,整日在茫茫海洋中,疲於奔命,尋找捕獲食物,無論如何是無法填飽肚子的。同樣,磷蝦以其頑強的生命,特有的繁殖力,建立起最為龐大的密集群體,源源不斷為須鯨提供食物。這一切,似乎是經過上帝精心設計安排好的。億萬年來,這種奇特的金字塔式的生物種群間的關係,維係海洋生物種群間的生命存在方式。這種生命維係關係,稱之為海洋食物鏈,或稱海洋食物網。
海洋食物鏈的方式
一種是放牧食物鏈。這種食物鏈是從綠色植物,例如浮遊植物類等,轉換到放牧的食草動物中,並以食活的植物為生,頂端是以食肉生物為最後的終點。這個過程,就是我們時常說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土(浮遊生物)”。
第二種形式是腐敗或腐質食物鏈。這一食物的轉移方式是:從死亡的有機物開始,得到微生物,並以攝食腐質的生物為生的捕食者為最終點。實際上,在海洋中,這種類型的食物鏈之間,是相互連接的;有時也不是非按某種特定方式來進行,而是有交叉、有連接、多種方式混合進行的。
海洋生態係
海洋生態係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自然係統。廣義而言,全球海洋是一個大生態係,其中包含許多不同等級的次級生態係。每個次級生態係占據一定的空間,由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通過能量流和物質流形成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海洋生態係的分類,目前無定論,按海區劃分,一般分為沿岸生態係、大洋生態係、上升流生態係等;按生物群落劃分,一般分為紅樹林生態係、珊瑚礁生態係、藻類生態係等。
海洋生態係研究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一般涉及自然生態係和圍隔實驗生態係等領域。近幾十年,以圍隔(或受控)實驗生態係研究為主,主要開展營養層次、海水中化學物質轉移、汙染物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經濟魚類幼魚的食物和生長等研究。
海鹽的來源
實際上,大洋深處的秘密,乃是大洋中脊。大約數萬千米的洋中脊穿過世界各大洋,在洋底塊板結合處,升湧的岩漿,形成新洋殼,同時,引起火山噴發,在大洋的邊緣地區,形成“火環”。與這些過程有密切關係的岩漿源的水,就是氯、溴、碘、碳、硼和氮等元素與這些海水組分,形成了一個千百萬年或是更為久遠的、從不間斷的來源。鈉是由富含納長石的火成岩經過長期風化而來的。這種從不間斷的向海洋中添加鹽分的作用,無疑補償了蒸發等因素所造成的損失。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海洋中的鹽度在過去幾百萬年期間,似乎都是比較恒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