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弧
大陸邊緣連綿呈弧狀的一長串島嶼。島嶼以山地為主,外臨深海溝。西太平洋島弧最為典型,分南北兩段:北段由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台灣島和菲律賓群島構成,麵向太平洋,為東亞太平洋島弧!南段由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和努沙登加拉群島組成,向印度洋突出,稱印度洋巽他島弧。兩段島弧在蘇拉威西島銜接。西太平洋島弧處在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嵌合帶,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
地層平移斷層
地層平移斷層原指斷裂帶兩側的洋殼,向相反方向發生平移錯動,使相鄰的兩段大洋中脊的距離加大。但是,善於思辨的威爾遜認為,洋底的這些斷裂帶,並不是通常所說的平移斷裂帶,而是由洋底自洋中脊向兩側不斷擴張而引起的運動。這就是說,每一段洋脊兩側的洋底都會向外擴張出去,相鄰兩段洋中脊之間的洋殼的移動,自然是相反的,所以,中脊之間的距離並不一定會加大。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的方法就是在海水中用炸藥爆炸或用壓縮空氣,電火花瞬時釋放大量的能量,產生人工地震波,利用聲波在不同物質中以不同速度傳播的原理,來尋找對石油儲積有利的地層和構造。
地幔物質對流
地幔物質對流是板塊構造以及岩石圈中許多地質活動,如大陸漂移、地震、火山、造山作用等現象的起因。盡管已經開展了多年的研究,但到目前為止還不能很好地解釋許多板塊——地幔係統的基本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地球板塊運動的機製,這個問題很複雜,它涉及到岩石的諸多變形機理,從脆性斷裂一直到黏性蠕變,這與壓力、溫度、應力差等因素有關,另外還有一些因素現在還不能夠確定;第二個問題是不同地方噴出的岩漿的組分有變化,這個現象表明在地幔的不同位置物質成分有變化,這與地幔中存在全地幔物質對流的現象有矛盾,因為全地幔對流物質運動會導致地幔中不均一的物質成分混合,這些問題都是目前地球科學亟需解決的。
東海
東海為我國大陸東側太平洋西部邊緣海。南以南澳島東南角與台灣島南端連線與南海毗連。東經琉球群島各海峽通太平洋,麵積約77萬平方千米。海區島嶼眾多,水產資源豐富,沿岸主要港口有我國的上海、寧波、舟山、福州、廈門、高雄、基隆,日本的長崎、佐世保、鹿兒島、那霸等。東海位於我國海區中部,為太平洋西部邊緣海航路要衝。
東沙群島
東沙群島位於南海諸島最北端,由東沙島、東沙礁、南、北衛灘等幾個珊瑚礁組成。東沙島的環礁東半部露出水麵,形似新月。東沙群島麵積隨小,但所處位置十分重要,可鉗製我國東南沿海與台灣及菲律賓間的海上交通,戰時可作為情報前哨。
多佛爾海峽
多佛爾海峽位於英國東南部和法國北部之間,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40多千米,寬33~40千米。一般水深20~50米,最大水深64米。航道水深30米以上,可通航各種艦船。為歐亞大陸通往英國的最短海上航路,也是重要的國際航運要道。
的裏亞斯特海淵
的裏亞斯特海淵是世界第二深淵,最深處11022米,也在馬裏亞納海溝。它以下潛的深潛器的名字命名,而該深潛器的名字又是這隻深潛器的誕生地——意大利的的裏亞斯特市的市名。
風 海 流
風吹水動,某處海水流走了,鄰近的海水馬上補充過來,連續不斷,就形成了海流,這種由風直接產生的海流叫做風海流。
海灣
海灣是海和洋伸入大陸的一部分,它三麵靠陸,一麵朝海,其深度和寬度都比海洋要小得多。海灣的形狀各式各樣,有的曲折婉蜒,深深地伸入陸地;有的則比較平直寬闊;有的海灣周圍被陸地緊緊包圍,隻有一個小口與外海相連,如我國山東半島的膠州灣;有的則胸懷坦蕩,張開雙臂,與大海溶為一體,如我國北部的渤海灣、東部的杭州灣和南海的北部灣等。
在漫長的曆史年代中,海灣的形狀和位置都經曆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遷。就以杭州灣來說,在五六千年前,現在杭州灣所在的區域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當時的海灣位置要一直伸入到現在的杭州城一帶。海灣的北側是寶石山、葛嶺,南側是吳山、紫陽山等,西麵是挺拔的南、北高峰。現在的杭州城當時都還淹沒在一片碧波蕩漾的大海裏。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兩側泥沙不斷堆積,沙土淤地不斷向外向東推進延伸,海灣的位置也逐漸向東移動,最後形成呈大喇叭口似的海灣——杭州灣。
海灣不僅形態各異,而且大小差別也很大。有的海灣麵積比海還大,如著名的孟加拉灣、墨西哥灣等。在航海交通等實際活動中,人們往往把海和海灣混為一談,沒有嚴格的區別。例如,墨西哥灣是海,但稱它為灣;阿拉伯海是灣又把它稱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