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3 / 3)

沒吃中飯。答應明日去,得晚飯。

周六逛街,兩衫分值300,800。

購前者與太太,曰“節儉500”。

周日至珠寶店,

購項鏈一串與太太,價1500。

今日開會,太太電話驟至,未聽。

受太太讚曰:“男子漢當以事業為重。”

沒有吃晚飯。

今日說太太胖了,

晚上太太減肥,沒有晚飯吃。

今日說太太染的頭發色像稻草。

晚飯吃涼拌稻草。

今日太太穿新衣,問我好看否。答複“湊合”

晚上自己洗衣。

今日將日記發表,得稿費若幹,交於太太。

晚飯比平日豐盛兩倍。

今日太太看到發表的日記,

太太隻吃晚飯,我隻洗碗。

廳堂書案四四方

丈人請四個女婿吃酒。大女婿是個讀書人,二女婿是個裁縫師傅,三女婿是個廚子,四女婿有點肉頭。

四個人到丈人家聚齊,大女婿總想拿肉頭開心,二女婿也跟在後頭起哄。四女婿望見他們頭就大了,一直忍著。

今兒個四個人吃酒吃得興頭上,大女婿開了口:“今兒個丈人請我們吃飯喝酒,我們要有點兒樂趣,行個酒令玩玩,好不好?”

二女婿、三女婿附和,四女婿望望,沒得辦法,隻好點點頭,表示答應。

“今兒個我們行的酒令,一個要四四方,要有件東西放中央,要拿這些東西做事,要常來常往,另外,書上弄一句,要順應,要好聽。”

丈人聽聽也開心:“好的,好的,就從老大來起。”

念書的老大,開口就道:“書案做得四四方,紙墨筆硯放中央,拿筆寫字常來常往。書上弄一句:寫的是‘天地玄黃’。”

丈人聽聽,說:“不醜,不醜。來啊,老二,攤你啦。”

老二是個裁縫,想了想也有了:“案板架起四四方,針線尺條放中央,拿針做衣常來常往,書上弄一句:為他人作嫁衣裳。”

“啊,也不醜。老三,攤你了。”

老三是廚子,想了一下子,有了,說:“鍋台砌得四四方,鍋子鍋鏟放中央,拿鏟子炒菜常來常往,書上弄一句:忙的是紅燒蹄膀。”

攤到四女婿了。四女婿一時想不出,三個連襟就擠眉毛,眨眼睛譏笑他,哪曉得逼呀逼的,把老四逼急了,他來了火,心裏想,我今兒非要教訓你老大一下子,教你下次不敢再跟我作難。他假意跟老大商議:“大哥呀,跟你借樣東西用一下。你家有的是,肯定有。”

“你說。”老大說。

“大哥,你家那個大床四四方,洗得幹幹淨淨的被子放中央。我跟大姨子常來常往,書上弄一句:明兒請你吃喜糖。”

金榜題名祝酒令

相傳宋代永興地方,有一財主姓趙,名開。這一年,他的兒子得中舉人,全家歡喜。為了感謝先生,他特地辦了一桌筵席作招待,並請了鄰居一家老農和女婿、女兒、長工作陪客。

先生滿意的是東家熱情的招待,不滿的是與老農和長工同坐,認為有失身分。為了抹老農和長工的相,並顯示自己的才學,酒過三杯後,先生站起來說:“今日多謝東主盛情,特備佳肴美酒,我為我學生金榜題名而祝賀。大家不能冷冷清清喝酒,還是各行一個酒令助興才是道理,哪個說不出一個酒令,就免吃酒菜。”

接著先生又說:“說酒令有個條件,要說三字同頭,還要說出三字同邊,要說出個不是,還要說出個哪裏,那就由我開始吧!”

“三字同頭芙蓉花,三字同旁姑嫂媽;不是姑嫂媽,哪裏去摘芙蓉花。”說完輕蔑地瞟了長工一眼,然後得意揚揚地吃了一口菜。

東主的女婿也讀過一些書,當然難不住他,他也念起來:“三字同頭大丈夫,三字同邊姐妹姑,不是大丈夫,哪裏有姐妹姑。”

鄰居老農雖沒有讀過書,但年紀大,見識多,也站起來說:“三字同頭左右友,三字同邊清淡酒,不是左右友,哪裏有清淡酒。”

最後輪到長工,他已意識到這鬼先生今天行酒令的目的,是要為難於他,心想要刺他一下,於是站起來說:“三字同頭先生牛,三字同邊塘壩丘,不是先生牛,哪裏能塘壩丘。”說完後,也瞟先生一眼,吃起酒菜來。

那先生弄巧成拙,討了個沒趣,又氣又惱,但卻無可奈何。

打倒謙虛

“文革”初期,各地紛紛成立“造反司令部。”某偏辟鄉村一群人也隨風逐浪,決定成立“紅色造反兵團”起來造反。開成立大會那天,為給大會壯聲勢,他們特地請來了縣造反派頭頭。

會場上紅旗招展,四周貼滿了標語,台下坐滿了造反派和被迫而來的農民。口號聲此起彼伏。台上兩邊分別坐著造反派頭頭和“紅色造反兵團”的司令。

大會開始,首先是敬祝萬壽無疆,再祝身體健康,接著,司令講話:“今天我們成立‘紅色造反兵團’,起來造走資派的反,縣裏很支持,專門來人參加我們的大會,這位就是——”

他指著縣造反派頭頭,一時找不到恰當的稱呼。原來,這位大字不識幾個的司令,一是想討好上級,二是想顯示一下水平,想拋文,突然他眼睛一亮,接著說:“這位就是……官僚!我們熱烈歡迎!”下邊掌聲齊鳴。這時“官僚”坐不住了,連忙站起來,悄聲對司令說:“不能叫官僚,不能叫官僚,司令以為他是謙虛,忙又大聲說:“是官僚就是官僚嘛,不要謙虛!”

這時,台下一個帶頭呼口號的造反派聽到司令講“不要謙虛”,便認定這不要的“謙虛”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於是振臂一呼:“打倒謙虛!”頓時,台上台下齊聲高呼“打倒謙虛!打倒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