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猜測畢竟是猜測,究竟事實如何,我們尚未求得正確的答案,隻能夠依據若幹殘留的蛛絲馬跡,以最科學的方法,做一項大膽的假設罷了。
石圈星係模型之謎
從公元前3100年到現在,英格蘭神秘的石圈一直就是人類的一個未解之謎。
石圈是一片由巨石組成的建築。石塊是呈圓形分布,形成了一圈一圈越來越大的圓周,圓周與圓周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像是一個同心圓。
據研究,在公元前3100年前,建造石圈的人已有了天象的知識,但是,到底是誰建造了這些石圈呢?
還有,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確定一年中的曆法嗎?不,肯定不是。為了確定一年四季,根本不需要如此興師動眾,采用如此巨大的建築材料。但畢竟古時代的建築者們的真實意圖是現代人無法猜測和琢磨的。早在20年前,一名英國天文學家格哈德·豪金森,向計算機裏輸入了7140種不同的可能性解釋。他想弄清楚這些解釋的共性。最後他得出的結論是:石圈的作用僅僅是作為行星和星際天象的觀測台,當然也有其他不同的看法。
在計算機的輔助下,研究者搞清楚了石塊的具體方位以及它們的早期放置地點。另外,也弄明白了間隔地帶的相對位置和石塊的高度。令人欣喜的是,學者還獲得了一份清晰的計算機三維圖像,所有數據都得到了證明。石圈的原貌應該就是三維圖像所顯示的那樣。從得出的資料顯示,石圈並不是在公元前3100年一次性建成的,而是分成了若幹不同的建築時期。這個天文中心的建築,就說明了當時人們已經用它來觀察氣象了。
每年6月21日,也就是夏至那天,太陽從那塊所謂“腳跟石”——一塊獨立在石圈之外的巨石上升起,穿過那些巨大的石門,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明亮;12月21日,同樣的景觀將再次出現,月亮也同樣,它照射著地球,雖然光線很微弱。但它也有一定的運行周期,有時運行至夏至點,有時運行至冬至點,有時靠近南回歸線,有時靠近北回歸線。這些都是可以觀察到的。當月亮升起或落下的時候,月光在巨石背麵投射的陰影在不斷變化。
更令人驚奇的是,當時已有人了解太陽係的構造:中心是太陽,然後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天文學家萬克·桑德斯確信,石圈是一個縮小的太陽係模型。當然,它顯示的不是橢圓形軌道,而是平均的軌道距離。最裏一圈的中心代表太陽,第二圈環繞的是水星,第三圈是金星,第四圈是地球,再外一圈是火星,接著是火星和土星之間有數十萬的石塊組成的小行星帶。最後,不應忽略的是更外一圈的“腳跟石”,它表明了木星的平均軌道距離。
這些隻是現代人單方麵的推測。究竟是誰在古老的歲月建造了這個“天文中心”?簡直無法想像,石器時代的人們能夠了解太陽係的平均軌道數據。當時的人類被傳授了些什麼?現代人無從知道,對現代的、未來的人來說,石圈之謎就像一場考試,但到底是誰出的題和出題的原因,我們卻不清楚。邁錫尼“黃金城”之謎
德國商人、考古學家謝裏曼在土耳其西北部的希沙拉克山丘上發現特洛伊古城之後,又來到了征伐特洛伊的希臘聯軍的統帥、邁錫尼國君阿伽門農的故鄉——希臘南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一個山穀中進行發掘。憑著對荷馬史詩的篤信,以及對公元2世紀希臘曆史學家鮑沙利阿斯遊記中有關邁錫尼的生動描述的深刻理解,使他很快地使荷馬史詩中的另一名字——邁錫尼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心。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早期青銅器時代,邁錫尼文明就開始了,大約公元前17世紀,希臘人的一支阿卡亞人在邁錫尼興建了第一座城堡和王宮。據荷馬史詩描述,興盛時期的邁錫尼是一個“富於黃金”的都市,以金銀製品名揚天下。
現存的邁錫尼城堡位於查拉山和埃裏阿斯山之間的山頂上,平麵形狀大致呈現三角形。城牆由巨大的石塊環山修建,高8米,厚5米。西北麵開有一座宏偉的大門,門楣上立有三角形石刻,雕刻著兩隻躍立的雄獅,這兩隻獅子雕塑是歐洲最古老的雕塑藝術,這種左右對稱的雕刻形式顯然是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邁錫尼城堡的正門因而被稱為“獅子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