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靜閣樓中,大美人萬明月依然儀態端方,撫琴的兩手沉穩異常,從外表看來仿佛千年古井一絲漣漪也不見。
趕車的老丈王五輕手輕腳來到房門外,一扣門恭恭敬敬道:“主人,王五拜見。”
萬明月吩咐迎兒給王五開了門。
不待王五站定,萬明月問道:“萬安可有消息?”
王五躬身一禮:“還未有消息傳到。不過,這次已然是我們所有死士全部出動。林衝勇則勇已,按理萬不能擋之。”
萬明月微微點頭:“萬安臨行前,我吩咐要生擒燕青。此事,你叮囑清楚否?他可別殺的興起,死了林衝不打緊。燕青要死了,壞了我大事。”
王五道:“已經反複叮囑過了。隻是主人將全部死士遣出。。。。。。以老奴所見,還是有點不妥。這些人畢竟是我們最後的精銳了。倘若被官府察覺,我們就不好在泗州久留了。”
萬明月柳眉一豎:“此事一開始我交給呂老辦,可曾辦好?林、燕二人就住在我月明居,他偏偏連人家蹤影都摸不著!
還有你也出餿主意,準備在月明居拿人。這客棧位居泗州鬧市,平白少了客人,官府再不濟事也會過問。到時天下雖大,何處又是安身之處?”
王五低頭:“主人說的是。這次拿到燕青,我們卻須早點離了泗州。待取出寶藏,早日行那複國大計。不過,對呂老的安排。。。。。。不知主人可有計較?”
萬明月語氣再次平緩:“呂老已不堪用了。當初先父對他委以重任,他卻一再喪師失地。現下梁山諸人中除了還在為官的,林衝、燕青等落單之人他一個也拿不住。此人何用?!”
王五接道:“如此,等我們離了泗州。可將泗州產業交予呂老看顧。我等真正行蹤卻不用告知他。”
萬明月頷首:“恩,就暫時這樣安排吧。你再去前院等候消息,我要安歇了。”
王五聽了這話拜別萬明月,轉身離開。。。。。。
-------------------------------------------------------------------------------------------------------
大宋宣和四年三月初十午時
一輛普通烏布馬車停在泗州知府衙門前。燕青跳下馬車,舉頭四望。
這是穿越後第一次來宋朝的官府衙門,要說沒點好奇心是不可能的。
泗州府衙坐落在城東。威儀大門直對一座高及三丈的照壁,距離在常人三十六步左右。
整個府衙座南麵北,大門前東西各豎一排木柵欄。柵欄後東首放置一麵鳴冤鼓,西首卻是一座兩米多高的石碑,上麵字跡斑駁陸離。想是前任哪位泗州主官的手跡,上麵多半寫“公正廉明”一類陳詞濫調。燕青再仔細看,寫的卻是“誣告加罪,越訴笞XX”後麵數字已看不清了。
木柵欄前左右各放置一尊石獅子,西邊公、東邊母。倒是和上輩子看的古裝電視劇裏的擺法一樣。
大門東西兩側各開側門。此時正值中午,大門緊閉。大門上正中高懸匾額“泗州府署”。
大門兩側掛著一幅楹聯,上聯書:勤補拙、儉養廉,更無暇迎送,來往賓朋須諒我。下聯書:讓化爭、誠去偽,敬以告鄉老,教誨弟子各成人。
關於楹聯這事物,燕青略知道一二曆史。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公元九六四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據《簪雲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並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爾後,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