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4章 考前風雲(2 / 2)

況且在花魁大賽上自己粉碎陷害自己妻子柳如是的陰謀,自己當眾將那惡行抖出來。雖然未曾將幕後主使問出,但是一些具有大智慧,真正掌控局勢的人怎能不清楚是何人所為?無疑,花魁大賽上那一舉已經將那些對自己發難的人深深得罪。那些人出招,不但未能建功,反而吃了暗虧,焉能不記恨?

再者自己不但參與,甚至主持了花魁大賽,與公主,郡主一起做評委,地位儼然與兩位平起平坐,甚至風頭更勝於兩位!這世間,能夠做到這一步的人又能有幾?更不要說自己當時身份就是一個解元,沒有任何官職,名聲也非一地名宿。焉能不遭人記恨?

其後皇上壽辰獻禮於皇上,雖然是公主獻上,但其實就是樂文謙送禮而假借公主之手。若是自己得到皇上的寵愛,權勢在手,焉能不報複於那些人?那些人不會想不到這點,現今有發難於自己的機會,羞辱自己的機會,怎能不發難?

若是自己與之較勁,申辯。不論最後自己是否成功,一些關注此事的大人物對自己的評價都會降低許多。況且自己終究是外來人,公主這尊大山雖然好用,但是用的多了不但無益反而有害,自己未必能夠將這些流言遏製。不若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任由對方所為。一出戲總是要有正麵反麵同時出演才會有趣,且讓對方去唱獨角戲,看看這出戲又能演成個什麼模樣。

更有一點樂文謙很清楚,馬上就要會試了,百姓,書生士子們的關注馬上就會轉移到會試上來。宛如後世一些注意力轉移法,當一些事情難以裁決,或者不方麵裁決時候引出另外一件大事,注意力馬上轉移,自然便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這裏,可以說天時在幫自己,根本不用自己出招。

果然獨角戲終究不會多出彩,麵對樂文謙的不置一詞,加上會試臨近,幾天過後人們的注意力紛紛關注到了會試上。

會試在考製上和鄉試相差不多,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天考試時間,所考的內容和鄉試規格上大略無異。不過論嚴格程度,重視程度遠在鄉試之上,主考官兩人,稱為總載,同考之類官員卻多達十八人之多,以進士出身的大學士,尚書以下副都禦使以上的官員充任。

初八日晚入考場,許多舉子,貢生紛紛在貢院外等候,排成一條長龍,等待檢查,防止考場內作弊行為。

樂文謙大名這些日子傳遍京城,但是真正見過樂文謙的人並不多,樂文謙混在隊伍之中,倒也沒有被人認出,騷擾。

樂文謙發現站在他身後的兩人年紀都不小,兩人瞧見樂文謙年輕相貌臉上同時露出些羨慕神色,但隨即便將視線挪了開去。前麵一人約莫四十來歲年紀,中年書生打扮,略帶儒雅之氣,隻是心神明顯有些不寧,不時向前方看看,後麵一人則是口中不知念叨著什麼,二月初的天氣還很冷,但老人臉上卻已經布滿汗水,顯然對於科考又愛又怕,心情十分緊張激動。

前後看了看,發現這些考生中年齡普遍偏大,年少者不多。

樂文謙看見吳征明和幾個年輕人排在一起,說起來今天晚上那餐飯還是樂文謙這次入京見到吳征明的第一麵。吳征明一副謙謙君子模樣,告罪說這些天與一些舊友一同溫書,未能返回家中,不能為樂文謙接風,還請樂文謙原諒。樂文謙見吳老夫人,吳夫人對於吳征明雖然口上有些怨懟,但瞧著吳征明的眼神卻是十分歡喜,顯然對於這個孫兒(兒子)十分滿意。

隻是樂文謙發覺這次再見吳征明,感覺吳征明變了許多,為人多了許多城府。對自己的表現看似熱情,實則虛假成分居多。樂文謙相信吳昌時若是看到吳征明現在這幅模樣,必然歡喜不已,吳昌時所憂慮的便是吳征明看似謙和,大度實則城府不足。不過,樂文謙對吳征明卻是微微警惕了些,在未查明汙蔑柳如是一事中吳征明是否有參與前,樂文謙不會真心接納吳征明,即便吳征明是吳芸兒的親哥哥。

打量了一陣,終於輪到樂文謙。樂文謙抱了姓名,頓時後麵幾人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