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路,他們往山上運苗子和物資都是馬馱人扛,楊善洲常常一邊趕著馬,一邊挑副擔子,在山裏一走就是大半天。
1992年,林場建起了磚瓦房,職工們首先想到了楊善洲,可他死活也不住,他說:“我一個老頭子住那麼好的房子幹什麼?”
最後硬是把房子讓給了新來的技術員,自己仍住在油毛氈棚裏,一住就是9年,直至全部人搬進了磚瓦房。
每年的端陽花節,是保山地區的傳統節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節,楊善洲就發動全場職工,一起到街上撿果核,成了花市上一道“另類”風景。
有認識他的人說:“你一個地委書記,在大街上撿果核,多不光彩。”
他說:“我這麼彎彎腰,林場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大亮山上,在楊善洲住過的油毛氈窩棚裏,他的全部家當是:
一張床、一張學生用的書桌、兩個小坐凳、一個火盆;火盆上架著鍋架,鍋架上是一把熏滿火煙的燒水壺,旁邊是用來煮藥的兩個小鍋,4個小碗擺放在桌上;火塘邊的牆旮旯擺放著雨傘、蓑衣、馬燈、手錘、砍刀、板鋤、鎬、釘耙、油紙帽;床頭掛著水準儀、黃布帽、草帽、手套、袖套、圍腰;床腳下一雙黃膠鞋、一雙翻毛皮鞋、一雙拖鞋,牆壁上兩條用舊的毛巾。
窩棚外麵,是20年前他從地委宿舍移栽過來的雪鬆盆景。4棵雪鬆如今已經有七八米高,顯得格外挺拔堅強。這是楊善洲最愛的樹種……
為種樹造林,楊善洲傾注了多少心血與艱辛,大亮山知道,每一棵樹也知道,每一片綠蔭都知道。
1999年,楊善洲在山上用砍刀修理樹杈時,一腳踩到青苔上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很多人都想,老書記可以留在山下好好休息了。可半年後,他拄著拐棍,又走進了大亮山。
有人說,何必自討苦吃?
楊善洲回答:“入黨時我們都向黨宣過誓,幹革命要幹到腳直眼閉,現在任務還沒完成,我怎麼能歇下來?如果說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
22年辛勤耕耘,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綠裝:56000畝人工造林、16000畝雜木林、700多畝茶葉、50畝澳洲堅果、100畝美國山核桃……
楊善洲走了,不僅給家鄉人民留下了鬱鬱蔥蔥的山林,更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名人名言
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全包含在這兩個字之中,那就是“奮鬥”!隻有奮鬥,才能治愈過去的創傷;隻有奮鬥,才是我們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德〕馬克思
隻要我們懷著勇敢和必勝的信念投入戰鬥,就會使戰鬥得以勝利結束。
——〔德〕恩格斯
有所作為是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的目標,因為它是人類生活的最高境界。
——〔德〕恩格斯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麼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了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麼?在生活的倉庫裏,我們不應該隻是個無窮盡的支付者。
——〔中〕雷鋒
我覺得一個革命者就應該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為黨的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福的。
——〔中〕雷鋒
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於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聯接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鏽。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
——〔中〕雷鋒
應當能為革命挑更重的擔子,能在最複雜的環境裏做艱苦工作;能在困難的時候頂上去;能在最危險的情況下不怕犧牲,能做別人不願幹、不敢幹的革命工作。
——〔中〕王進喜
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中〕孔繁森
我選擇為社會、為企業、為他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從而使自己被黨組織所信任、被群眾所信賴、被社會所需要,大家一起去做一些高尚的事,我感到很充實、很快樂、很幸福。
——〔中〕郭明義
忠於理想,這是崇高而有力的一種感情,這種感情和最殘酷的壓迫相對抗,這種感情甚至在危急萬分的時刻也仍存於人的心中。
——〔捷〕伏契克
誌向是天才的幼苗,經過熱愛勞動的雙手培育,在肥田沃土裏將成長為粗壯的大樹。不熱愛勞動,不進行自我教育,誌向這根幼苗也會連根枯死。確定個人誌向,選好專業,這是幸福的源泉。
——〔蘇〕蘇霍姆森斯基
當大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時,又給了他一根拐杖,這就是理想!
——〔蘇〕高爾基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
——〔蘇〕奧斯特洛夫斯基
理想對我來說,具有一種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總是充滿著生活和泥土的氣息,我從來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蘇〕奧斯特洛夫斯基
生活賦予我們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這就是青春:充滿著力量,充滿著期待、誌願,充滿著求知和鬥爭的誌向,充滿著希望、信心的青春。
——〔蘇〕奧斯特洛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