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學校旅遊活動組織指導(1 / 3)

NO1.學校旅遊活動組織指導

學校組織學生旅遊的意義

在旅遊過程中尋求樂趣,愉悅身心

潺潺流水、碧波連天、峰穀纏綿、蒼木聳天,這些悠然的大自然景色,必然讓人心曠神怡和身心舒適。繁華的都市、宜人的海濱、異域的民俗,必然讓人有所領悟和有所動容。學校組織學生旅遊,讓學生用心感受這些真實感性的美,這是許多學生向往的事情,也是學校培養教育的重要形式。

青少年學生們總是精力充沛和活力四射,他們對未知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期待,總喜歡三三兩兩結伴出遊,一路遊玩,一路歡笑,並在凝神觀照自然萬象的過程中,或觸景生情,或托情於物,忘情於山水之中。

“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的樂趣能夠讓學生們興奮不已,那些旅遊前的所有煩惱大多都會在此時被拋諸腦後了。學生們能夠擺脫世俗的羈絆,獲得心靈的自由,仿佛一切煩惱憂愁都會遠離他們,這便是旅遊的神奇功效。

學生間的友誼也會在旅遊過程中進一步得到鞏固,學生們一起去旅遊,一起背著小行李出門,在旅遊過程中互相照顧和談笑風生,這些美好回憶,當人生再回首時,每一次旅遊經曆都會在他們記憶裏閃閃發亮,也會為他們美好人生留下精彩的一頁。

學生們在旅遊過程中,往往會留下一篇篇遊記,或寫景、或抒情,或許並不專業,卻代表了學生們真摯的心聲,點點滴滴表露於文字間。當他們後來再次閱讀時,嘴角都會不自覺地露出淺淺微笑,那一點一滴的快樂便會在腦中激蕩。這也許就是旅遊的魅力之一吧!在旅遊過程中尋求樂趣和愉悅身心,並給人生留下美好的回憶。

陶冶情操、追求美的享受

對美的追求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在旅遊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在自然山水之間體驗美和感悟美,在自然中尋找與山水共同頻率的呼吸,感受大自然無窮無盡的魅力。

學生們在旅遊過程中,可以傾聽曆史回音,在人文古跡中領悟古人的生存意象,可以在傳統文化的藝術氛圍中,感受人類豐富的精神財富和情感遺留,並陶冶自己的情操。在旅遊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體會外出觀光的藝術美,可以體會不同地方的社會風尚美和物質生活美。在旅遊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體會到異地風情之美和享受到各種美食。

旅遊是個追求美和享受美的過程,在這些美的體驗中,必然有所收獲和有所領悟。麵對長江、黃河、泰山等自然風景時,想必許多學生都會心生感歎,通過旅遊活動,課本上描述的景象便真實展現在他們眼前了,此時他們的心中就會產生許多自豪感,就會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而驕傲。同時,那些壯觀的景象也能激起學生們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對生活和對自然的熱愛和尊崇,進而增強對生態美的保護意識,這便是倫理道德美的升華。

對於書畫等藝術作品的展示、觀賞和體驗,可以使學生慢慢掌握美的精髓,提高審美鑒賞力。對曆史名人痕跡的觀賞及了解,有助於激發民族自豪感,有助於振奮民族精神,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

旅遊審美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高雅文明的精神需要。青少年學生應當在旅遊過程中學會審美,同時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明白怎樣的審美方式才是正確或者合適的,哪些是錯誤的或者不合適的。

在旅遊的過程中,青少年學生建立起比較高的審美標準和審美理想,慢慢培養自己的審美涵養,這也是旅遊的重要意義所在。學會審美,這將對學生將來的生活起到積極的作用。

豐富生活內涵,開拓眼界

在旅遊過程中,學生可以開拓眼界和增長見識。旅遊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我國的壯麗山河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能夠對國內外具有更深入地了解。

誠然,青少年學生在課本上所學到的知識並不少,但是當親身去體會時,就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也就能使學生對我們所處的國家和所處的地域認識得更加透徹,或者能夠體會到都市的繁華,或者能夠體會到異國風情,這一切都是在課本上所無法學到的。或許“百聞不如一見”說的便是如此吧!這些人生經曆便將大大豐富他們的生活內涵。

同時,旅遊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同學們的文化交流,他們在旅遊過程中了解當地的人文風情主民族習俗,在和當地居民的溝通了解中,能夠感受到各個區域的文化差異,並會與自己所處之地的文化進行比較。

如此一來,學生們便可以明確知道哪些文化是有價值的,哪些是適用的,哪些是可以妥協的,哪些是要堅決抵製的,學生們能夠取其精華和去其糟粕。這就能使青少年學生將來對家鄉和對祖國的建設具有正確的認識。

一些良好的社會風氣,比如那些助人為樂、尊老愛幼、拾金不昧、真誠相待的社會風尚和道德情操必然能夠得到傳播,這些往往會觸發同學們的良知,改善他們的人際關係,創造同學們的和睦氣氛,這對受過教育且將作為祖國下一代建設者的學生來說,更容易受到影響。這對我們青少年學生來說也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

學生們在旅遊前,應當樹立正確的旅遊價值觀。正確的文明價值觀是文明旅遊的前提,是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學生們價值觀體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們旅遊的意義,也是旅遊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學們明確了這一意義,將會使他們的旅遊及人生更加精彩。

學校組織旅遊的策劃方案

通過旅遊活動,讓學生親密接觸自然、欣賞美景、拓展視野,能夠進一步鍛煉他們的自理能力和團結協作意識。因此,要製定旅遊組織的相關方案。

旅遊相關規定

1、參加人員

各班級學生及班主任、任課教師。

2、出遊地點

XXXXX

3、出遊時間

XX年XX月XX日

4、活動內容

參觀、野炊。

5、活動目標

通過旅遊活動,讓學生親密接觸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拓展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鍛煉學生的自理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

教育學生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綠化,嚴禁學生攀摘花草樹木,亂丟垃圾,每生自帶保潔袋,返回時清理好環境衛生。為強化旅遊活動安全管理,增強帶隊老師、活動學生的安全意識,確保師生的人身安全和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活動過程中,應急措施必須落到實處,以利於及時應變。

旅遊活動過程

參觀景區。

同學們準備野炊物品。

燒烤野炊食物,品嚐食物。

整理垃圾。

返程。

旅遊具體事宜

活動詳細安排見下具體計劃。

1、活動時間

××年××月××日上午8:00~下午3∶00 2、活動人數

七年級學生270人、教師約12人共282人 53人

3、乘車數量

5輛大車,每輛約56人。

4、活動內容

同學們野炊:紅薯每人一個。

各班組織參觀。

景區留影。

5、活動負責

安保組:××× ×××

協助人員:保安2名、校醫1名、司機5名、科任教師12名。

學校出具交通工具總負責人:×××

6、野炊備用材料

適量的紅薯約300斤。

木炭各班10斤;酒精一瓶;火機一個。

學生自帶少量自己喜歡的零食。

學生自帶水一瓶。

7、安全負責

班主任、本班沒有課的科任老師,同時安排學生乘車座位。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校醫帶備用藥品隨行。

8、費用

學生每人自備40元,其他費用學校適量補貼。

9、攝影負責人

×××

10、後勤準備材料

適量的紅薯約300斤。

木炭各班10斤;酒精一瓶;火機一個。

純淨水6桶。

餐巾紙部分。

報紙若幹。

小刀1把 。

大垃圾袋若幹。

學校旅遊活動的具體實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正逐漸成為旅遊市場的龐大消費群體。從有關最新評選結果來看,學生旅遊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學生對個性化旅遊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加,同時學生群體在性價比、時尚性、交通便利等方麵的要求也比較高。

怎樣組織學生旅遊

學校旅遊可以自己組織,也可以找合適的旅行社來組織。一般情況下,先在班級裏麵開個會,會議討論一下大家想不想組織一次班級旅遊活動,大家大部分人能夠承擔的費用是多少,大部分想去哪裏旅遊,想玩多少天等。

假如最後統計出來的人數比較少,隻有10幾個人,而且行程比較短,隻是一天遊,並且隻是在郊區附近逛逛,這種活動比較簡單,自己組織就可以了,不需要聯係旅行社。自己組織旅遊,首先要考慮租車的問題,找一兩家信譽比較好的旅遊車隊來租一台中巴車,簽訂合同,找好旅遊景點的行車線路,找好附近吃飯的餐館,然後包車接送過去玩。

假如最後統計出來的人數比較多,有20人以上,然後行程也不簡單,兩天遊或者三天遊,需要走數個景點行程的,這種複雜的行程確實比較讚成尋找專業的旅遊公司或旅行社來操作,源於旅行社的操作是比較專業的,訂房、訂車、訂餐、訂票、安排導遊、購買保險,對於他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事,可以減少旅遊組織者的很多煩惱。而且旅行社在酒店、餐廳、門票、車費方麵拿到的價格比較有優勢,甚至比自己用學生證去購買的價格更有優勢。最重要的是在安全方麵比較有保障,一來出意外的情況比較少,二來即使出了情況,也很快會有旅行社的人來解決問題。

組織旅遊幾大誤區

1、越近的城市越好

有些同學怕出門太遠父母擔心,有些同學則認為去近的地方,越容易坐車前往,沒有那麼麻煩。但是對於現代學生來說,附近的城市,一般情況下是很多同學都去過的,對大部分同學來說基本沒有吸引力,因此調動大家參與的積極性也就不夠高,去的人可能會比較少!

2、越遠的城市越好

較遠的城市,一般坐車的時間越長,會很累,而且旅遊的費用越高。市場調查和實踐證明,大多數學生的消費能力要讓廣大能夠接受,如果班級體大部分同學的家庭條件都不算很富裕,那麼不要選擇太遠、費用太貴的城市線路,一般相鄰城市或者相鄰省份的旅遊城市比較適合。如果非要去,可以幾個要好的同學和朋友組織小團體去,有錢的可以坐飛機往返,錢不多的,火車上熬夜打牌過去也可以。

3、最熱門的城市最好

最熱門的城市一般是大家都一致想去的地方,但是這樣的地方往往人最多,堵車、排隊、擁擠的現象會很頻繁,因此一定要避開旅遊高峰期去,例如黃金周和節假日。 然後最熱門的城市一般會有不少同學去過一兩次的,所以要考慮是否大部分人都想去,且最好能夠說服去過的人還再去一次。去哪兒不重要,重要的是跟班集體最後一次旅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