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猜謎的學習指導
謎語的起源和種類
謎語的起源
謎語,在古代被稱為叟辭、隱語、燈虎、春燈、燈謎等。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測的隱語,也可引申為蘊含奧秘的事物。謎語最初起源於民間口頭文學,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是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表現。
秦漢以後,謎語逐漸興盛起來,因猜謎活動多在元宵燈節舉行,稱為“燈謎”。“謎”字由“言”“迷”兩部分組成,意思是迷惑人的言語。有人說“謎”字是南朝文學家鮑照創始的,但沒有史料依據。
最早的謎語,先由民間集體創作,口傳心授,當初並未引起文人的注意,所以在文字上沒有反映出來,這樣就形成了長期流傳在不識字的勞動人民口頭上的民間謎語;另外主要是在上層社會和文人中流傳的文字謎,由書麵傳播。
猜謎活動,在我國有著極為廣泛的群眾基礎。不論古今,不分南北,不論男女老幼,不分貧富貴賤,幾乎都有大量的猜謎愛好者。著名小說《紅樓夢》裏,還有專門描寫賈府老少猜燈謎的生動篇章,足見猜謎活動對我國人民生活影響之大。
謎語的內容十分廣泛,格式多樣,引人入勝。尤其是勞動人民創作的民間謎語,大都采用詩歌形式,不僅啟人思索、饒有情趣,而且有一定的文學價值,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曆來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例如,有這樣一個民間謎語:
在娘家青枝綠葉,到婆家麵黃肌瘦,
不提起倒也罷了,一提起淚灑江河。
這分明是一首愛憎分明、感情深摯的好詩,控訴了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摧殘與迫害。但又是一則形象生動的謎語,打一物,謎底是“船篙”,十分貼切準確。像這樣的謎語,既有很好的思想意義,又能引導人們去思考猜想,藝術水平也是很高的,堪稱謎語中的珍品。
謎語的種類
一般地講,謎語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叫事物謎,就是常說的謎語;另一類叫文義謎,也就是常說的燈謎。
民間謎語,除了少量的字謎以外,大部分都是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謎的。謎麵抓住要猜的事物,對它的外表、形體、性質、色彩、音響、出處、用途等各方麵突出的特征,用擬人、比喻、誇張、暗示等形象化手法拐彎抹角地描繪出來,讓人們根據謎麵所提供的線索,通過聯想、推理、判斷來猜中謎底。
燈謎,是根據文義,即文字的含義,使謎底和謎麵相扣合,所以也叫文義謎,又叫“文虎”、“燈虎”。燈謎是我國特有的文字遊戲。猜燈謎要著眼於謎麵上文字的義、音、形。燈謎的製作就是利用了中國漢字的一字多義、一字多音、筆畫組合、摹狀象形等義、音、形變化的特點,通過會意、別解、假借、運典、拆字等手法,使謎麵和謎底在字義上或字形上相扣合。
民間謎語除少量的字謎以外,其他大部分的謎底是“事”或者“物”。如動物、植物、用品、器具、人體器官、自然現象、宇宙天體等等。
燈謎因為是以文義入謎的,所以凡是能用文字來表達的任何詞語都可以作為謎底。它的範圍相當廣泛,少至單字,多至詩詞歌賦,成語俗語,古今人名,中外地名,報刊雜誌名,中西藥物名,電影戲劇名,各類學科名稱,各種詞彙名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應有盡有,包羅萬象。也就是說,燈謎的謎目範圍要比民間謎語的謎目範圍廣泛得多。
謎語的術語和猜法
謎語的術語
1.謎語
狹義的謎語指民間謎語,包括兒童謎語。廣義的“謎語”除指民間謎語外,還包括文義謎,又稱燈謎,燈謎幾乎無所不包。
2.燈謎
宋代以來將謎語掛在燈上供人猜射,由此得名。謎語分化為民間事物謎和文義謎後,“燈謎”的含義也有所變化。
3.謎麵
謎語的題目,也稱謎題、題麵,是一條謎語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4.謎目
謎底的範圍。謎目對謎底的範圍一方麵起限製作用,一方麵起提示作用。迷目有一定的伸展性,依具體情況而定。
5.謎底
謎語的答案,也稱底句、底文,是猜射的最終目標,受到謎麵意思和迷目範圍的雙重約束。
6.謎格
燈謎的格式。它的作用是提示謎底必須作出某種改變。不同的改變形式有相應的謎格及相應的格名。
7.謎體
燈謎的載體,與燈謎的創作技法有關。常見的謎體有會意體、象形體、離合體、增損體、問答體、諧聲體等。
8.謎眼
文義謎運用別解手法時,起關鍵作用的字眼。在底稱底眼,在麵稱麵眼。
9.射履
古代類似猜謎的遊戲。用容器將物品蓋住讓人猜,猜中後要用隱語回答。
10、雙謎
可用成句,也可自撰。雙謎的謎麵和謎底各有兩句,有如對聯,要求工整對仗,成對配合,分別扣合。
謎語的猜法
1.會意法
從謎麵上的文字可能具有的含義去領會、聯想、推敲、探索謎底,使謎麵和謎底經過別解按某種特定的含義相吻合。
2.減損法
根據謎麵或謎底帶有減損意義的字眼所作的提示,從謎麵或謎底中減去有關的字或偏旁、部首、筆畫,然後使謎麵和謎底相互扣合。
3.半麵法
采用將謎麵漢字各擷取一半的手法,而後拚成謎底,謎麵大多數帶有“半”字。
4.方位法
按謎麵文字筆畫所指之東南西北、上下左右,內外邊角等方位,將有關的字、偏旁、部首或筆畫作相應處置,綴為底。
5.參差法
利用漢字的筆畫位置變更,無須增損,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參差之目的。
6.拆字法
也叫字形分析法,或增損離合法。它利用漢字可以分析拆拚的特點,對謎麵或謎底的文字形狀、筆畫、部首、偏旁進行增損變化或離合歸納,使原來的字形發生變化。這類謎往往虛實結合,須仔細推敲斟酌,才能求出謎底。
7.離合法
利用漢字可以分解離析、重新組合萌生新意的特點,來製作燈謎的方法。
8.增補法
根據謎麵或謎底帶有增加意義的字眼所作的提示,用增補字或者部首、偏旁、筆畫的辦法求得謎麵和謎底相互扣合。
9.殘缺法
是通過謎麵文字殘缺組合成謎底。殘缺的部位隨謎意而定,殘缺筆畫有多有少,或一筆,或半截,或殘邊,或殘角,靈活運用。
10、分扣法
謎麵的字分別扣合謎底的字,有的一字扣一字,有的一字扣多字,也有的多字扣一字。
11.溯源法
“溯源”即追溯謎麵的來源,以及與其原出處的上下關聯,然後再扣合謎底,也有叫它承上啟下法的。
12.加法
將謎麵提示的部分字的筆畫予以增加或將某些字相加,來扣合謎底。
13.減法
將謎麵提示的部分字的筆劃減少,或用某些字相減來扣合謎底。
14.加減法
按謎麵的提示,有的字增加筆畫,有的字減少筆畫,既有加有減,最後扣合謎底。
15.離底法
這種謎的謎麵反映的是謎底的拆離。猜時,將謎麵合成,然後再扣合謎底。
16.離麵法
將謎麵某些字拆離去扣合謎底。
17.象形法
根據事物的特征,漢字的結構,進行擬人、擬物,加以形象化,使人引起聯想,增加趣味。
18.象畫法
這種謎是根據謎麵整體具有圖畫意味去合謎底。
19.直諧法
製作謎底時,利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本來應該用的字,把人的注意力引開,達到隱藏謎底的目的。
20、間諧法
先將謎中的某些字拆變,再諧音扣合謎底。
21.比較法
是將形狀、字義相近或相反的詞放在一起,加以比較而扣合謎底。
22.擬人法
將謎麵的字詞人格化,扣合謎底。
23.擬物法
將人或人體某部分物化,或者將謎麵字詞語義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謎底。
24.白描法
又稱謎麵有典化無典。謎麵本來有典故,但不以典故的情節意思扣底,而是以謎麵文字的意思去扣合謎底。
25.問答法
此種謎通常是用提問式的謎麵,回答式的謎底。
26.運典法
詞類謎語以人們熟悉的成語、口語、詩詞、典故作謎麵,而將意義別解,從而扣合謎底。
27.排除法
就是排除一麵取一麵,排除多方取一方,排除容易而取難的。
28.移位法
依照謎麵文字的修飾關係,再移動漢字筆畫成謎底。
29.通假法
把謎麵中的某個字,變今義作古義解釋。亦稱“古通”,這些通假字帶別解成分,有些字還有異讀成分。
30、盈虧法
取文字的筆畫,或此多一筆,彼少一筆;謎底作巧妙的調整,謎麵含義以順理成章為妥。
31.反射法
即反其謎麵意思而猜之。
32.借扣法
不用謎麵原意或多意、反意,借用謎麵別解成新意,用來扣合謎底。
33.側扣法
不正麵理解謎麵原意,借用多義從側麵烘托扣合謎底。
燈謎的製作和破解
“無中生有”謎語
無中生有謎語即謎麵為一張或數張空白無字的紙,“不著一字”的燈謎。
這類空空如也的謎乍看上去蕩然無物,似乎令人很難下手,其實隻要我們摸準它的訣竅,從“空”、“白”、“無”等方麵去琢磨,這悶葫蘆便不難打破。
例如:“一張空白的紙條,當謎條懸掛著”,打《西遊記》中一人名,謎底則為“悟空”;打一食品名,謎底就是“光麵”;用“粉頸格”,即謎底第二字為諧聲字,打一中藥名,謎底當作“白芷”(紙)。
“懸著兩張空白紙條”,打唐詩《長恨歌》中的一句,謎底為“兩處茫茫皆不見”。“連貼出七張空白紙條”,打一字,謎底則是“皂”字,而且這則謎的謎底和謎麵一黑(皂)七白,相映成趣。
除了白紙的“不著一字”燈謎外,另有使用顏色紙的無文謎。曾有人以一張空白的紅紙條,打一中藥名,謎底為“一片丹”。
“金蟬脫殼”謎語
這類燈謎,運用了謎底中文字互相抵消的辦法,使得謎底和謎麵絲絲入扣。
例如“坍”(打兩個花卉名),謎底為“牡丹、牽牛”,“牡丹”去掉牛即成“坍”字了。
這類“金蟬脫殼”的謎語有個特點,那就是其謎底中必定隱藏著“無”、“少”、“去”、“空”、“失”、“沒”等表示抵消的字和詞,隻要我們掌握這個特點,猜起來就容易得多。
又如:“婦女解放翻了身”(打兩中藥名),謎底是“山藥、沒藥”。“山藥”之中沒有“藥”字,恰成“山”字,以扣謎麵(“婦”裏“女”字解放,再翻個身即為“山”)。
“金蟬脫殼”的方法當然不隻限於在謎底之中使用,謎麵上也可使用。如:“大油田出油”(打一字),謎底是“奮”。謎麵五個字中“油、出油”互相消除,僅有“大田”來射“奮”字。這種謎頗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意味,謎味盎然,煞是有趣。
“欲擒故縱”謎語
這類謎,作者在謎麵上羅列人們習慣組合在一起的詞句,卻故意將其中的一個漏寫,賣個破綻,看猜者能否覺察。
例如有一舊謎:“金、銀、銅、鐵”(打我國一地名),謎底為“無錫”。這謎若從字麵上尋思,無法破的。反過來從“五金”的俗稱“金、銀、銅、鐵、錫”上想,就會發現漏了個“錫”,“無錫”就猜出了。
這類謎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在一些約定俗成的同類詞排比羅列時漏去其中一個。因此,就要留心謎麵中有沒有“故縱”的字,如有的話,緊追漏詞不放,細加琢磨,準能射中。
如謎麵是“紅、橙、綠、藍、紫”(打一成語),我們就隻有從“光譜”中的七種顏色去猜了。列舉了五種,尚缺“青黃”二色,從這上麵想去,謎底便不難猜出了,是“青黃不接”。
還有在常用的數字中漏去一字的,如“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打中國一古典小說)。請注意這裏都是大寫的數目字,但是遺忘了個“拾”,謎底當是《拾遺記》。
有人還將數學符號拉來入謎。如“+-+”(徐妃格)(打一作家名),謎底是“艾蕪”,即去掉偏旁部首,以“×元”相加,此謎另辟蹊徑,饒有風味。
當然,有時候作者漏掉幾個詞,你就要特別留心,從謎麵上搜索,勿被瞞過。
猜這類謎還有一個訣竅,就是這些謎的謎底中總離不開表示沒有(如無、少、缺、欠、遺、失等)意義的字,將謎麵中漏去的詞再加上上述的字,就是你猜的謎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