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洗。筆上少蘸些清水,在畫麵上趁底色未幹時,吸去應洗部分的水分及顏色。適宜表現雲霧、煙等。
8.刮。用筆杆或調色刀刮出線條來,此法適應表現深色上淡色的樹枝和雜草等。
用筆的技巧
畫大麵積色塊,執筆不能太低,應當執在畫筆上半部,以便視線能照顧到畫麵全局。畫細小的局部,執筆可在畫筆下半部,用筆宜大不宜小。隻有在畫局部細小地方時,如眼睛、嘴角等可適當用小一些的筆作細致刻畫。
有些筆觸看上去很小,實際上是利用大筆側著筆鋒畫出來的。運筆方向應根據形體的塊麵結構來塑造,立體的形是大小不同塊麵所組成的,這些塊麵有著不同的色彩和層次,要順著這些塊麵結構,理解地自然運筆。
畫大麵積的色塊,用大筆來畫,物體的明暗轉折處,用筆要肯定,要準。背光部分則適當融和些。近景筆觸強烈些,遠景則應弱一些,使受光與背光、近與遠、虛與實有明顯對比。
水粉畫的表現技法
水粉畫的作畫方法、步驟
1.在觀察、理解對象的基礎上,一般先用鉛筆起稿,定位置,打輪廓,在起稿時首先要注意構圖完整,畫麵要有主次。
構圖是體現作畫過程的重要一環,如構圖不恰當,會影響畫麵效果。打輪廊要求將形體比例結構畫正確,然後用淡藍或淡棕色,在輪廓基礎上再畫一遍色線輪廓,並將大體明暗畫好。因為水粉色不透明,塗色以後,很容易把輪廓遮蓋住,鉛筆線就看不見了。
2.輪廓畫正確以後,開始上大體顏色,也就是畫麵的基本色調。
要求從整體著眼,先從暗部開始,將對象的基本色調以及背景用大的色塊鋪起來,這一步用筆要大膽,可多用些水,畫薄些,要時刻注意基本調子的正確性,抓住大的明暗關係,邊畫邊調整。
切勿將大的色塊單純地毫無變化地平塗一片,這樣就感到缺少變化,沒有空間感。在大體設色時,要求塊麵明暗關係、色調冷暖關係肯定。
用筆宜大不宜小。大的基本色調畫好以後,再從整體檢查一下,整體關係是否恰當,若基本正確,就可繼續深入下去。在大體設色基礎上,下一步就進入局部刻畫工作。
如果說,大體設色局限於色彩的現象感覺。那麼,局部刻畫就應當著重深入理解和表現了。但是在局部描繪的時候,還不能停留在局部不放手,要與整體關係作相互聯係比較,有些地方需要趁濕銜接好的,這時要趁濕一氣嗬成。
3.水粉的上色順序,一般可從暗部開始畫,暗部色彩畫準以後,以暗部色為依據,再畫明暗交接處和中間色,逐步向亮部推移,高光最後畫。
在用筆上要一筆筆“擺”上去。凡對明暗結構、體麵關係作用不大的地方,應盡可能概括、省略。背光部的用色盡量薄,不宜厚,受光部顏色可適當厚一些。
調色不能將顏色調得過勻,過“熟”,可把色彩略調“生”點,但要避免過分生硬。最後是整理、部分作重點處理。這一步不能當做普遍的加細工作,所以,落筆要審慎。檢查一下整體效果,對存在的問題須加以適當修改、調整,該加強的加強,該減弱的減弱。使整個畫麵色彩豐富,統一和諧。
水粉畫的技法
水粉畫是利用水粉的性能、特點,形成表現的技法,使能更好地表現對象。根據內容的需要和不斷的實踐,技法也是不斷被創造出來的。
水粉畫可以歸納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濕畫法,一種是幹畫法。
1.濕畫法。
用水略多,顏色較薄,趁濕一筆筆畫下去。銜接自然,無明顯筆觸,效果較細膩、柔和。這種畫法,適用於畫天空和遠景、或大麵積色塊,尤其是畫霧、雨景,有獨特效果。
2.幹畫法。
所謂幹畫法,吸收了油畫的表現方法。用水較少,色層可厚可薄,色彩較為豐富,並能巧妙地表達物體質感、色感和空間感,可以層層加工,達到完美的境界,這是幹畫法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