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年畫的學習指導(1 / 3)

NO7.年畫的學習指導

年畫的起源和發展

年畫的起源

年畫是一種富有裝飾性的、供家庭過年張貼用的美術作品。年畫多以寫實與裝飾、寫人與寫景、寫情相結合的簡明而誇張的手法,表現歡樂、幸福、吉祥、勞動和勇敢等題材。其色彩鮮豔明快,畫法工整細致,構圖集中,人物突出,形象優美。

最早的年畫是與古代雕版印刷技術分不開的,它是民間年畫隨著木刻版畫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年畫作為獨立畫種的出現,約在五代、北宋時期。門神、灶王等神像畫是年畫中最先出現的樣式。

當時朱元璋提倡過新年要貼春聯,這樣發展下來,年畫也就特別發達起來。

年畫的發展

到了明清時期,門神畫中增添了吉祥意味的裝飾,在題材上逐漸擺脫了門神的固定內容和形式。明末清初時期,木版年畫也逐漸走向繁盛時期,並以天津楊柳青、山東濰縣、江蘇蘇州挑花塢等地出品流行最廣,形成了南北方年畫藝術的不同風格。

今日被保存下來的,還有明萬曆年間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綠壽三星圖、天官賜福圖等,刻工頗精致,迄今仍為民間所師法。還有實用的曆畫,如:春牛、灶馬、芒神等;更有“孟母教子”、“嶽飛槍挑小梁王”、“牛郎織女”、“白蛇傳”等曆史故事。至於《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文學名著,也被采用作年畫題材。及至明末崇禎間,天津楊柳青的年畫極為馳名,圖畫內容也愈見豐富。

20世紀初上海開始有膠版印刷的“月份牌”年畫,兼用作商業廣告,因色彩鮮豔,形象細膩逼真,售價低,內容為時裝美人而風行一時。

建國以來的新年畫,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題材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年畫的品種、形式越來越要求豐富和精致,它的特點比民間傳統年畫,畫得深入,色彩豐富,使人感到它既有民間年畫的喜慶氣氛,又有真實的色彩。因而,深為人民群眾所喜愛。

年畫的題材及體裁

年畫的題材

年畫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內容,它是與各地的生活風俗、欣賞習慣和審美觀點分不開的。總結起來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1.描繪社會現實生活,表現勞動人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的題材。

2.描繪曆史人物,戲曲故事,民間傳說,時事新聞以及民族英雄的題材。

3.描繪全年各個時節風俗的題材。如端午競渡、七夕乞巧等。

4.描繪四季花果的題材,如花開榮盛、竹報平安、萬年青和石榴多子等。

5.描繪兒童的題材,如五路進財、五子登科、百子圖、子孫合圖等。

6.描繪自然風景、花卉的題材。

從年畫題材內容的表現特點看,有這樣幾個方麵:

首先是內容有其娛樂性。年畫大多是新年供人欣賞的,因此在內容上要適應群眾“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願。

其次,作品有著良好祝願的內容。講究通過畫麵的內容對將來的生活寄以良好的祝願,一般采用諧音“皆取美名、以迎祥祉”。

再次,它具有反映時代的內容,這在新年畫中尤為突出。

最後是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內容。這類內容在民間舊年畫中有一些,但更多的是新年畫。

年畫的體裁

年畫的體裁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這是由各種年畫采用的工具材料不同和群眾對年畫多方麵的需要所決定的。這就使年畫藝術家創作出了各種應用範圍不同樣式的年畫;如貼在大門上的“門畫”,兩側門框上的“門對”,進院門內影壁牆上掛的“福字燈”,屋內中堂掛的“豎披”,屋內牆上掛的“屏條”,炕頭掛的“橫披”,窗戶兩側掛的“窗旁畫”等。